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嘉静
(广东省湛江市二中海东中学 广东 湛江 524000)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可以说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具体实践。不难发现,有些学生由于缺乏合作和交流沟通,性格也发生着改变,带来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因此信息技术教学应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交往与合作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中平等地交流和沟通。在小组教学中,学习小组的划分一般经过教师的了解,通过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操作能力、心理素质、家庭情况、性别等因素进行综合的评定后才确定,这样才有利于教学适应学生的水平和特点。这个课前对学生的学习条件和层次的调查了解是我们有效地展开信息技术小组合作教学的必要前提。另外,由于在小组活动中既有多向交流的场合,需要调动每个学生参加到小组活动中,需要学生的合作精神,然而出于各种原因,有些学生正缺乏这种合作精神。
针对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开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利与弊,本人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该如何有效地开展该项教学模式。首先,我们该明确小组合作教学所要遵循的两大原则:一、面向全体的原则。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不是只关注一个学生,而是要给予每一个学生以更多的关注。也就是说,关注整个学生群体全面、和谐、持续地发展,让每一个学生个体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和环境,让处于弱势的学生也能对自己充满自信,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二、交流与合作的原则。社会的未来发展,为人才培养提出了高标准和高要求。在不同的环境中与人成功地交流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是新世纪人才的基本素质。现实社会的基本状况就是学生缺乏交流与合作的时间和空间,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本身,就应该成为学生交流感情,学习协作的过程。为此在教学环境和学习环境上,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主动交流和合作创设条件。
合作学习虽然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但却不是学生中心主义的。在合作学习的活动中,教师的讲授是任何一种合作学习策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应该进行“教为主导”的启发性讲解和“学为主体”的灵活性合作。
何为进行“教为主导”的启发性讲解?在讲授《2.3 使用计算机软件——使用“画图”软件绘图》时,我首先给学生展示几幅简单的连贯曲线图片,让学生思考它们分别描绘的是什么以及代表的意义,接着老师再做简单的要点解说。然后再让学生观赏用曲线工具描绘的几幅生动的作品,启发学生回答可能会用到的绘图工具,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最后教师只向学生精要地阐述本节课学习的重难点,往后让学生合作探究学习。这样通过老师适时而有效的启发性点拨,学生便很自然地接受并明确了本节课要学习的任务,也为即将开展的合作探讨如何使用三大曲线绘图奠定了初步认识的基础。所以不难理解,在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授其实在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迅速掌握本课要点,为小组学习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因此,教师应准确把握每一节课的知识重点、难点,寻找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的本质上。另外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解要充分注意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不失时机地把分析、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在上机操作练习中除了可以用一些图片、曲线动画给予学生直观的认识之外,还可以巧妙地给学生观看相关的诗歌视频,并让学生结合视频中的图像以及声音解说协助完成绘图练习。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上的实践体现其旺盛的生命力和价值。然而要使这种教学模式得以更加有效地组织和开展则需要教师和学生们的努力和配合。二十一世纪教学的主旋律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意识,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正有利于帮助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信心,促进学生实现打造终身学习平台的基础能力的磨练和提高。而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要让信息技术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能自主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地方,达到以教育创新来实现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