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捧捧 江岚
(1.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湖北武汉 430079;2.武汉体育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时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此之后我国经济体制开始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为提高当时我国竞技体育实力,打开国际交流的大门,提高国际地位,“举国体制”“全国一盘棋”发展体育的方针不能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陈旧的体育管理模式难以适应体育事业的发展需要。为探索一条适合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道路,国家开始颁布一系列改革措施来促进体育的发展。1993年,为了更好地发展体育,前国家体委颁布《国家体委关于深化体育改革的意见》逐渐组成事业单位性质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的篮球作为我国主要运动项目,成为改革的第一批试点体育项目,也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增强不断推动着实体化改革的进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由于长期受到政府管理,体制观念深入人心,难以转变发展模式,甚至在改革的过程中触及到某些人的利益,从而使改革的步伐大大减缓,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不断完善、不断深化的过程,要通过一次次的改革,不断剔除改革中不合理的地方,从而为我国体育的发展开辟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篮球作为我国最受欢迎的运动项目之一,受众广泛,遍及儿童、青少年、中青年等各个年龄层,对于篮球发展的改革可谓是关注度极高。通过对历年国家颁布的关于体育协会改革的政策和措施研究,中国篮球协会的改革可以分为3个阶段。
在1993年,前国家体委颁布《国家体委关于深化体育改革的意见》之前,就率先对篮球等协会进行了协会实体化改革试点。之后为加快协会实体化进程,逐步形成以单项运动协会为主的运动项目管理体制,建立事业单位性质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在1997年前国家体委成立“篮球运动管理中心”,实质是“一个机构,两个牌子”。
从1997年到2017年,随着实体化改革的推进,虽然中国篮球协会依托篮球运动管理中心完成了事业性的协会实体化,但是篮协实体化程度仍然较低,在关于篮球运动发展和篮球赛事举办的过程中,篮协只是起到了辅助的作用,它依然与行政机构挂钩,没能脱离行政机构的管理,没有独立自主进行决策的权利,存在人事不分、“管办”不分、职能不分、财务不分等问题。2015年,《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构脱钩总体方案》颁布,拉开了篮协“管办分离”改革的序幕。2017年篮协换届大会,姚明出任篮协主席,国家体育总局下达《关于篮球改革试点有关通知》,篮协与篮管正式脱离,协会实体化拉开序幕,篮协自主管理中国篮球运动的发展,即将成为权责利高度统一的实体化篮球运动协会。
从2017年之后,篮球协会的改革进入到“深水区”,协会产业化发展模式已经基本实现,篮球协会成功与政府的篮球管理中心“脱钩”,完成了资金账户独立、法人证书变更,实现了“政社分开、权责分明”,能够更好地独立发展。到了这个阶段,篮球协会要建立自己的一种发展模式,自我管理、自负盈亏,承担起发展我国篮球事业的重担,提高人群参与度。
从1993年事业性协会实体化改革开始以来,中国篮协改革进程中一直存在的问题就是行政化管理严重,政府一直掌握着控制权,篮球协会与篮球运动管理中心的本质关系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两者之间的职能关系模糊不清,存在职能交叉,这在很大程度上严重阻碍了篮球协会的实体化进程。再加上篮球协会的人事任命和变动都是直接从篮球运动管理中心的人事中进行选择,政府人员在篮协中担任兼职甚至要职,这就使篮球协会在发挥自身职能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制约,很难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管办不分、人事不分、职能不分,篮球运动管理中心与篮球协会之间在职能上重复现象较为严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篮协实体化进程。
篮球协会作为一个社会组织,不论是理论上还是制度上都是不受政府部门职能影响的,然而在实际发展和管理篮球运动过程中经常受到政府部门的干预。再加上由于篮协本身缺乏独立性,自我管理能力不强,很难独自组织各项篮球赛事,在发展篮球和举办篮球赛事中没有绝对的话语权,受到政府的控制,自身发展动力不足。而且篮球协会内部没有完善的自我管理机制,没有自己的相关规章制度和组织管理结构,自治能力不高。在篮协不断实体化改革过程中,篮管中心的相关职能开始下放,篮协开始承担篮管中心的业务,协会开始作为篮球运动的管理主体,在一些方面的规定还比较欠缺,协会内部相应的规则还不完善,这不利于篮协自身的发展,也不利于我国篮球运动的发展。
对于一个社会组织来说,生存发展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资金。缺乏财务一直是篮协难以真正“脱钩”从而实体化发展最重要的一个因素。篮协作为一个社会组织,不具备自负盈亏的能力,财务上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资金,以前在组织篮球赛事活动中都依靠国家体育总局拨款和其他各界赞助,很少有自己独立的商业经营来赚取自己的所需资金。篮协在承接了篮管中心大部分业务之后,开始独立筹办篮球赛事,这就需要篮协在实体化的过程中,成为独立法人之后考虑如何获取相应的发展资金,如何建立商业性合作,为自身的发展拉赞助,形成自己的独立财务账户,获得独立的资金管理,形成财务自由。
2015年颁布的《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总体方案》中明确指出脱钩的任务和措施是5个“分离”、5个“规范”,即机构、职能、资产财务、人员管理及党建、外事管理分离,综合监管、行政委托、职责分工、财产、用人管理关系的规范。篮协在改革的过程中要理清协会与政府、协会与市场的关系,明确自身权责。而政府部门要主动放权,实现篮协的自我管理,避免政府对篮协的干预,加快“政事”“政社”“事社”分开,理清双方的职能,明确政府在篮协的改革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加快“去行政化”。
篮球协会实体化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必然要求。打铁还需自身硬,篮协要不断加强自我的内部管理,自己的事情由自己决定,自我管理,自我发展,避免由于政府部门的某些不合理要求而改变自己的立场和决定。篮协应建立自己的管理制度,完善规章制度,一切按规章制度办事,形成有序可持续发展管理机制。坚持“自主决策、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负盈亏”的原则,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和相应职能,处理好协会与政府、协会与市场的关系,加强协会自身建设,完善自我管理机制,增强自我管理能力,优化自我管理模式。
一方面,经济独立是篮协实体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国现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篮协的改革适应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想要更好地实现实体化发展,必须要建立独立的财务账户,自我管理资金的分配,加强CBA联赛的管理,形成职业化和商业化的运作模式。另一方面,专业管理人才是保证篮协实体化改革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篮协应加强对人才的引进,形成行之有效的人才引进和人才管理机制。处于改革关键期的篮协需要诸多的高质量体育管理人才,来应对在改革之后的管理问题和未来发展的目标探索。
中国篮球协会的实体化改革取得了空前的成效,在2017年姚明出任篮协主席之后,就完成了独立账户设立、组织架构建设、社团法人证书变更、启动资金拨付、人员双向选择和安置、薪酬体系设计等各项工作。最近几年篮协更是稳步推动协会的改革发展,一方面,在篮球竞赛、群众篮球、篮球人才培养等方面,进一步推进的篮球的推广和发展;另一方面,在地方协会建设、商业化模式运作、自身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中国篮协的改革发展不仅推动了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也为其他专项协会的改革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可参考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