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轩
(江苏省宜兴市宜丰小学 江苏 宜兴 214200)
小学体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部分,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途径,故应该重视对学生的体育教学。小学体育的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这逐渐在小学体育课堂上得到广泛应用,合作学习主要是通过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共同学习来实现的,通过合作学习的体育教学形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学生养成爱运动的良好习惯。下面我将对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作用及有效措施展开研究。
1.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传统的体育教学是教师规定特定的教学内容,全班只能学习相同的内容,但由于学生的个人兴趣不一样,喜欢的体育项目也各式各样,男孩子大多喜欢篮球、足球,女孩子大多喜欢体操、乒乓球等,如果每次都对学生进行相同的课程教学,会让学生对体育失去兴趣,而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这会让体育教学效率大大降低。但合作学习模式,教师可以将学生按照兴趣的不同分成几组,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这样符合学生个人爱好,激发了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
1.2 增强学生团队意识。合作学习就是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自主学习,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可以多设计一些团体操比赛、跳大绳比赛等,让学生自形结成小组,这样最后的比赛成绩并不是由某一个同学的表现决定的,而是由这个小团队集体的表现决定的,这样学生们会有集体荣辱感,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使团队之间每一个人都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1.3 提高学生交往能力。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可以增加小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这些互动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许多小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总会出现意见不统一、互相指责的情况,这需要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与他人交流,有效地解决问题,这样久而久之,学生们在学习体育知识的同时,增强了自身的人际将往能力。
1.4 活跃体育课堂气氛。传统的体育教学太注重课堂的纪律,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发展,上体育课时必须站好队,遵守课堂纪律,听从教师安排任务,这样的教学方式太过于死板,不利于学生的兴趣发展,扼杀了小学生活泼好玩的天性,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会让小学生感到新奇[2],学生可以借助进行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这样学生活泼自由的天性得到释放,也活跃了体育课堂的氛围。
2.1 转变教育理念。学生才是课堂的主导者,教师使课堂的引导着,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将课堂还给学生,从以前的教师讲授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如果教师的教学理念没有转变过来,合作学习就变成了一种形式,只是走个过场,并没有从根本生体育教学的改革,故教师应该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积极有效地发展合作学习。
2.2 合理分配小组。小组是开展合作教学的基础,在进行体育教学之前,教师应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每个同学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分组。传统的体育教学是教师确定课堂内容进行讲解,但有些学生可能对这些能容不感兴趣,导致上课不听讲,故合作小组学习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兴趣相同的同学在一个小组,小组之间学习的都是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这样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小组成员之间还可以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样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效果。例如:在传授篮球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测试,判断学生们的水平,然后对学生进行两两分组,组里面要有一个擅长的一个相对来说薄弱的,这样可以在教师讲授要领后,他们之间自主练习,互相指正,互相进步。这样会大大提高体育课堂质量。
2.3 明确教学目标。在进行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该告诉学生明确的目标,让学生在合作的同时完成教学目标。例如在对学生进行团体操教学时,教师在示范过后给学生们分好组后应该告诉学生这节课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需要将动作做熟练,跟上音乐伴奏,下课前以小组的形式检查,同学们可以自行练习了[3]。这样明确的任务可以约束学生,因为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差,自主训练时可能就会偷懒,这是教师布置好明确的任务后就可以对学生进行一个约束,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2.4 优化学生评价。教育评价可以让学生获得学习的动力,小学生都想获得教师的表扬,恰当的表扬对学生学习有促进作用,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评价,可以让学生之间互评,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评价,这样学生可以发现他人的优处进行学习,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行改正,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表扬,肯定学生的努力,是合作学习的效果不断增强。
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更符合现代化的素质教学要求,在体育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该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结合体育教学实际采取恰当的合作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改革发展合作形式,从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推动小学体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