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红娟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花城小学 湖南 长沙 410005)
学具是辅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重要工具,由于数学知识抽象难懂,而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所以引入学具实施数学教学有助于化抽象为形象,化烦琐为简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知数学知识原理.以下是笔者对此问题的几点探究,仅供参考。
1.1 遵循简单实用原则。教师在应用自制学具时,不能过于追求学具的精美性和复杂性,而是要明确教学目标,用学具化抽象为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和消化知识。例如,在教学“角的大小比较”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几张废旧纸板和小剪刀,然后在课堂上用剪刀将旧纸板随意剪取几个角,再将剪下来的角进行大小比较。学生自己动手剪一剪、比一比,从中体会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将两个角的顶点对齐,让两个角的其中一边相互重合,然后对比角的另外一边即可。
1.2 遵循针对性原则。使用学具和自制学具是一样的,都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应用学具,这样才能突出重点和难点,实现对学具的合理运用,提高教学效率。至于学具的外观是否精美、材质是否上乘等都是次要的。
1.3 遵循学生参与原则。制作应用学具的目的在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制作和应用学具重在让学生主动参与。作为数学教师,应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机会,让学生亲手制作更多的学具,并在制作学具的过程中深入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概念和理论知识的来龙去脉。
2.1 利用学具制作应用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来说,其思维尚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对于复杂的数学知识理解起来存在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否则,即使花费大力气在教学方面,也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果.教师可以借助自制实验教具来创设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制作“小算盘”,课前先给学生布置收集制作小算盘的材料的任务:20个小珠子、“目”字形的铁丝框架,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制作,先将20个小珠子平分成四组,并用彩笔给这些珠子涂上不同的颜色,如红色、绿色、蓝色、黄色,然后将每种颜色的珠子穿到四根小柱子上,这样就完成了一个色彩鲜艳的小算盘.由于这样的算盘颜色艳丽,四种颜色分别代表了四种数位,所以学生能够很快掌握算盘的使用方法.通过学生自制算盘,不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调动了学生的动手积极性,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使用自己制作的算盘。
2.2 利用学具化抽象为形象实施教学。小学生往往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差,所以在学习数学概念时,总会感到力不从心.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数学学具,进行简单的实践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拓展思维,从事物表象中抽象出事物本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例如,在教学“平均数”这一概念时,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给学生出示6个苹果,让学生将其分为两份,学生通过动手最终得出如下结果:第一种,一份是1个,另一份是5个;第二种,一份是2个,另一份是4个;第三种,一份是3个,另一份也是3个.在此基礎上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观察:第三种分法与前两种分法有什么不同?通过观察学生发现,第三种分法两份得到的数量一样多,然后自然引出平均数的概念。由此可见,通过“分、摆、看、说”等一系列活动,可以将原本抽象的平均数概念变得生动形象,引导学生从中感悟数学知识的本质特征,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能力,真正达到化抽象为形象的目的。
2.3 利用数学学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小学教育是学生人生的开启之旅,新课标教学理念倡导“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关系,意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注入新鲜活力.这样的理念具有战术性和指向性,应成为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核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构建和谐愉悦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各种资源,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2.4 利用数学学具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以文字形式直接呈现的是数学基础知识,反映了知识之间的纵向联系,是一条明线;而反映知识之间横向联系的是数学思想方法,需要经过分析、思考、提炼才能获得,这是一条暗线.只有坚持两条线共同发展,才能更好地突出数学知识的本质,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小学数学学习方法比较多样,有数形结合法、思想变换法、对应集合法、分析转化法、综合归纳法等。通过理论和实践的有机整合充分表明,利用丰富多样的学具资源实施数学教学,可以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促进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效渗透,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效。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学具,可以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让实践操作活动变得更加有趣.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正确操作学具,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做”,在做中获得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