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霞
(广东省兴宁市华侨中学 广东 兴宁 514500)
在最近几年的教育行业中,核心素养成为了一个频频出现的词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成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课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与教师的关系通常是“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学生经常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状态,在数学学习中缺乏主动性与热情。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普及,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对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发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与创新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贯彻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积极推动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1]笔者通过自身的教育经验及相关的教学案例,总结了以下几点教学思路与方法。
对学生自主学生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会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同时也会影响高效课堂的构建。初中数学教师要以学生实际出发,结合大纲教材的内容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思考与探究。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还能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学会如何自主解决问题,确保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2]例如,讲解《圆的对称性》相关内容时,教师先抛出问题:什么是中心对称图形?我们是通过什么方法来研究中心对称图形的呢?通过对中心对称概念的复习创设相应的情境,指出旋转变换是研究中心对称图形的常用方法,引发学生深入的思考。然后又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能不能用类似的方法研究圆的中心对称性呢?经过一系列的提问与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兴趣,使课堂变得更加高效。这种简单的情境创设有很多,教师无需为学生创设非常复杂的情境,只需要将学生引入到课堂中,便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初中生看待事物时往往有很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将生活化的内容融入到教学当中,让学生可以持续保持探究热情,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升,完成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将一些生活事例融入到教学中,能够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问题的习惯。例如,在学习《概率的进一步认识》章节时,教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小明、小颖和小凡打算去看电影,但他们只有一张电影票,于是三个人决定做一个游戏,获胜的那个人可以去看电影,游戏的规则是:连续投掷两枚硬币,如果两枚硬币都是正面朝上,那就是小明获胜;如果两枚硬币都是反面朝上,那就是小颖获胜;如果一枚硬币朝上、一枚硬币朝下,则是小凡获胜。请问这个游戏公平吗?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所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开始主动进行试验。在此过程中,教师并没有进行过多的干预,只是对个别学生进行了简单的指导。经过大量的实验与计算,学生发现小明获胜的概率是四分之一,小颖获胜的概率是四分之一,而小凡获胜的概率是四分之二,所以这个游戏时不公平的。这种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教学,让学生产生了更大的研究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数学教学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更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数学课堂增添活力,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在课堂中积极思考,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3]例如,讲解《特殊平行四边形》章节内容时,由于书本上的概念知识较为抽象,仅凭教师的讲解无法让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教师可以利用班级内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搜集相关的动图,为学生演示平行四边形的移动过程,让学生观察图形的变化。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大脑跟随者教师的讲解而飞速运转。当学生的兴趣被有效激发以后,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会大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得到有效培养。
要想实现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教师需要将核心素养融入到教学理念中,积极的探索和创新教学方式,通过开展情境式教学、教学与生活相联系、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等形式,推动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