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振中
(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山西运城 044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我国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改革方向。高职学生要成为符合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合格人才,不仅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较高的思想水平、正确的政治素养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而要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高职院校开展的思政教育。正是在此背景下,该文对高职院校足球课程思政元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基本思路。
足球文化博大精深,内容涉及足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现代足球运动的特点与价值等。高职学生通过学习足球文化内容,能够加深对足球运动尤其是中国足球运动历史与发展、精神内涵的理解和认知,从而增强民族认同感、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高职学生是推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有了强烈的民族情感和爱国主义精神,才能增强对党的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才能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才能树立为家乡、为民族、为国家不懈奋斗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足球训练是一个长期、系统、复杂的过程,包括技术训练、战术训练、体能训练等。训练期间,高职学生不仅要承受训练任务带来的压力,还会经常应对训练中出现的困难与挑战。面对这些压力、困难和挑战,高职学生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力才能顺利、高质量地完成训练任务[1]。因此可以说,足球训练可以有效培养高职学生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良好品质。高职学生毕业后,无论是选择自主创业还是就业,这些优良的品质对他们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足球课堂教学有既定的规则,如《足球课堂管理制度》。足球课外活动和比赛也有既定的规则,如《校园足球管理制度》《足球课外训练和竞赛规章制度》等。这些制度对高职学生的足球学习思想和行为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在这种“约束”下,高职学生的规则意识得到培养。而规则意识是高职学生校园生活和毕业后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素养。除此之外,在足球课外活动和足球比赛中,高职学生多为集体活动。相比个人活动,集体活动有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团结协作能力、集体主义观念、公平竞争观念等。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应当以足球课程思政教育为核心,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构建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目标对教学质量有决定性的作用。足球课程思政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确定的足球教学目标不仅要关注高职学生足球运动技战术的提高与发展,更要关注高职学生思想水平、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的提高与发展。为了激发高职学生对教学目标的情感共鸣,体育教师应当将高职学生的未来发展与足球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紧密联系起来,让他们深刻认识到足球课程思政教学对自己未来发展的积极作用[2]。这样,高职学生会在学习足球课程的同时,自觉、主动地接受思政教育,增强完成足球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动机。
足球课程教学方法有很多,包括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讲解法、问答法等;以直接感知为主的示范法、演示法等;以身体练习为主的分解练习法、完整练习法等;以比赛活动为主的游戏法和表法等;以探究性活动为主的发现法、问题探究法等。在这些教学方法中,一些方法非常适用于足球课程思政教育,具体如下。
2.2.1 多媒体教学法
体育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向高职学生展示中国足球运动员在历届国际赛事上拼搏奋斗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能够给高职学生带来强烈的感官刺激,缩短高职学生和职业足球运动之间的距离,培养他们的民族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
2.2.2 案例教学法
体育教师可以将当今社会中发生的或者高职学生身边发生的足球运动案例(包括正面案例和反面案例)引入足球课堂,鼓励他们围绕案例进行讨论,引导高职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坚定理想信念、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服务社会的使命感好责任感。
2.2.3 极限训练法
极限训练法是体育教师采用高密度、大强度和长练习实践的训练。这种训练对高职学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品质有非常好的培养作用,能够让高职学生在逆境中不断突破、不断成长,激发潜能。
2.2.4 竞赛训练法
竞赛训练法是体育教师以竞赛对抗的形式组织高职学生进行足球技战术练习的方法。竞赛训练法能够给高职学生营造一种强互动、守秩序、重合作的运动氛围,让高职学生在训练过程培养诚信意识、互助意识、规则意识,同时培养自己的集体荣誉感。
2.2.5 分组训练法
分组训练是教练将高职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足球技战术练习的方法。与竞赛训练法相比,分组训练法对高职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要求更高,对高职学生互助意识培养效果更为显著。
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在开展足球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工作时,要注意发挥和增强教学评价的价值引领功能[3]。体育教师要以高职学生思想水平、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为核心设定教学评价指标。在评价方法选择上,体育教师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它要求体育教师在每堂足球课上对高职学生的运动表现、学习态度、行为表现等进行评价,而不是仅在期中或期末考试中对高职学生的运动成绩进行评价。在评价主体方面,除了体育教师对高职学生进行评价之外,体育教师还要鼓励高职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让他们成为教学评价的主角。相比教师评价,高职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更容易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更直观、清晰、全面地了解自身及他人的思想和价值观,从而达成自我反思、自我提高和自我发展的目标。
高职院校领导要对体育教师进行“足球教育+思政教育”的学习培训,让他们正确处理足球教育和思政教育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肯定足球课程的思政功能。体育教师要在足球课程内容教学时实现传授知识与引导高职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统一。体育教师要明确的是“足球教育+思政教育”并不是将思政知识强硬地注入足球课程当中,而是理顺足球课程与思想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足球课程自身特征中探寻足球课程思政教育方法[4]。体育教师要将思政元素贯穿足球课程教学全过程,围绕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足球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体育教师在开展足球课程思政教育工作时,既要确保政治元素同足球课程内容相匹配,又要保障这些政治元素与高职学生的特点和思想现状相适应,这样才会避免足球教育和思政教育出现“两张皮”问题,才能确保足球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无论是前期的足球课程思政功能定位,还是后期的足球课程思政教育实践,都是一项系统、全面、庞大且复杂的工作。与文化课程思政教育相比,足球课程思政教育起步晚,很多体育教师不知从何处入手,即使校领导有所指导,但依然有很多体育教师放不开手脚[5]。对此,高职院校领导要加强党委、教务处、体育教研部、学校足球协会之间的协同,定期组织多部门参加的足球课程思政教育工作会议,形成长效的足球课程思政教育工作机制,营造足球课程思政教育的良好局面。
高职院校要通过校园广播、学校官网、校园官方微博及微信公众号大力宣扬足球课程思政教育价值,引发其他课程教师尤其是思政课程教师对体育教师足球课程思政教育工作的关注[6]。校领导牵头搭建各课程教师的线上、线下交流平台,鼓励其他课程教师向体育教师分享思政教育工作经验,同时鼓励他们对体育教师的足球课程思政教育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不断提升学校足球课程思政教育质量。
足球课程具有鲜明的思政功能。近年来,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和校园足球工作的推进,我国高职院校足球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它的思政功能依然发挥得不够充分,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达成。新时期,高职院校应当以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为契机,在高度肯定足球课程思政功能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足球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以培养出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