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世光
(山东省五莲县第一中学 山东 日照 262300)
物理作为高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科,不仅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也考验着学生在平日生活中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学生在刚开始接触力学、电学等板块时,往往会因“不入门”、“毫无头绪”而产生焦躁、紧张的情绪。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中学都在积极尝试一些新型教学方案,以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此处的高效课堂,指的是让学生在短短的四十五分种内有所得,以便考出一个令自己和家长满意的物理分数,让物理学科不再“拖后腿”。
在高中物理学科教学中,教师需要在上课之前细心的为学生进行教学设计。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这样教师才能够寻找最好的途径,让学生拥有清晰的学习思路,把握学习目的。例如,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时,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细致分析。本节课程会涉及到匀变速直线运动以及学生对于运动学相关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当然在学习本节课程之前,教师已经对于相关知识点有了初步的了解,物体自由下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一种现象,这样就便于学生了解,所要学习的重点就是重力加速度以及自由落体运动的相关知识内容,把握自由落体运动的相关规律,而整个教学中自由落体运动于质量的关系是重难点。从而明确本节课程学习的三维目标。在教学中,学生应掌握的知识技能,学生需要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相关历史知识,以及验证的有效方式。而且研究过程方面,需要让学生借助伽利略的实验,从而真正的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一般规律。而在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念方面,教师可以结合史料培养学生学习良好的意志力,使学生拥有更加科学的物理学习观念。在教学重难点方面,教师可以运用探究式教学策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地发现问题,寻找有效解决途径。
高中物理课本上的一系列晦涩难懂的公式和理论难免让学生打退堂鼓、不敢面对困难,无论教师讲的解题方法多么高效,倘若学生不理解问题的本质,不理解每一个物理现象的由来,那么再多的应试技巧也是无济于事。而此时教师应当换一种思路,实现物理实验与物理课堂的有机融合,从最基础的物理现象入手,让学生不再感觉物理学科是“高高在上”的,给刚从初中步入高中尚未适应高中学习模式的学生吃下一颗“定心丸”。与数学不同,物理是以大量的基本实验作为学科基础的,这种通过直观易懂的物理实验来“旁敲侧击”,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理解的方法,无疑是教师构建高效课堂的绝佳选择。
具体来说,以物理实验为基础的高校物理课堂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教师在课堂中采用实体演示实验或者以短视频的形式将一些学校条件不允许做的实验展现给学生,另一方面,教师也可组织学生亲自动手实操,通过亲自探索掌握当堂课所学知识点。值得一提的是,高中生不像小学生那样活泼好动,大多数高中生在高考的压力和父母的看管下已经不想在探究与思索中学习了,尤其是一些在考试中物理分数特别不理想的孩子,他们只想让老师讲授应对考试、快速提分的方法,而这种想法对学生物理思维的开拓是极其不利的,教师应当尽可能鼓励所有的学生“动起手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创新能力和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基于此,教师在组织物理实验的教学时应当尽可能地保证课堂是“生动鲜活”的,可由物理组年轻教师的奇思妙想,找到一条平衡好“应试”与“实践”二者的最佳道路,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保证教学基本任务完成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举个例子,在学习用打点计时器测加速度数值这一课本实验时,教师在做完演示实验并将基本操作介绍给学生后,应当将课堂归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物理实验的“科学家”。每个人桌面上都有和打点计时器用法有关的说明书,学生在遇到问题向老师求助时,教师应当先鼓励学生自己查阅说明书上的介绍,这样做可以大幅度提升学生物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对纸带的分析过程中,教师应当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一个物理思想:不能通过实验测出来的量应当借助例如公式等其它手段求出来,这一思路对学生在高三阶段面临的创新型物理实验来说非常有帮助。在最后的绘图、描点过程中,更能锻炼到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让学生借助数学中学到的知识来处理物理问题。
上文提到的让学生通过动手实操来掌握新的物理知识,针对这一举措,教师在课堂中可采取小组讨论的授课模式带领学生“探究式学习”。近些年,小组讨论越来越成为中小学提倡的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无论是以传授知识为主的理论课,还是以实践创新为主的实验课,它既能确保小组内的每个成员依次分工、各司其职,在交流中思考,在探讨中钻研,又不完全破坏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起引领作用的基本原则。以小组讨论的授课模式来打造优质高效的物理课堂,需要注意班内学生分组的原则:表面上,教师是遵循学生的个人意愿自由成组,让学生选择和自己关系较好的伙伴一起,但同时教师还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动手能力、物理成绩、性格爱好等多方面的因素,巧妙地对班级学生的分组情况进行调整,尽量避免出现“强强联手”或者“弱弱联手”的局势,让每个同学都能成为所在小组的关键人物。以学习向心力一课为例子,教师可采用以下方案:
学生分好小组后,教师在讲台上做出指示,让每个小组成员选择自己的“职务”:一个同学在桌子上用笔画出一个圆圈作为“轨迹”,另一个同学负责用绳子将小车、弹簧测力计连接起来,其他同学负责观察、记录和计算。在做完实验后教师正式开始授课,带领学生根据所做实验学习圆周运动的物理知识,进而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向心力。有一点需要说明,教师可给予完成质量较好的小组一定的奖励,这样能大幅度提升学生的“胜负欲”,进而实现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配合、相互交流,共同探索神奇的物理世界,既能体现出物理学科以实验为本的专属特点、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又能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增强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等等。与之相对的,如果教师坚持采取传统的“三尺讲台”的教学模式而不懂得与时俱进,便不利于高效物理课堂的打造,甚至让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厌烦感。
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学习情况也不尽相同,为了深度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检验方式,比如可以通过考试测验或者课堂问答的形式,摸清楚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教师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有一些学生的物理水平非常高,物理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在面临物理问题的时候,不仅能够根据自己的所学实现最快的解题还能够发散自己的思维,运用多种物理知识进行解题,实现知识的灵活运用,这一类学生可以归为A类;还有一些学生物理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是知识的应用能力比较差,不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成绩比较稳定进步空间比较大,但是物理成绩不是特别高,可以把这类学生归为B类;在另一方面,有一些学生的物理基础知识比较差,成绩比较差,在班级内称之为后进生,在面临这一类学生的时候,教师可以把这类学生归为C类。
针对A类学生,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多给学生出一些考查思维能力的问题不要仅仅局限于物理教材,要发散思维开阔学生的眼界,给学生提供一些优质的教育资料,帮助学生掌握一些丰富的物理知识,可以多给学生布置一些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在刻下时间完成,这样可以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思维活动。针对B类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增加物理试题的难度,在学生解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将物理知识运用到物理解题当中,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应用能力。众所周知,物理知识的重要部分就是公式和实验,教师可以增加中等学生做物理实验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验中得出物理结论,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真谛。在针对C类学生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学习基础知识,从最基础的知识学习,鼓励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根据学生的水平进行层次的划分,可以提高物理课堂的学习效率,这样既能够节约物理课堂的学习时间,又能够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当然在课后的教学评价,也是非常关键的。教师在进行评价过程中,要注重其真实性、及时性和层次性。不仅需要表扬学生的进步,还需要从侧面了解自身的不足。当然还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地调整学习状态,高效学习。
打造高效物理课堂、切实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已经刻不容缓,高中物理学科的教师应当极力重视学生物理逻辑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的提升,把握好“实验探究式教育”与“应试教育”二者的平衡点,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分数,为祖国培养出优秀的新一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