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因素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2021-11-22 22:24石颖颖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18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体质大学生

石颖颖

(上海健康医学院 上海 201318)

对于社会乃至整个国家而言,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大学生体质的健康与否不仅关乎其个人与家庭的未来,更与社会的发展乃至国家的繁荣密切相关。而作为能够成就祖国未来的大学生,唯有确保拥有健康体质的大前提,才能为个人、家庭、社会乃至国家的发展与繁荣带来希望。

1 大学生体质健康概述

欲加强学生健康意识和运动意识的培养与形成,首先必须让大学生对体质概念具有清晰的认知。我国众多专业学者将体质定义为人体的质量。其质量的意义指,在个体遗传和出生后外部获得的基础上,所展现出的生理功能、身体内部结构、身体外部结构及心理因素的综合体。在社会大环境中,个体具有适应外界环境和时代变化从而做出反应的能力,并具有相对稳定的特征。而国外部分学者对于体质则拥有不同见解,如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部分他国学者为体质给出的定义为,个体在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影响的基础上,从而不断适应、成长,并在外部心态、身体机能、活动能力、身体素质以及心理构建等方面皆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经过对两种定义综合分析不难发现,二者对体质的定义具有一定偏差,但核心内容基本一致,即体质可大致分为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因素两大部分。而与之相同,大学生体质健康,也主要可分为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两大部分阐述。

1.1 大学生身体健康

大学生身体健康问题又可分为“先天身体健康”问题和“后天身体健康”问题。其中“先天身体健康”问题包括大学生出生前在母体内导致的先天畸形。例如先天遗传病,或母体在孕妇期间的各种意外导致个体出生后便产生无法挽回的身体缺失或伤害等。而“后天身体健康”问题则包括大学生个体出生后,外部环境对其所造成的身体健康危害。例如发生车祸、骨折、抽烟、酗酒、熬夜等问题[1]。而由于“先天身体健康”和部分“后天身体健康”问题对大学生造成的身体体质影响不可逆,因此该文主要讨论对学生体质健康危害较大,且能够通过相关方法改善的体质健康问题,如利用运动改善大学生的体质。

1.2 大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被众多学者定义为个体的认知、情感、人格、意志、责任以及协调等能力的综合体现,并且个体能够永远保持时刻与动态社会同步学习、共同改变的心理状态。而大学生心理健康指的是,大学生个体能够适应学校和社会环境,并具有自身独特判断力和个人价值观,且个体价值观、情绪、意志及行为皆能处于积极状态,拥有调解自身情绪的能力,能使心灵保持平衡。

2 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

身处于高校之中的大学生,对其体质产生影响的主要方式可分为两大方面。其一为学校对学生体质健康所产生的影响;其二便是学生自身因素对体质所产生的影响。

2.1 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学校因素

经过对部分地区高校体育运动场地进行实地考察发现,多数高校体育馆除却正常体育课程会对学生免费开放外,其他业余时间则需要对外收取一定费用。对于毫无经济来源的大学生而言,虽然高校内部体育馆收费相较于社会体育馆更为便宜,但在一定程度上,这也会打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和兴趣,甚至可能导致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消极情绪。除此之外,经调查研究发现,除个别院校外,众多高校内部体育硬件设备均出现一定程度上的缺失,缺少一些必要的体育运动场地,或者出现场地破损未修的状况,严重影响学生的日常使用。

2.2 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的自身因素

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的自身因素主要包括学生日常作息不规律、平时缺乏体育锻炼、出现报复性熬夜现象等。此类现象一方面受学生的心理因素影响,如学习任务过重导致学生压力过大,而后出现抽烟、酗酒、熬夜等不良行为[2]。而在调查过程中值得一提的是,学生都能清晰认知到吸烟有害健康这一理念,但学生还是无法控制自身,其中除却借助抽烟转移内心压力和焦虑情绪外,还存在着一个重要原因,便是随着业余时间增多,日常生活相较于中小学更加自由,大学生在脱离父母的监督后,出现“报复性”的叛逆心理,故而从大一开始,便开始有诸多学生出现暴饮暴食、体重上涨,甚至出现脂肪肝、胆固醇过高等状况,而日渐堕落与消沉逐渐让学生养成不良习惯,且有部分学生为了跟风,便开始吸烟并上瘾。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发展为群众带来了极大便利,如上楼有楼梯、吃饭有外卖等,长期不运动导致学生体质健康每况愈下。除此之外,大学生的熬夜行为也极其普遍,据不完全调查统计显示,大学生在23点后睡觉占比超过95%,24点以后睡觉占比超过70%。而由于睡觉过晚,导致学生第二天起床后很少能够拥有充裕时间吃早餐,乃至多数学生直接不吃早餐,还有部分女生为了所谓的“骨感”而节食,甚至为减轻体重盲目吃减肥药,而不是采用科学的运动方式减肥,这对体质健康造成极大危害[3]。

3 帮助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实质对策

3.1 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

时至今日,由于我国中小学教育依然以应试教育为主,家长与教师在日常教育活动中,过于重视学生的知识教育,从而忽略了对其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其思想品德教育、人格培养、心理建设及体育意识的培养,导致众多学生自幼年开始便缺乏体育锻炼,身体素质较差。学生进入大学后,即使在学校体育运动器材齐全的背景下,依然疏于体育运动,甚至对学校要求的体育运动项目产生抵触心理。故而高校在进行体育教育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时,可先为大学生构建体育运动意识,将运动思维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利用新媒体方式在学校内部大力宣传体育运动精神[4]。例如,学校鼓励学生参加体育社团,并传授其社团运营技巧,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到各大社团中,且可定期举行不同学院、不同社团间的比赛竞争,设立相应比赛奖励,以此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性。除此之外,学校应定期举办全校运动会,鼓励各班级学生踊跃报名,参与竞争,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内在潜力,另一方面能够利用此类竞技体育运动提升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社会责任感,让其形成体育运动意识,有利于学生长期的体质健康发展。

3.2 学校加大体育项目投入

近年来,国家对学生体育运动愈发重视,在诸多下发经费中,明确要求学校优先安排部分经费作为学校体育项目支出,鼓励学校以培养综合型人才为核心,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养。例如,学校应每年经过财务预算后,合理划分经费标准,更新学校部分体育运动设施,补充学校内部尚且缺失的硬件设备。经调查研究发现,部分学校由于校园内部小,且对校园合理化利用能力不足,导致学校诸多地方出现荒废现象。此种现象的产生,一方面破坏学校美观,甚至影响到学生日常生活舒适程度[5],另一方面,大片荒地的产生是学校对于资源浪费的表现,也是部分学校运动场地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除此之外,学校过于注重生源,大量招收新生的同时,在学校内部大量建设住宿楼、教学楼,从而忽略了篮球场、田径场、网球场等体育运动场所的建立,这显然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因此,作为学校的主要服务对象,学生入校后的生活质量不仅直接决定了学校口碑的好坏,并且能够对学生的日常学习状态和身体体质健康带来影响,故而学校应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大学校体育项目投入,为学生日常体育锻炼提供实际场所,以此提升学生体育运动的有效性。

3.3 完善师资力量建设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圣地,教师则是其执行者,学生与教师接触时间长,且长期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教师的观念必定会直接影响到其学生的观念,故而教师应该在这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中,树立永不懈怠的正确观念,时刻保持谦卑的态度,不断完善自我,充实自问我,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参与团体体育竞赛,教师也可参与其中,以此帮助学生提高集体荣誉感,促进班级团结。而对于大学体育教师而言,由于学生身体结构、遗传特征以及价值观都在不断变化,如学生整体身高普遍更高、学生对互联网使用能力强,能够进行网上体育知识学习等[6],故而教师也应及时纠正自身传统观念,并学会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帮助学生提升体育知识学习效率,从而达到高质量教学的目的。

4 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作为社会和国家的希望与未来,其体质健康对于社会发展乃至国家的繁荣昌盛都极其重要,故而各大高校应将学生体质健康问题重视起来,在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以此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体质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体育运动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呆呆和朵朵(13)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