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研究

2021-11-22 20:41:41杨文丽
读与写 2021年3期
关键词:实验教学微课物理

杨文丽

(福建省武夷山第三中学 福建 武夷山 354300)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落实,教学目标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要培养物理素养,增强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初中物理新课标中也曾指出: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探索精神,科学探究素养,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因此,本文分析了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应用的意义,解读了其运用原则,制定了有效实施策略。

1.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1 有利于培养自主实验学习兴趣。在传统实验教学中,都是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一个过程,学生是处于被动学习、被动探究,不仅不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还会降低实验积极性。而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自主学习为目标展开的教与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段,录制实验微课,将学习前置,在微课引导下,促进自主预习,然后在课堂实际教学的时候,以微课为载体,引导其进行自主实验探究,培养主动学习能力。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参与兴趣,还可以增强实验探究积极性,培养自主实验学习的能力。

1.2 有利于培养物理综合素养。素质教育要求在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主要包括物理观念、实验探究、科学思维、科学态度与责任等素养,而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核心内容,在实验探究学习、动手操作中,培养物理素养,教师要优化实验内容和实验教学模式。而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设计教学情境、拓展实验内容、设计导图引领探究,既可以激活思维,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还可以提升实验探究、科学思维、物理观念、科学态度等综合素养。

1.3 有利于提高实验探究能力。从课堂实验教学来看,学生在整个课堂上处于动手探究、思考分析、观察总结的一个过程,无论是课上探究,还是小组讨论、自主实验分析,都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而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自我发展的舞台,在实验探究的时候,可以为其设计微课,精准实验探究重难点,在总结阶段,又可以为其提供探究过程,使其在回顾反思中,做到客观点评,不仅可以使其融入整个实验探究学习过程,还可以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培养科学探究思维素养。

2.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应用的原则

2.1 要遵从启发引导与素养培养的教学原则。物理是探究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其本质是促进学生利用物理知识服务生活、创造社会。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会经过发现问题、猜想假设、探究发现、讨论交流、总结反思等几个过程,无论是哪一环节都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推理思维、创新思维、批判思维、抽象思维等。因此,在利用信息技术引领实验教学的时候,要遵从启发引导和素养培养的原则,在激发自主实验兴趣的基础上,通过信息情境和问题引导等,激活思维,培养科学探究素养,在优化内容指导总结反思的时候,结合生活实际,实现有效应用,培养科学态度与责任,从而提高物理实验教学质量。

2.2 要遵从学生发展与物理课标要求相统一的原则。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不仅创新了教学模式,还改变了实验学习方法,学生可以充分经过微课课件指导、信息教学内容的优化,进行自主实验探究。但是,由于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还不成熟,在完善、发展的阶段,在实践的时候,倘若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与学生发展不相适应,很容易出现信息教学内容杂乱无章,重点理不清的问题。因此,在信息化实验教学过程中,为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果,教师要遵从学生发展与物理课标要求相统一的原则,结合实验内容、实验教学目标、学生自身实验学习能力为前提,设计实验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做到高效教学,发挥信息技术教学的育人价值。

3.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措施

3.1 微课引领实验,发现问题,激发自主实验兴趣。在物理实验教学中,问题是激发探究学习,引导自主实验的基础,也是培养科学思维素养,增强实验探究能力的重要前提。因此,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可以以微课为载体,引导学生预习实验内容,在自主实验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微课观察和预习学习,发现实验学习问题,激发自主实验探究的学习兴趣,为提到课堂参与性,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奠定良好的前提条件。

例如,在教学《牛顿第一定律》物理内容时,伽利略认为: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他力的作用,将会继续保持同样的速度沿直线永恒的运动下去。那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微课课件,在课件中播放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小球运动与斜面高度的实验视频,在实验观看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会一直运动下去吗?在实验探究发现的过程中,激发自主实验探究兴趣,然后在课件中为其播放滑块从斜面滑下,逐渐家校水平面粗糙程度,测量滑块在水平面上的运动距离,推测滑块与水平面间没有摩擦力时滑块的运动状况的实验视频,在实验观看中,通过记录滑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滑块在水平面上的运动距离、接触面的变化等,引导其发现问题假如平面足够光滑,滑块的运动情况会怎样?通过微课引领实验,提高自主预习学习能力,然后在实验教学的时候,让学生根据微课课件进行自主实验探究,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激发自主实验探究学习兴趣,培养实验探究素养和科学思维。

3.2 设计思维导图,猜想假设,培养实验探究素养。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素养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创优实验教学模式的基础。那么,在信息化实验教学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设计思维导图,以导图呈现实验内容,激活思维,在猜想假设的过程中,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素养,增强课堂实验教学质量。

例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物理实验内容时,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能够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大胆猜想和建设,进行实验探究论证。因此,在实验教学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综合实验内容和实验目标设计思维导图,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导图上,根据导图猜想假设,制定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如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以凸透镜成像为核心,以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实验结果为分支,根据分支引导其自主设计实验内容,在导图呈现的过程中,引导提出问题,做猜想假设,如:

①透镜利用什么元件成像和成像有什么差异?

②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都有凸透镜,但有大小、倒正和虚实的差异,那么在此次实验过程中,透镜成像的大小、倒正、物距有什么关系?

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导图和问题,做实验猜想,如“凸透镜所成像可能和物距和像距有关”在做出实验猜想假设的基础上,引导其根据导图补充实验过程,设计实验步骤,在实验教学的时候,最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模拟凸透镜成像动态变化视频,进行实验猜想验证,从而提高物理实验教学质量。

3.3 创设信息情境,探究发现,培养科学思维习惯。实验是一个探究发现的过程,会直接影响到探究的结果。而信息技术对实验教学在知识技能上起到了主要的作用,它可以建立知识库,为其拓展实验信息资源,为学生验证自己的实验猜想,认识实验原理,使其设计出最佳实验方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优实验情境,拓展学习内容,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与责任的素养。

例如,在探究学习《物质的比热容》物理内容时,在实验探究阶段,是基于与物体温度有关、与物体质量有关、与物体温度变化有关、与物质种类有关、与物质的物态变化有关等内容进行的实验探究,需要经过多次实验,在对比探究、综合分析中促进理解消化,因此,在实验探究的时候,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设计信息情境,同步播放各个实验内容,以组为单位,让每一学生小组负责一组实验,在视频观看的过程中,引导其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表格,进行同步分析,然后在学习交流群中进行实验成果共享,进行实验对比分析,探究物质的比热容,对猜想进行验证。这样既可以培养科学探究思维的良好学习习惯,又可以促进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在信息情境教学中,通过实验模拟引领,自主探究发现等,引导其建立知识资源库,让学生根据实验内容和实验成果,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信息资源库,分析其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加深对比热容的理解和消化。

3.4 创优教学氛围,讨论交流,促进实验理解消化。在讨论实验成果阶段,学生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文字、图形、动画的形式将实验成果进行充分展现,对于学习而言,做到了科学、全面;对于学生而言,即改变了学法,又可以增强学习体验感;对于教师而言,做到了将学习的主动权交换给学生,充分改变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因此,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优教学氛围,构建多元点评体系,促使总结反思更加高效。

例如,在教学《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物理实验内容时,旨在通过探究串联、并联电路电流规律,认识串并联电路特点和连接,加强使用电流表的技能。那么,在实验总结反思的时候,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学生自主实验预习过程中的所提问题,以及实验猜想、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过程分析等内容以文字、图形、动画的形式进行呈现,还可以将课堂自主实验探究视频进行公布,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根据实验教学所提供的信息资源,让学生讨论分析进行自我点评,说一说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所作所为,自己学到了什么,然后进行互评,让学生彼此说一说自主实验过程中的优缺点,在学生点评、讨论交流中,由教师进行总结,最后,在课后记录实验反思的过程中,为其制作实验微课,将实验学习内容和实验点评等信息进行充分融合,促使反思更加客观、精准、有效,促进对实验的理解消化。

4.结语

在实验教学中,需要学生经过发现问题、猜想验证、探究发现、讨论交流等环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而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运用,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条件。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信息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运用,通过引领实验预习、设计导图激活思维、创设情境促进探究、创优氛围客观点评等,使其充分认识实验内容和实验原理,促进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掌握和消化。

猜你喜欢
实验教学微课物理
只因是物理
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 03:11:44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36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物理之友(2020年12期)2020-07-16 05:39:20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22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04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06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3:00
处处留心皆物理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