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章胜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新仓学校 安徽 合肥 231243)
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非常考验学生的思维活性,但对于一些学生来说无法做到对某个知识点完全掌握并且理解清楚,而合作学习的方式恰好可以突破固有的教学模板,它聚集了所有小组成员的思考和理解,拓宽学生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全面理解重难点,对数学教学过程起到了优化的作用。但同时对于广大教师来说,如何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将课堂和合作合理联系起来便成为了全新挑战。
合作学习主要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分工互助性学习,它鼓励学生看重集体利益,同时鼓励学生在一起完成任务时实现自己的目标,教师在布置教学任务之前,应先与学生进行沟通,向学生明确知识点和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大方向不变的前提下进行讨论。教师在进行分组时应注意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水平对学生进行分组,保证每组都有成绩相对较好和较一般的学生,尽量保持每组的平均水平持平,否则若分组情况太过极端则无法达到期望的教学效果。例如我在讲解“三角形”这一课时的时候,我会让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查找有关“三角形内角和”的相关习题,并对习题的答案和可能会用到的定理和方法进行适当的分析并讨论,而对能力相对较差的同学,我会将查找所有与“三角形”有关的定义、定理和推论等基础性任务分配下去,这样不同的小组有不同的分工,理解起重难点也比较容易,课堂效率很快就会得到提高。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一些自律性较差的学生容易做与学习无关的内容,从而影响其他真正想要学习的学生,这时候若缺乏教师的监督和指导,话题很容易偏离教学内容,无法高效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教师应对这一情况制定相应的规则,例如采取小组得分制,各个小组拥有相同的分数,若小组内出现在做与学习无关事情的学生,则对该小组进行扣分,到学期末的时候对每组的得分进行统计,得分高的小组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采取这种相互监督的学习模式可以对学生的不自律行为进行约束,构建高效学习的课堂。
传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讲学生记,造成学生对数学提不起兴趣。题海战术的练习,枯燥乏味,只能使学生的思维僵化,无法灵活运用数学理论知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转变课堂教学策略,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应当充分发挥积极引导的功能,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探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教师对理论知识进行总结与把握,帮助学生根据实验操作来得出相关结论,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充分发挥数学应用的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帮助每一位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和系数之间关系的知识中,教师可以对其设置一些内容,让师生之间以比赛的方式来进行计算,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往往落后于老师产生疑惑,这时教师需要将新的知识点逐渐地融入,这样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导入一元二次方程与系数之间关系的知识内容,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进行小组讨论,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大大地提升了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理想化。
小组合作学习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的教学挑战,对于学生来说同样是全新的教学模式,要想将小组合作高效运用在初中数学的课堂上,不仅仅对教师提出要求,应该从源头开始,培养起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理念。教师在课堂中应起到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作用,在探索的基础上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深入理解,之后再让他们与小组合作的成员一起探讨自己思考的结果,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都有一定程度的差异,通过这种充分交流的形式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思考问题角度的不足,查漏补缺。另外应注意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小组其他人的意见,不能擅自认为只有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要将所有人的意见汇总后对精华部分进行总结并阐述。
本文围绕转变学生学习形式、教师授课形式和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理念三个方面对如何将小组合作法运用到教学中进行了阐述。综上所述,将小组合作学习法和初中数学有效结合在一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质量,文中通过两个实例说明了该法对于数学教学适用性很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从而全面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在迎接顺应新兴教学模式的挑战下,还是应注意以理论学习为主,在打好基础的程度上将小组合作法作为辅助方法帮助学生学习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