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峡大学档案馆 杨寅庆
中国共产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党的组织体系更加健全,党的执政根基进一步夯实。高校学生是我党吸收优秀党员的主要来源之一,在学生党员队伍日益庞大的同时,学生党员档案的数量急剧增加。因此,如何做好在校学生党员档案的管理,构建学生党员档案的多模块内容和采用有效的路径对学生党员档案进行有效的动态管理,对于做好学校党建工作、培育优秀的学生共产党员显得尤为重要。
对调查内容归纳分析总结后,笔者拟从以下模块构建学生党员档案的多模块内容:
(一)专业学习和党课学习模块的构建。学习模块分为专业学习和党课学习活动,专业学习活动为学生每学期专业所选课程的各科成绩得分,公共英语四级以及公共英语六级考试情况、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各专业资格证测试情况以及实习成绩。党课学习则有:1.理论知识的学习。开展集体党课学习,每个月的主题党日学习,积极分子、重点发展对象、预备党员、支委培训班,青年大学堂,统战知识学习,课程思政工作坊,七五普法知识竞赛,党员学习知识培养考试。2.主题实践活动的学习。主题团日活动、主题党日活动,组织观看红色主题电影,党员生活会,邀请道德模范进行专题讲座,“党旗引领、百舸争先”项目。专业学习和党课学习采用“网上”和“网下”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二)心理、思想动态模块的构建。学院党支部应该要求入党积极分子及预备党员每月交一份个人的思想汇报,如实汇报近一个月的思想、心理活动情况。学校心理普测中心每学期应该对每位要发展的学生以及正式党员进行一次心理普测,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做好记录。学院专职党务工作者应固定时间段,将与各位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沟通的情况进行记录。这些思想汇报及心理情况记录应该作为发展和考评学生党员的重要参考资料。思想汇报在学生发展为正式党员后,装入学生党员档案袋,移交档案馆。
(三)校内外实践活动模块的构建。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应该作为考评学生思想品行的重要标准。比如:学期间的让本科生走进实验室、社区基层志愿者服务、长江大保护志愿者活动、党支部特色志愿者活动、假期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灾区志愿者以及偏远山区支教等等社会服务活动,都可以作为学生发展、考察以及推优的一手资料。学生要将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发挥出来,在校服务师生,进社会服务广大群众,党支部将师生、群众的评议意见作为党员档案的材料归入档案。
学生的党员档案实现多模块构建后,不能尘封不动,出现学生党员档案管理与价值开发相脱节的现象,最终使得学生党员档案失去了保存的价值。应该探寻学生党员档案的动态管理建设路径和价值开发,使学生党员档案管理由“被动管理”转为“主动服务”。
(一)建立信息化系统,实现学生党员档案的信息化动态管理。纸质档案作为传统档案管理的重要载体,仍然大量运用于我们日常的档案管理中,整理和利用起来较为不便。我校档案馆历时五年,依据国家和省里相关规范,依托局域网、校园网和互联网,建成了集收、管、存、用于一体的数字档案馆系统,系统建设规范,设施设备基本符合要求,实现了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目标,基本完成省级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但是数字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内容未涉及学生党员档案这块,所以我们要根据大数据时代的科技特点,档案馆积极与组织部协商,商讨学生党员档案材料的电子化内容的范围,将入党申请书,转正申请书,自传,入党积极分子、确定发展对象、接收预备党员、预备党员转正公示结果材料,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教育培训材料,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培养考察表,预备党员预备期考察表等重要凭证价值的纸质档案材料进行扫描,建立学生党员档案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学生党员档案信息系统,从党员档案内容上实现党员档案材料的明细显示,学生党员档案信息的及时更新;从日常管理上,实现党员所属组织准确查找党员档案流动的痕迹及当前位置、党员档案的借阅和查阅记录、档案邮寄跟踪情况,量化积分和考勤情况、党费缴纳情况,党员档案定期检查状态;从利用上来说,实现学生党员档案与其他高校及社会的互通。
(二)各部门之间明确分工,对学生在校期间成长过程进行动态管理。调动学校机关党建部门、学工部门,学院学工处及专、兼职党务工作者对学生党员在校期间成长过程中的档案收集、整理进行有效合作与指导。学生党员发展过程是个动态的过程,不同时段表现各异,所以在学生积极分子确定为发展对象、预备党员、预备党员转正及正式党员阶段,对学生的学业、党课培训、思想、心理、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勤工助学、支边支教、助人为乐情况进行动态的追踪记录,对学生党员在生产实习期间的思想政治情况、履行党员义务情况及发挥模范作用情况进行追踪记录,记录学生的思想行为及成长过程中的变化。让学生在填写个人党员材料时自主选择填写,整个填写过程是学生全面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提升的过程,让学生在肯定自我和自我批评中精神得到升华,人格得到提升。
(三)提高党员档案的利用率,拓展学生党员档案的动态服务功能。学生党员档案的建设应该与党员队伍管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相结合,在组织培养、评优评先、就业培训、干部聘任等多个环节介入,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我们应该建立党员台账,详细记载学生从团员—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正式党员的过程化管理,在学生入学之初,做好团员、党员档案的整理工作,针对材料不全、不真实的及时提醒和完善,为后期党员发展做好准备工作。及时进行学生在党员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材料的记录与更新,在学生党员评优评先和干部聘任时随时调用,真正让这些材料起到佐证、教育和引导学生个人发展的教化作用。学生党员档案的电子化可以实现高校之间的互通,让其他高校在提供机会给我校学生进行深造的过程中起到了解、选拔和优录的作用,尤其是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实践能力以及思想品德情况,都可以为其他高校提供有效的参考信息。同时,电子化的党员档案可以通过网络,依据各用人单位的人才聘用要求,准确投递到相关用人单位,将优秀的学生推荐到用人单位,让他们在社会的发展中发挥党员脚踏实地、勤劳苦做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通过编研进行学生党员档案个人价值的动态开发。学生党员档案随着学生转为正式党员或毕业离校后基本尘封,不能有效发挥学生党员档案的个人价值和社会服务功能。我们应该与档案馆与校宣传部、组织部通力合作,继续开展《校史上的今天》编研工作,将优秀党员的科研成果、先进事迹、励志案例、志愿服务、助人为乐等等展现个人风采的情况通过编研报道一篇篇展现出来,通过网络进行普及宣传,起到育人、感染、鼓励、示范和引领的作用。“口述校史”是我馆的另外一项重要的编研工作,我们将在“口述校史”编研工作中加入对往届毕业生中优秀党员的采访,通过口述、采访、编撰往届优秀党员在校期间的学业和参与各种社团、实践活动的情况,展现学校教书育人方面的特点与优势。通过学生的口述展现学校办学环境、条件、师资的各种变化,这样既可以正面宣传该优秀党员的个人风采,又可以树立学校的对外形象。
在学生党员档案与日俱增的今天,如何做好在校学生党员档案的管理,构建学生党员档案的多模块内容和采用有效的路径对学生党员档案进行有效的动态管理,对于做好学校党建工作、培育优秀的学生党员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四个方面探寻了学生党员档案的动态管理建设路径和价值开发,使学生党员档案管理由“被动管理”转为“主动服务”,内容如下:专业学习和党课学习模块、心理思想动态模块和校内外实践活动模块的构建,从建立信息化系统,实现学生党员档案的信息化动态管理;各部门之间明确分工,对学生在校期间成长过程进行动态管理;提高党员档案的利用率,拓展学生党员档案的动态服务功能;通过编研进行学生党员档案个人价值的动态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