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 组
突出顶层设计,筑牢“压舱石”。统筹各方资源,建立完善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制度体系。在全省率先出台各领域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实施意见,在组织设置、队伍建设、工作运行、经费保障等9个方面,明确34条操作标准。出台《昆山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制定头雁工程、党群服务、行动支部、党建联盟、乡土人才、乡风文明等6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路径,细化确定18项重点任务,结合实施基层党建三年提升工程,持续深化常态长效有序推进。
突出县乡共管,育强“领头雁”。出台村书记专职化管理实施意见,实施村书记选任、培养、激励“全链条”管理。完成村“两委”换届,严把人选推荐、研判联审等环节,换届后村书记、主任“一肩挑”比例达到100%,村书记本科以上学历占比61%,“两委”成员大专以上学历占比88%,35岁以下年轻干部占比49%,分别提高了6、13和14个百分点,村干部平均年龄37.6岁、下降1.8岁。建立乡村振兴讲习所、乡村振兴支部书记学院,实施队伍建设“墩苗接力”计划,组织129名村干部开展高频次小班制集训17次。建立村干部积分考评体系,根据任职年限、绩效奖惩情况,落实经济待遇和政治激励措施。
突出改革赋能,激活“动力源”。2017年于全省率先全面推开农村“政经分开”改革。按照组织功能、选民资格、人员管理、议事决策、财务资产“五个分开”要求,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组织和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构建功能配置、运行维护、资金承担等标准化体系,形成行政管理、社会公益、村民福利等3大类22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清单。“政经分开”后,在农村党组织的领导下,村委会更加专注于社会管理和服务,集体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不断提高。2020年全市村集体经营性收入6.54亿元,村均集体可支配收入804万元,超千万元的村40个。
突出工作载体,厚植“基底层”。建立市镇村三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分片包村制度,结合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实施重点村市领导挂钩联系全覆盖。创新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红黑榜”考核,多部门组建专班定期督查,每月、每季度、每半年发布自然村、行政村、区镇“红黑榜”,将考核结果纳入区镇年度考核和村干部积分考核,在比学赶超中推动人居环境美化。坚持规范化、集成化,建成使用农村党群服务中心、站点177个,聚焦农技生产、垃圾分类、生态环保等主题,累计开展活动2万余场次,服务党员群众268万人次,着力提升党群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