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红静
(安徽新华学校 安徽 合肥 230011)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审美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目前,有些中职学生对于美术课程不够重视。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习惯不良。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的陈旧,也会制约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在这种消极的情况下应该认识到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因此,本文就中职美术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必要性以及能够行之有效的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希望能够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有所助益。
部分中职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综合素质水平也是参差不齐。这就导致了学生在课堂上无法专注地听老师讲课,出现上课过于散漫的现象。因此,教师有必要在课堂上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地去靠近教师。教师的教学不能一味的向学生灌输枯燥的美术技巧和原理知识,而是要重点关注他们的兴趣所在。一切学习都应以兴趣为出发点,有了興趣的加持才能有动力去深入了解某一事物。教师可以利用正在蓬勃发展的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一些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主动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多媒体课堂还可以给学生一个更大的思维发展空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挖掘自己的潜力。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每个月定期组织一节写生课,让学生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提升自己绘画的积极性,在观察中寻找事物的美并将美丽表现在画纸之上。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自身的审美能力。
首先应当加强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夯实基础。坚实的地基是建设万丈高楼的前提,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最基础的线条、构图、布局,色彩等方面展开教学。同时结合名篇佳作的临摹或者创作来巩固掌握基础知识,不断积累基础知识,同时提升审美能力。
如在美术构图方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详细解释课本中的专业名词,如三角形构图、S形构图等。让学生对基本的构图方法有一定的了解。随后借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的艺术作品。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的构图方法进行分析与评价,了解每一种构图各自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在学生的观点基础上补充完善。如点的定位问题、摆放关系等,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
建议一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水平有清晰的了解,以此制定与之适应的培养计划,并运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接收和提升的状态对计划进行不断的更新修正,教学中聚焦重点难点部分,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在教学中,教师正视学生个性,尽量避免教学单调、模式化,影响学生的兴趣,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喜好兴趣,并融入到教学中,激发学习积极性,如设置从简单到困难的美术任务,在每个阶段都给予一定的建议,使学生享受乐趣的同时,接受专业的指导,逐步提升美术鉴赏能力。
任何艺术都不可能剥离生活而独立存在,所以用心体味生活能更好的发掘生活中的艺术素材,提高学生对于美学的认识,让学生发掘平凡事物的美学价值,从而具有更深刻的审美观念。很多美术作品的创造源泉都是生活,例如: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画纸上哪些栩栩如生的动物,都来源于生活,却用艺术的形式展现的那么生动具体,具体到我们感觉自己忽略了身边很多东西,很多美好的事物在我们的粗心中溜走。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就必须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尤其是中职院校的学生,美术教学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如果能将生活与创作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会有很多好处。很多时候,学生不是没有审美的能力,而是没有找准审美的角度,以为美应该是高高在上的月下仙人,却不知道,美其实就是生活当中最平凡的面孔。曾有人以美为题材,在世界范围内采风,拍摄美术作品,在他的作品中,不是单纯的俊男美女,而是有年迈的老妪、非洲的儿童、即将临盆的孕妇等。这些最美的面孔,足以让学生深刻领悟到审美的真谛,美就是真实的生活,是我们身边的一切,只有认真观察,就可以发现更多的审美价值。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养鱼种花,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和状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为今后的创造积累能量。
审美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美术专业的学生而言,审美是必不可少的技能。对于中职院校而言,审美能力的培养要结合中职院校的特色进行,以专业技能培养为基础,以实践为主要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有所长,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