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晓红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中学校 四川 康定 626000)
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传统高中化学教学中通常将化学的基本知识和解题方法一味的灌输给学生,忽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导致高中化学给学生留下了枯燥乏味的印象,难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由于知识抽象性较强常常一知半解,更无法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导致教学效率低、质量差成为了较为普遍的现象。生活化教学中老师将教学活动置身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中,发掘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有效激发起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探究欲望,使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积极的展开知识的思考和探究,从而取得“在生活中学,在学中生活”的教学效果。
2.1 在导入环节引入生活常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精彩的课堂导入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重要环节,能够为老师开展知识教学做好铺垫,但是传统高中化学教学中老师通常以开门见山的方式开展教学,不仅未能有效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大打折扣,影响了最终的学习效果。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老师可以对课堂导入环节进行精心设计,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来进行课堂导入,不仅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也能够将生活常识作为开启学生知识探究的起点,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化学知识的学习中来,从而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比如学习“氧化还原反应”这课时,老师可以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将苹果削皮后果肉颜色就变了,所以要吃的时候再削皮。熟悉的生活常识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产生求知的欲望,进而积极的跟随老师的引导透过生活现象来探索现象背后蕴含的原理,从而使学生从表象认知转变为本质探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1]
2.2 利用生活经验开展知识教学。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科学现象都与化学有着紧密的关联,很多生活现象都能够作为诱导学生展开化学知识探究的切入点。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老师要深入挖掘化学知识与生活的衔接点,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积累生活经验来开展教学设计,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从生活经验中探索其中蕴含的化学知识,从而既降低了化学知识的理解难度,同时也增强了理论知识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展开深入思考和探究,实现了“在生活中学,在学中生活”的教学效果。比如学习“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这课时,老师可以利用生活中金属生锈的生活经验来引导学生探究生锈导致的新化合物,使学生结合生锈的现象来展开深入思考和探究,降低了学生对金属化合物的理解难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3 用生活化实验增强知识趣味。高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既是学生理解化学知识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将原本枯燥的理论知识以生动、直观、立体的化学现象形式呈现出来,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老师可以在实验教学环节引入生活化实验,用生活化实验来拉近化学知识与学生的心灵距离,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进而围绕生动有趣的生活实验展开化学知识的探索,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全身心的投入到实验教学中来,从而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获得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学习“乙醇”的相关知识时,老师可以为学生模拟交警测试酒驾的实验,使学生看到乙醇与K2Cr2O7发生化学反应出现变色现象,进而了解了测试酒驾的化学原理,既加深了学生对乙醇化学性质的认识,同时也增强了知识的趣味性,促进了知识的理解吸收。
2.4 课后为学生布置生活化作业。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课后巩固练习环节是确保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夯实知识基础,及时查漏补缺的重要环节。传统高中化学教学中老师通常以大量枯燥的习题为主,难以调动起学生对巩固练习的兴趣,很多学生对课后作业采取了敷衍了事的态度,无法真正发挥出课后作业的巩固练习效果,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老师可以针对课后作业改变设计思路,为学生布置生活化作业,既能够有效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巩固练习中,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化学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紧密联系,加深了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从而提升了学习质量。比如学习“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这课后,老师为学生布置生活调查作业,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搜集生活中使用的10种金属材料,并整理出使用范围,使学生在调查作业中完成了本节知识的巩固吸收。
在高中化学课堂引入生活化教学模式,不仅有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同时推动学生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使学生积极的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开展知识的深入探究,从而取得了“在生活中学,在学中生活”的良好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