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进
(新疆阿克苏市第三中学 新疆 阿克苏 843000)
新课改的实施逐渐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从传统的“照本宣科”式教学,逐渐发展到现在的重视与生活实际结合的教学,重视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这需要教师从实际出发,将数学教学与生活进行充分结合,促使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运用数学知识的机会,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并促使学生主动寻求和发现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在新课改中,教师是学生的教育者、引导者,是“教”的主体,而学生是学习任务的执行者,是“学”的主体。教师要将初中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并进行实践教学,可以选择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平台的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对直观性、客观性等教学原则和方法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情和主动性。对此,教师需要利用生活为学生提供素材。例如:学习“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引用生活中的“三脚架”等设备作为教学素材,引导学生思考三脚架的各边长如何利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等问题,将学生带入到数学情境中,且直观的素材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探索知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从更深层次上掌握知识点,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
人的思维活动受到客观存在事物的影响,是从感性认知逐渐开始发展。因此,与生活实际结合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问题引出教学内容,将学生的思维快速聚拢到一起,将课堂教学氛围和学生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为教学做好氛围铺垫,并且增强学生学习的迫切性。例如:在关于绝对值的教学中,由于其抽象性较强的特点,学生理解难度较高,对此可以利用两辆出租车向反方向行驶的生活现象解释绝对值概念,促使学生理解概念性知识,并且强化学生的记忆效果,使其认识到概念性知识在数学中的重要性。
数学本身是非常严肃、严谨的学科,但是如果教师采取比较严厉的措施进行教学,学生就会对数学产生反感心理,觉得数学无趣,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因此,在数学数学教学结合生活实际的实践中,教师需要使用生活化的语言进行教学,利用生活化的语言拉近教师、数学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强化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心理情感。优秀的数学教学能够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错综复杂的知识,利用生活化的语言消除学生对数学、对教师的抵触心理,为保证教学质量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1]。例如:在学习“平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在商场坐电梯、回家时坐电梯、击鼓传花游戏等,使其感受生活中的平移现象,而后利用生活化的语言提出问题“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不是有很多平移现象?”“你还能列举出哪些平移现象?”等。这样的教学活动会促使大家积极思考,思考生活中有哪些现象与平移有关,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教师语言与肢体动作配合,利用生活化的语言讲解抽象性突出的数学致知识,加上教师把握好语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且成功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其产生深刻的记忆。
学生在进入初中阶段开始学习之后,会发现新知识的学习方法与思考逻辑与小学阶段存在很大差异,导致很多学习都会不适应。一旦学生没有打好基础,没有及时转变学习思维习惯,很容易掉队,对于后期难度较高知识的学习更是困难。因此,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案例,拉近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距离,从而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尽量照顾好每一位学生,理解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的新鲜感和恐惧心理,带领学生共同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呈现方式,促使学生以生活实际现象为基点,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例如:在学习负数的相关知识时,可以将其与生活中常见的天气预报结合起来,温度的“零上”和“零下”对应的就是正数和负数;或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正方体和长方体等图形,在初中阶段会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放下对数学知识产生的恐惧,切实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体会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最终将数学知识应用在生活中。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将教学活动与生活实际进行结合,能够使数学知识更加“接地气”,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更为紧密,使学生意识到数学不仅为知识本身提供服务,还能够应用在生活实际中,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样不仅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还能够提升数学教学的实际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