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建设途径

2021-11-22 17:58:13桂林理工大学李乔
办公室业务 2021年10期
关键词:双一流一流馆员

文/桂林理工大学 李乔

当前,在“双一流”环境下,各高校为了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对高校图书馆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高校本身的参差不齐和地域的差异,学科化服务还存在诸如学科服务制度不健全、学科服务内容单一、学科服务的方式较少和与用户互动不够、服务效果不理想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创新。

一、“双一流”建设与学科化服务

(一)“双一流”建设及其提出的背景。“双一流”建设是国家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其实施有利于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2017年1月,《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出台,同年9月,《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发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正式确认公布,同年12月,以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为首的高校“双一流”方案陆续公布;2018年9月,教育部在上海召开“双一流”建设现场推进会;2019年1月,全国140所高校的465个学科跻身国家“双一流”建设的名单。“双一流”建设的提出,为不同地区和不同层次的高校提出了更精确的要求,为今后高校的发展提供了更明确的发展方向。

(二)学科化服务的相关概念及其内涵。1.学科化服务机制。学科化服务机制是建立图书馆与学科读者之间的桥梁,根据促进学科发展的目标,指导图书馆文献情报信息的组织,通过提供主动的、有针对性的学科指导,为重点学科建设以及教学和科研服务。学科化服务以读者为中心,以提升读者知识信息获取与利用能力为目标,以学科馆员服务为基本模式,依靠图书馆文献平台,面向大学师生、科研人员以及社会相关读者,为他们构建一个适应其个性化知识信息需要的保障环境,最终推动高校图书馆从以实体馆藏资源为中心的传统服务向以读者为中心的学科化服务转型。2.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信息服务平台。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信息服务平台是联系读者和从事学科化服务馆员的媒介,是学科化服务系统的外在表现形式,从信息环境的角度而言,可以是两者得以联系的一个虚拟环境,也可以是一个服务系统的形式体现。读者通过知识信息服务平台享受服务,馆员通过这个平台向读者提供学科化服务。学科化智能平台的功能就在于集成了学科知识门户、学科导航、个性化定制与推送、网络资源揭示、知识信息挖掘、定题跟踪服务等资源和工具,是一个由读者需求驱动的学科化、智能化服务平台,支持馆员进行学科需求分析、学科化知识信息选择与集成、个性化服务设计与管理等工作。

二、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必要性

(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迫使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提上日程。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图书馆提供的知识信息服务,与读者日益增长的文献信息需求有逐渐拉大的趋势,直接表现就是广大师生对高校图书馆的依赖程度严重下降,从馆外尤其是从网络上获取知识信息比重大幅度增加。因此学科化服务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手段。学科化服务使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态度发生了转变,改变了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适应了信息化的发展需求。

(二)读者需求的专、深迫使高校图书馆提供学科化服务。信息化的发展,使知识信息分布范围越来越广,存储介质越来越多。如何从海量的文献资源中获取对自己有价值的文献,迫使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向学科化的方向发展。由于高校读者对文献情报信息的需求越来越专深,学科化服务成为解决知识信息供需矛盾的有力措施,学科读者可以通过学科化服务快捷准确地获得所需的知识信息。

(三)高等学校学科建设的紧迫性,要求高等学校图书馆提供学科化服务。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科技创新的重视,重点学科建设、科研能力的水平成了各个高校之间竞争的主要指标,使高等院校对学科建设和科研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教育部对“双一流”建设的重视,使越来越多的高校步入了“双一流”的进程,尤其是重点学科的建设,对高校图书馆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图书馆系统性的学科化服务已经成为知识信息服务的一种主导性的服务方式。学科建设的紧迫性要求图书馆提供学科化服务,学科建设是高校提升自我的重要途径,是培养高质量人才和高水平科研成果的基地。学科建设尤其是重点学科建设,不仅需要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雄厚的资金,还需要前沿性的文献情报信息的支撑。

三、实现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建设的途径

(一)以读者为中心,以提升读者知识信息获取和利用能力为目标。高校图书馆要根据学科专业需求特点和规律,实行学科文献信息采集制度,建立学科文献中心,配备相关学科专业的学科馆员进行管理,提供多层次和全方位的学科化服务,并进行学科文献信息教育,使广大师生真正了解、熟悉学科化服务模式,并且利用这种服务模式为科研和学科建设服务;加强对基于网络平台的学科化服务项目宣传与推广,如利用校园网、学科馆员与读者见面、数据库培训、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使学科化服务在教学、科研中展现出越来越强大的服务功能。

(二)优化配置学科馆员的相关专业知识结构,充分体现学科馆员的积极主动性。信息时代的发展,使用户对知识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主要表现在知识需求的全方位与综合化、知识需求的开放化和社会化、知识需求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知识需求的集成化和高效化。由于信息资源分布广,分散性较强,给用户带来不便,要求通过文献信息的深层次整合,将分散的知识加以集中利用。这就迫使学科馆员不得不优化自己的相关专业知识,为满足读者更深层次知识信息需求,提高自己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对于学科馆员,则强调终身学习,不断学习该学科领域中的新知识,了解学科前沿动态,提升自己的专业背景知识和综合能力。同时,学科馆员要在服务过程中处处体现出主动服务的态度,主动加强与学校各院系及科研部门的沟通,体现专业研究的深入性。

(三)优化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信息服务平台,完善高校图书馆数据库建设。数据库内容的收集与整理,是图书馆数据库建设的核心。没有好的系统,读者难以获得所需要的信息,也就无法发挥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功能,因此数据库必须具有较强的生命力,给用户提供快、全、准的信息检索功能和优质服务。因此,高校图书馆可与科研管理部门或者院系合作开发科学数据管理平台,为科研人员提供数据共享和数据使用等全面服务,帮助数据拥有者尽可能便捷地提交和发布数据,帮助数据使用者尽可能便捷地获取和利用数据。同时,也可以建设具有速度快、方便、灵活的学科博客,完善高校图书馆数据库的建设。

(四)建设机构研究资料库和综合信息共享系统,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为学科化服务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机构研究资料库是高校等学术机构将研究成果以电子数据方式储存起来,然后通过网络发给机构内部以及外部的一个系统。具体的做法就是由高校图书馆把高校内部教职工发表的论文、实验数据、教材等学术信息积累、保存起来,通过网络无偿提供给校内外读者,可以使校内外读者公开、免费阅读机构研究资料库中的资料,此系统主要是为了积累高校的知识产出。综合信息共享系统是利用计算机和情报通信网建立的各个高校之间共享的信息系统。资源的共建共享,可以为高校图书馆实现学科化服务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同时也可以促进高校间文献的相互利用与机读数据库的充分利用,在学术情报的收集和文献传递服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五)整合各种信息资源,使高校图书馆由传统服务向信息化服务的方式转变。学科读者面对杂乱无章的知识信息时,常常无所适从。因此,整合各种资源,为学科建设、教学、科研提供有价值的学术资源,是高校图书馆的核心工作。利用图书馆可以把重点学科的相关数据库、综合网站、电子出版物、专利、标准及其他资源的网址分门别类地集中整合,方便读者对学科资源的查找。还可在图书馆网页增加“最新信息发布”栏,搜集发布相关学科的最新进展、最新研究情况及最新成果等知识信息。学科馆员对所有馆藏核心期刊及其电子刊物进行详细调查,重新确定需做期刊论文信息发布的期刊范围,把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提高到一个新的、有利于学科化服务开展的层面上来。

四、结语

由于我国的学科馆员制度还没有形成一整套的完善体制,在学科化知识信息服务方面的馆藏资源建设,各高校图书馆的学科化服务的实际情况也不尽相同,各地高校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逐渐完善学科化服务机制。同时,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建设还需要高校院系领导的支持,无论是从理念上还是组织形式上要认识到开展学科化服务的重要性和优越性。高校图书馆要把学科化服务纳入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中,为学校的“双一流”建设和学校未来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猜你喜欢
双一流一流馆员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当代陕西(2019年7期)2019-04-25 00:22:56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海政报(2018年1期)2018-07-09 05:50:56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青海政报(2017年7期)2017-07-24 14:14:41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财经(2016年22期)2016-08-30 10:51:34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南方周末(2016-07-07)2016-07-07 07:59:31
浅谈图书馆青年馆员职业生涯规划
河南科技(2014年19期)2014-02-27 14:15:53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
图书馆界(2013年6期)2013-03-11 18:50:34
My Favourite Magaz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