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象立意 言意共赢
——分析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2021-11-22 21:21房海月
读与写 2021年25期
关键词:古诗词小学生语文

房海月

(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同心小学 江苏 昆山 215300)

国家栋梁之才,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既要读“现代”,也要看“过去”,透过古诗词,可以窥见过去诗词作者的生活,读古诗词,可以领略伟大诗人屹立于历史洪流中的岿然不动。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化瑰宝,是当下人们的共同记忆,有历史且有韵味,比古诗词本身更有“味道”,也更值得“品尝”。教育的力量在于提高人们的整体文化素养,古诗词的真意,常常需要依托于生活的体验来领悟,同样的“对影成三人”,有人忧愁有人欢喜,更有喜忧参半者。在这样的诗词背景下,面对稚嫩的小学生该如何进行教学,不得不说,举象立意对小学生来说更有效。

1.小学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古诗词之于小学生而言,多者能脱口而出,佳句引用,能具体释义者少,可领会真意者更少,甚至没有。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主要是因为教育中的缺失,教学中关注应试成绩,对古诗词进行意思解释缺乏全面、深刻的解读,更有甚者直接“划重点”,让学生背诵考试中常见的高频考点,忽略了古诗词的内涵教学,更谈不上挖掘深层次的思想。

功利主义思想下的教学很难培养真正的人才。目前存在教学路径程式化、教学主体单一化、教学目标应试化和教学方法概念化的问题。程式化的教学路径,老师好似“搬运工”,将古诗词按照固定的步骤进行讲解,看似教学过程清晰可见,实则多流于形式,起不到真正的教学效果。教学中缺乏对学生的关注,互相配合不够。古诗词的文化背景与现代生活年代有着天壤之别的差距,老师在教学中不能很好的结合当下社会现实实施教学,最终导致学生出现理解偏差,没有达到培育人才的作用[2]。

2.从象到意再到言意共赢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要从象到意再到言意共赢。古诗词教学中应用好“象”与“意”之间的关系,促进由“象”到“意”的不断融合,进入小学生精神的象可由老师的言语带入,也可以被具体的情景感染,在感知到象后,学生会将象融入到精神活动中,经过进一步加工实现形式转换。象与意识主观能动性有直接联系,象转化为意的前提是两者之间要实现交流,主观感受到的物象进入到人的精神世界后,经过主客二分式的交流,象与意完成互相渗透,这便是理解古诗词建立的物性观照精神的稳定关系。有生活经历的人都会遇到辞不达意的情况,这不单纯是人的文化素养不高的问题,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对言意共赢的理解。在经历了象与意的文化交流后,不同人对古诗词有不同的加工,老师在讲解古诗词属于第一层次的加工,学生会根据老师的言形成自己的意,这也就是不同人对古诗词有不同理解的原因[3]。

语文教学不光在课堂上,更在平时的生活中,老师通过课堂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课后学生可以进行思维散发。老师在课堂进行多元化教学,结合自身,借鉴优秀方法,形成自己独特的课堂。例如,在给小学讲古诗词时,孩子们没法理解诗句所讲的意思,那么老师就可以在网上去寻找这首诗相关的“慕课”资源,筛选出通俗易懂的课程,通过多媒体的动画教学来让学生接受,而不是老师只是讲解一遍诗句,让学生死记硬背,这种传授方式第一次也许新鲜,但是时间长久以后很容易引起学生反感。而大数据给了课堂更多的可能,可以通过大数据设计更多的课堂形式,更加精彩的内容来,让学生可以爱上学习,把学习当做一种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一直保持的一种习惯,从而实现教学渗透,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古诗词讲究意境之美,意境是周围事物与内心相互碰撞产生的,情景教学可以达到举象立意、言意共赢的效果。教学中利用好现实中的元素,学生容易感染到诗词里的象,然后通过精神活动实现象与意的交流,完成古诗词意识层面的初步转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鼓励学生不断丰富自己的实践生活,这样才能可老师共同会意,对古诗词形成更深层的理解。同样的,在教学中老师不能忽略学生主体地位,古诗词教学不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其实更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如在《咏柳》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就“二月春风似剪刀”中的月份展开,二月在古代又称仲春,二月中还含有惊蛰和春分两个节气,通过拓展让学生明白二十四节气的重要性,感受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结束语

总而言之,古诗词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翻看中国古诗词,用意象营造意境,传到情感的比比皆是,各种植物、动物,以及不存在的事物,应用于古诗词后其内涵不断丰富。举象立意,主动贴近现实、融入现实,进而焕发新的生机。这便要求老师在古诗词教学中能结合好当前的时代精神与社会背景,更好的实现古诗词教学。

猜你喜欢
古诗词小学生语文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我爱古诗词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我是小学生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