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媛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横泾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 江苏 苏州 215000)
幼儿园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积极的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和变革,善于利用周边的自然环境资源进行辅助教学,让孩子们感受来带大自然的气息,进一步提升对文化的感知能力,从而引导孩子们主动的学习,积极的探究。本论文结合“活教育”思想和孩子们所热爱的农耕教育,谈一谈自己关于幼儿教学的几点看法。
“活教育”思想是由我国的现代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提出来的,他通过自身的教育实践,丰富教学经验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具有鲜明特点的教育主张,[1]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且极大丰富了我国幼儿教育理论的宝库。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就是要强调教育回归自然,强调从小塑造儿童良好的美德,培养儿童健全的性格的重要性,他主张把儿童的视野从书本移向大自然中,不断增长孩子们的见识和生活经验。除此之外,陈鹤琴提倡儿童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他强调儿童和老师共同成长,共同进步,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培养儿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所以,在这一教学思想的指导下,笔者认为,我国的幼儿园教育要更加重视幼儿想象力、创作力、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引入乡土资源,给予更多时间和空间,让孩子们接触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在此思想的指导下,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谈幼儿园本土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1 利用参观农民稻田劳动,对幼儿进行美育教育。幼儿通过接触大自然,亲近大自然,[2]能够有效得对孩子们进行美育教育,让他们在感受大自然美的同时,促进自身个性和谐发展。在幼儿时期,孩子们普遍没有坚强的意志或者是高尚的志趣,为了有效发展孩子们的智力,就必须要依靠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来进行美育教育。在农忙时节,老师就可以带领孩子们到田间地头观看农民伯伯插秧、种水稻,当观看农民伯伯拿着工具挥洒汗水,为水稻施肥的时候,有的孩子会觉得肥料太暗刺鼻,很难闻,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告诉他们:“没有粪臭,哪来的五谷香呀,就像《悯农》的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小朋友们一定要珍惜粮食,不要浪费!”除了观看农民伯伯的劳动,老师也要求幼儿自己和农民伯伯一起去田里插秧、种水稻,让他们体验种植的乐趣和辛苦,从而亲身感悟出种植的不易,进而激励悟出一定要勤俭节约,不能浪费的道理。在观看农民伯伯劳动的过程当中,幼儿们也要对来来往往的劳动者们表示尊敬和爱意,让幼儿们明白劳动者的辛苦以及劳动的价值,进一步认识到美是通过劳动所创造出来的,幼儿们的美好生活也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
2.2 利用本土稻资源,展开手工创造活动。在幼儿园教学的过程当中,幼儿园老师要充分的分析校园周边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并积极地利用周边本土资源展开手工创造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够亲身至于优美的自然风景当中,由老师引导他们讲述一下自己亲眼看到的和心中感受到的,老师也要积极的把大自然当作一个课堂,积极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比如,老师可以在秋天的时候让孩子们去稻田上收集一些农作物,比如,稻子的杆和其他农作物的秸秆,然后进行稻草人的编制活动。老师可以让孩子们把自己家里不用的花布或者是废旧的衣服和帽子带到学校里面来,为自己的稻草人进行装饰,老师也可以积极的联系孩子家长,让有制作稻草人经验的家长建言献策。通过到稻草人的创作活动,不少孩子们发现原来这些大自然中的资源竟然可以变成具有欣赏价值的稻草人。
2.3 举办稻田相关活动,优化幼儿课程教育。在对孩子进行科学合理的教育时,幼儿园老师也要积极的让孩子们参与到各种与稻田相关的活动当中,把孩子们的注意力转移到感受乡土资源的课程内容上来,一段激发孩子们的活动乐趣,打造更加自由欢快的本土稻活动。
比如,为了进一步让孩子们感受秋天,老师就可以展开与稻田相关的一系列主题活动,如“走进收获的季节”“在田埂里玩耍”让幼儿进一步接触稻田,老师也可以组织孩子们在田间自由的玩耍,放风筝,玩游戏,唱歌,跳舞等,可是也可以让孩子们收集一些自己喜欢的稻穗,捕捉一些小昆虫,让孩子们亲自感受秋天是丰收季节的含义。老师可以在教室的角落里晚上孩子们收起来的稻穗、小昆虫或者植物标本,以供孩子们仔细观赏。
综上所述,活教育”思想下本土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需要幼儿园老师对周边的乡土资源进行积极的研究,合理的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案,才能够让孩子们真正走出幼儿园,接触大自然环境,不断提高自身的感知能力,感受自然的美好,从而提升幼儿综合素养,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