洪清泼
(福建省石狮市宝盖镇龟湖中心小学 福建 石狮 362700)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纵观我校礼仪教育情况不容乐观,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究其原因,除了家长素质不高,还在于以往学校礼仪教育说教化、形式化和单一化。为此,结合学校近几年开展的课程整合经验,开启礼仪教育多元化的实践探究之旅。
明代思想家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因此,在研究农村小学礼仪教育有效融入课程时,我们以“知行合一”的教育模式作为研究路径,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知”——多形式感知文明礼仪意识层面的内容,以学生为主体,多学科整合融入,开展丰富多样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让文明礼仪入脑入心。
“行”——多管齐下,以“创新整合课程”“新型传授媒介”等作为多学科融入文明礼仪教育的落地成果,开展多样化的学生评价,让学生将文明礼仪付诸实践。
2.1 以发挥环境熏陶为纽带,巧妙渗透礼仪教育。校园环境,也是潜在的教育资源,具有熏陶人、激励人、塑造人的巨大作用。如,学校在每个班级走廊设置展板,本学期以“节约粮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主题,展览了师生优秀作品,让校园环境处处会“说话”,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又如,教学楼东边楼梯处设置阳光失物招领文明岗,采用方便快捷的自助方式,引导学生将“日行一善”贯彻到生活之中。
2.2 以开发礼仪手册为抓手,规范学生文明礼仪。针对礼仪课缺乏整体性和针对性的问题,我校着手开发适合本校学生的校本文明礼仪教材。首先,组织有经验的班主任、德育骨干等作为开发的主要成员。以《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为引领,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确定文明礼仪教育的内容体系,力求做到科学性、系统性、层次性和实践性。图文并茂的文明礼仪手册出炉后,由礼仪老师结合礼仪手册进行授课。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我校学生行为举止更加有礼有节,文明素养有了显著提高。
2.3 以开展丰富活动为依托,促礼仪教育多元融入。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和本土资源开展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如开展主题活动,“清明节”祭扫烈士墓活动,“教师节”尊师活动等;又如,开展一年级“心起点”入学课程,通过“心班级”、“心校园”等子课程让一年级学生建立良好的秩序观念和学习习惯;又如,将闽南四句和文明礼仪巧妙结合,开展创作与传唱活动。这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还把简单的说教转化学生喜欢、易于接受的方式。这些活动让学生意识到文明礼仪的重要性,从而争做一个讲文明、知礼仪的好学生,为和谐校园的创建尽一份力。
2.4 以多元的评价为杠杆,夯实文明礼仪教育。多元评价作为有力杠杆,贯穿整个礼仪教育过程,促进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如制作微视频,是学生自我礼仪教育的新举措。学生自行组建团队,根据观察设计剧本,利用手机进行视频拍摄和制作,制作完成后在班会课和微信平台播放。这种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有助于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让礼仪教育事半功倍。再如,我校四项评比结果以往都是以“文明快递”的方式分发到各班,这样的评价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分发繁琐。今年,我校紧跟云时代的脚步,引入“晓黑板”软件。劝导队员将检查的结果上传至软件,系统实时发送给班主任和家长。快捷、高效、智能的线上评价方法,让班主任的教育引导更及时。
3.1 家长讲堂——家长帮助家长。家长教育素养是影响家庭教育的关键因素。虽然学校之前常常邀请专家,定期开展讲座,但在家长看来总有隔阂感,面对实际问题时依然不知如何应对。后来,受“北京十一学校”家长互助中心模式的启发,学校在“教师讲堂”和“学生讲堂”之外,又创设了“家长讲堂”。“家长讲堂”主要采用家长微讲座和家长沙龙相结合的形式。这样的方式让家长们感觉更接地气,收获更多。
3.2 榜样的力量——家长担任礼仪志愿者。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榜样示范在礼仪教育中至关重要,因此我校不断深入挖掘家长志愿者的作用。比如“绿色小天使在行动”活动中,家长志愿者来到龟湖公园,化身为绿色天使,捡起一片片垃圾。随行的小志愿者们耳濡目染,也积极参与其中。再如,开展研学实践课程时,家长志愿者不再只是协助老师看管学生,而是担任礼仪引导员,通过自己带头示范,引导孩子在车上、场馆内不喧哗,爱护景点公共财物,安静用餐不浪费……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路上孩子们彬彬有礼,研学俨然成了一次文明之旅。
3.3 搭建活平台——让亲情成为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动力。学校搭建丰富多彩的活动平台,让家长有机会参与孩子的校园生活。如三八“亲子装”秀一秀活动,让家长与孩子合作设计服装,在快乐的氛围中拉近了学生与家长的关系;中秋节邀请家长与学生博饼,发扬传统文化;端午节邀请家长志愿者教学生制作粽子……浓浓的亲情荡漾在每一个学生的心头,为学生自我发展提供内动力。
总之,礼仪教育创新是探究之旅,也是温暖之旅。相信经过这个旅程的洗礼,学生能更好地外塑行为,内化品格,为校园文化品味提升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