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刘斯璐 李璐
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正式提出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具有同样重要地位的两种不同教育类型。职业教育从改革开放以来,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进入新发展阶段以来,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进行了新的调整,因此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需求,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突显。
(一)教育模式的发展趋势。在教学模式中,德国的“双元制”和英国现代学徒制在现代职业教育中收效显著。不仅在民众的认知中得到了认可,企业也获得了可观的收益。在德国的职业教育中,学校和企业有着共同的责任。这种教育模式有着诸多的优势:第一,学生不仅能在职业教育院校进行学习,同时在企业中实习也会得到报酬。上学的学费由政府、学校和企业多方承担。学生只需挣得自己的生活费,并在学习中自食其力,减轻经济负担。第二,在“双元制”教育模式中,不仅有讲授理论课的教师,也有对学生进行实训的企业实践教师,这样对教学的内容更加有实践指导意义。在职业教育学习中,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技能学习,在正式进入企业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工作经历,进入工作岗位后适应能力更强。学生人数比普通教育的人数少,更能开展小班授课,教学质量能够得到保证,教学针对性很强,学生进行理论授课之后能进行实践,教学效果尤为突出。第三,教学内容会由企业和职业教育院校共同制定,衔接更紧密,不会有理论和实践脱节的情况,更加适应企业的需求,也能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如学生变为主体,教师成为辅助,真正为学生制定适合的课程体系,也能做到与时俱进。第四,学生毕业前不需要为工作面试做准备,有更充足的时间进行企业实践,劳动力竞争优势更显著。英国的现代学徒制是典型的师傅带徒弟的范本。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英国开始实行现代学徒制,经过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企业逐渐掌握了开发主导权,英国政府将拨款的使用权交给了企业,企业能够调整拨款的使用方向,极大调动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英国的现代学徒制是校内与校外一贯制,显性课程与在岗实习相结合,以实践教学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学徒必须完成超过365天(也就是1年期)的实习。因为企业的主导作用凸显,因此当实际的发展情况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人才培养方案也会随之变化,确保了学生能接触到最新的岗位实践学习,学徒的职业能力能够得到显著的提高。英国的企业管理团队能够根据学徒的实际水平和课程完成情况对应企业的实际需求,最终选择培养方案的框架中某个层级的职业技能标准,细化选择部分课程对学徒进行学习任务的设定,以便学徒在岗位实践中能够实现自主学习。在完成学习任务后,会有专人进行评估和考察,企业导师每周对学徒进行课程考评,评价和建议也会实时反馈给学徒,能够让学徒根据考评结果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检验学习成果,对学徒之后的学习提供了建议。一般考评都在实际的岗位上进行,偏重实际能力的测试,而不是只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考察,通过观察在工作岗位上的表现,综合评价学徒的学习状态。会有在模拟情境下的技能测试、熟练度测试和作业等。
(二)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纵观国际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都很高,准入制度非常严格,实践性教师一般都要求本科以上的学历,对理论性教师至少要求是研究生以上学历,甚至是博士学历,而且对应需要有从事相关职业的经历一般是1~5年。以美国为首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尤为突出的。美国的教师资格制度可以追溯到1782年,直至1825年,美国正式颁布了第一个规范教师资格的教师证书法令。美国实施了严格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1840~1841年,纽约州颁布了教师资格证书相关法令,经历100年后,1940年,全国的教师资格考试开始实施并运行,这成为美国各州教师资格认证的主要途径。经过了一系列的实践和改革,1992年正式开始推广和使用了普瑞科斯考试系列,使得美国的教师认证制度得到了重要的发展和确立。美国的职业教育教师不仅要求教师资格证需要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并且要有相应的专业从业经历,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在毕业实习时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美国职业教育教师每隔2~3年都需要参加一个教师资格考核,考核通过才能继续从事教师工作。
(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近年来,国家推行了示范校、骨干校和“双高计划”,从上而下对职业教育进行稳步推进。国家在调整和控制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并不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这种情况下,容易出现职业教育院校进行国家设置的项目和资源的竞争,而忽略了真正用人单位和学生的就业需求,会偏离项目设置的初衷并且忽略人才的培养。我国大部分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正在逐步更新教学模式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开始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定期进行研学游。在专业教育上开始探索新的可行的改革,切实推进课程思政。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的建设是职业教育的核心问题,只有做好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职业教育校园的教学水平,更好地为企业输送优秀的人才。我国现在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还未完备,专业需求导向没有与社会接轨,毕业的学生很难快速融入企业工作岗位,需要较长的适应时间。并且很多课程是理论课,实践课很少,并多是模拟情境,并没有偏重实际操作能力的测试。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但是课程的体系衔接不够紧密,培养目标不够明确,没有针对性进行课程的设置,课程内容不能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变化,这都是现在我国职业教育遇见的挑战。
(二)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现状。进行职业教育的师资培训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审视职业教育院校,尤其是高职层次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仍有不可忽视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培训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主要体现在人员年轻断层,培养的主力是参加教学工作不久的90后。专家和教授整日忙于科研,教学人力常常面临不足的情况,参加培训分身乏术,培训效果达不到预期。其次,培训的人员一般都是重大项目的负责人,一般都会介绍教学成果,将可以传授的科研经验进行讲授,但是项目都是从论题做起,时间周期很长,涉及的环节和人员相当繁复,在讲解时难度很大,没有相关经验的年轻教师很难理解和体会到项目构建的精髓,所以培训没有达到提升科研水平的效果。最后,人事制度改革需要提上日程,进行深入探讨和实施。有一些行政岗位和专业教师岗位超过了编制,而新兴的冷门专业教师岗位设置过少,没有立足于长远发展,不利于全面的人才培养。科学设岗、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是职业教育院校需要提升的,院校对教师重使用而轻视培养。教师的整体数量不足,师生比例悬殊。尤其是高学历、双师型教师数量整体来说比较少。双师型教师虽然拥有教师资格证和工程师资格证,但是质量还是良莠不齐,不能顺应产教融合的发展趋势,理论知识和实践不能有机结合起来,教师的业务水平与企业的发展要求还是有一定的距离。
(一)职业教育院校需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在保证双师型教师数量增长的同时,需要对教师提出提升业务水平的要求,教师需要切实做到对企业产业流程的详细了解,以适应产业变革和企业发展。教师需要切实提升实践技能,善用理论知识指导实际操作的教学方式。在企业实践中,提高科研能力,切实为企业解决问题,真正为我国的产教融合作出贡献。教师的主动性也要提高,职业教育才能从服务产业发展向引领产业发展转变。提升学生职业教育的素质,鞭策教师同步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终身化学习是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教师要以自身为榜样,才能为学生的职业和学习提供有效的指导。
(二)多方努力,共同构建健全长效机制。坚持市场需求导向,逐步改变以政府为主导的现状。同企业的合作,不止局限于建立校企合作基地,定期的教师实习,企业导师授课,这些都是教学上的交流,更重要的是要进行针对性的技术指导,为学生创造一个可以长期进行实践的环境,能够让学生的职业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提升,学习到的知识是最新的最有用的,能够为今后的职业教育提供先决条件。职业教育不是从职业院校毕业就结束了,而是在毕业之后,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还能再次回到校园,学习更加系统的知识,指导今后的工作。职业教育的终身化和深度化,都是今后对职业教育院校提出的挑战。此外,按照实际的企业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计划,企业掌握校外实践的主动权,切实做到产教融合。
(三)多措并举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综合水平。作为职业教育院校,还需要重视师资的队伍建设、各级别的技能大赛、相关科研投入和第三方机构对职业教育进行考核评价等,多措并举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综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