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基层寄宿制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2021-11-22 21:21赵永梅
读与写 2021年25期
关键词:寄宿生寄宿制素质

赵永梅

(青海省门源县麻莲乡寄宿制小学 青海 门源 810399)

前言

通过参观寄宿制小学兴趣活动现场,凋查相关学校兴趣小组活动名册、活动记录、召开师生座谈会、走访学生家长、发放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寄宿生和走读生兴趣活动成果(交流、发表的作品及获奖考级成绩等)。

1.调查背景与目的

人口105万,面积2795平方公里,三年来,全县先后撤并小学283所,撤并学校数占原有数的70%。作为学校布局调整二必然产物和有力助推器的小学寄宿制,全县寄宿制小学增至70所,占农村小学的71.4%;在校寄宿生达12134人,占农村小学生的21.4%。10000多孩子在农村小学校园里生活,倍受瞩目、牵挂数万农村家庭。这些寄宿生综合素质发展状况自然也就成为学校、社会、家庭关注的话题。缘于此,我们就农村小学寄宿制办学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专项调查。

2.寄宿生相对于走读生优势

2.1 寄宿生基本以学校生活为主。从周一到周五,学生全部在学校生活。在校时间长,学习时间充裕,学习精力集中,学习情绪稳定,学习气氛浓郁,学习环境良好,良好的学习习惯容易形成,且学校的学习管理全面到位,教师的个别指导及时,同学的互帮互助方便快捷,既有利于学困生补漏补缺和优秀生拓展延伸,又有利于全体寄宿生文化成绩的整体提升。

2.2 寄宿生基本以集体生活为主。在学校集体的大家庭中生活,有积极进取的集体舆论导向,有科学系统的评价激励机制,有健康文明校园文化和宿舍文化的熏陶,有统一规范的作息时间安排,有不同时段严明纪律制度的约束,有朝夕相处师表形象和言谈举止的正面影响,更有班主任、任课教师及生活服务教师全面的指导,全程的督促,全方位、人文化、人性化、人情化的管理。所有这些都为年少、可塑性强的农家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和团队意识的形成营造了优于一般农村家庭的成长环境。

3.提高基层寄宿制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3.1 当然,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寄宿生综合素质发展并不均衡,校与校、班与班、人与人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异。个别学校、个别环节还存在安全、卫生隐患,硬件设施是基础因素。把寄宿制办成小学生求知、强能的学园,生动活泼的乐园,充满亲情的家庭。这“三园”的物化条件要求,加之急剧扩大的寄宿规模,有时会超出一些地方和学校的经济承受能力。一旦学校校舍不足,教育教学及生活配套设施不全,势必制约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内部管理是核心因素。农村小学寄宿制管理是一项极具创造性和挑战性的工作。许多属于家庭、社会的责任都落到了学校的身上,许多为人父母的义务也落到了校长、老师的肩上。头绪多、要求高、任务重、责任大,加之寄宿制办学时间短,管理经验少,如何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拓展教育时空,彰显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素质上,走出一条科学化、人文化管理之路,确实还需花大力气去研究和探索。师资素质是关键因素。寄宿制小学的校长和教师(含生活服务教师)是育人者、服务者、管理者三重角色的统一,是教师、保姆和父母三种身份的叠加,三者缺一不可。转换角色,强化责任,提高学校领导和教师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的水平和技能是保证每个农村小学寄宿生综合素质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3.2 方法引领,德育有样。榜样示范法。通过班级模范和英雄先进人物的思想言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在班级评选出一周来的文明之星、学习之星、节约之星等,在全班表扬,形成良好学习、竞争氛围。情感陶冶法。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构成良好品德的重要因素。因此,创设富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教育情景,使学生在特设的道德情景中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陶冶情操、修养品德,既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品德培养的有效方法。开展文明礼仪周、节约周、雷锋月等,创设情境,形成情境陶冶,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同时,开展相关活动,使学生在活动的氛围中受到情感陶冶。说服教育法。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晓之以理”启发和引导学生自觉地接受社会道德行为准则,改正错误的道德观念,从而指导道德行为的一种教育方法。教师要有充足的耐心、爱心,对孩子的错误行为、不文明行为进行集体、单个说服,从而让他们改正其不良行为,形成良好的道德。实践锻炼法。学生品德的养成,无论是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情感的激发、道德意志的锻炼,还是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和道德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各种实践活动。每周按照学校、班级活动计划准时开展关于德育方面的活动,让孩子们在“寻找班级小卫士”“我是雷锋”的活动中,道德认识得到升华,道德情感得到培养。孩子们的心灵就像一张白纸,“染苍则苍,染黄则黄”,正确引导他们的思想习惯,是城市住宿学校每位老师的职责,因为其角色是老师、父母的兼容体。这就要求城市寄宿小学的教师相互沟通、相互协调、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树立高尚道德品质,长大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寄宿制从整体上有利于小学生的社会化。但前提必须是学校有一套有利于小学生身体,特别是心理健康发展的管理系统。有一批受过教育学和心理学专门培训、师德高尚、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和爱护学生、有奉献精神、以身作则、对人公平、充满爱心的高素质教师。

猜你喜欢
寄宿生寄宿制素质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浅谈城镇寄宿制初中宿舍管理现状和改进措施
建优质寄宿学校是撤点并校的前提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寄宿生管理工作的几点感悟
重视农村寄宿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
数学素质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