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继敏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武南幼儿园,甘肃武威 733009)
在幼儿教育教学中,教师要组织趣味化、艺术化的游戏教学活动,使幼儿能够在这些互动活动中探索并发现游戏的内在逻辑,以及这些逻辑表现出的时代性和先进性成果,并能自主将其体系化、结构化,以达到适合自身吸收的程度[1]。
游戏是人们按照规则对所获得经验的一种巩固性的练习活动,也是社会实践的一种特殊形式,蕴含了一定的生活和活动规律。幼儿园合理利用游戏,有助于幼儿获得情感方面的发展。幼儿如果对待游戏化教学的态度是积极的、主动的,主动利用各种工具去研究它的内部逻辑,并重视在探究过程中所获得的自身体验和情感体验,那么就能在游戏活动中得到发展。
游戏化教学有别于普通教学手段。幼儿在进行游戏活动时需要一些方向上的指引。绝大多数幼儿在学习知识时都需要经过一个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就是幼儿独特的个人体验。教师是幼儿参与游戏的指路人,也是师幼互动交流的主导者。对于同一个游戏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师可能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课堂效果。因此,教师应创新游戏教学形式,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这样才能使幼儿积极参与到游戏中,促进幼儿自主发展个人思维。
游戏化教学能改变传统教学活动枯燥、乏味的氛围,让幼儿以游戏的方式参与学习,在游戏中获得体验,激发幼儿对该学科的兴趣[2]。教师应有目的地设计趣味幼儿游戏,使幼儿充分表现自我,并获得乐趣与友谊,将游戏教学内容中的能力教学部分成功内化成幼儿的自身素质。
幼儿的游戏化课堂教学一般没有固定教学时长,且带有连续性,但幼儿好奇心强且多动,因此,教师开展教学的时间要紧凑,要针对幼儿好奇心强的心理、生理特征,将游戏化教学内容拆解为多个教学目标,如通过多种趣味游戏防止幼儿的兴趣点发生偏移,即使针对同一内容的游戏也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切入,如以模块分项法分成模拟表演、友谊赛、集体活动、休闲游戏等多样化形式。
幼儿游戏化教学内容一般都比较简单,完全可以对常规教学内容进行游戏化设计与改造,在寓教于乐的同时将一些基本技能进行工具化设计,并将其穿插进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中。例如,在木工DIY 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让幼儿真正体验到任务型、模拟型游戏的乐趣,培养幼儿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
游戏内容适当遵循“练习律”,可以促进幼儿掌握技能、动作,但也易引起幼儿的厌烦心理。因此,教师需要对技能动作的组合进行多点衔接设计,使幼儿形成一种知识工具化的DIY 运用能力。
游戏教学的生活化,既可以从设计主题与生活环境切入,又可以从幼儿日常玩耍行为中提取教学资源。基于此,教师所设计的游戏活动要从教材向生活辐射,不能流于形式,要积极向外拓展、延伸,与生活的多元化、随机性相互配合,如教育游戏、实验、手工实践及艺术活动等,使幼儿体验到教学目标的正确性,感受到教学内容与生活的关联性。
教师要针对幼儿生理和心理特点安排游戏内容,采用能够让幼儿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的表现形式,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一般情况下,幼儿的注意力在课堂前半部分呈现积极、主动状态,中部呈现一种心理约束状态,后部则体现为懈怠情绪,总体上是一个虎头蛇尾的过程。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在组织游戏活动时,应把游戏性最强的部分安排在课堂前半部分,从而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课堂后半部分则应安排一些总结内容,从而加深幼儿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教师应在备课环节,充分分析游戏的教学价值,并深入思考这些价值点哪些是现场激趣的、哪些是可持续发展的、对教学环节起到什么样的促进作用。教师要多选择那些对幼儿有发展价值的游戏活动,根据“最近发展区”原则,使幼儿的能力能够在游戏过程中有所发展。
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活动,而游戏教学是幼儿盼望的一种教学方式。因此,在探索幼儿游戏化教学策略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对幼儿教材的研究与实践。当前,我国幼儿教材改革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很多新的幼儿教育理论与技术不能补充到教材中,因此教师应对教材内容进行自主设计。幼儿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不是孤立的,幼儿需要通过教材上的思想或方法来获取知识、习得技能,所以教师应读透教材,了解隐藏在幼儿教材字里行间的编制意图。
教师的亲和力关系到幼儿是否愿意主动参与游戏活动,所以教师要关怀每位幼儿求知的情感体验,信任幼儿的发展潜力和自主动手能力。如果教师是游戏课堂的主宰,且游戏内容又不能吸引幼儿兴趣,那么游戏化教学就会陷入僵局,反之,如果教师通过关怀与引导激励幼儿,使幼儿产生“这个游戏有点意思”的感觉,愿意投入精力参与到游戏竞争中,那么幼儿就产生了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在进入游戏课堂那一刻,就要高度专注,将注意力集中于游戏化教学的正常运行中,将自身的教学热情也投入游戏中,通过自身对游戏规则、内涵知识的运用和理解,与幼儿共同参与到游戏竞争中。
体验式教学法中的任务教学法、情景模拟法,也可以引入幼儿教学中。角色扮演对幼儿来说有巨大的吸引力,尤其是在设计环境、模拟氛围的游戏课堂教学中,教师把知识和技能融入模拟发生的场景中,使这些知识变得不再远离生活、脱离现实,引发幼儿产生思考和疑问,如此便能使幼儿快速投入“对号入座”的活动中,用实践操作来探索知识。因此,情境教学法要把操作体验的机会都让给幼儿,让幼儿亲历游戏中内涵逻辑的探究过程。
好奇心是学习的动力之源,教师利用好幼儿的好奇心和自学欲望,能够取得更好的游戏化教学成果。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发现,一些幼儿缺乏学习的热情往往是因为没有体会到知识的魅力,没有找到知识与生活的连接点。基于此,在日常游戏化教学中,教师应拓展和补充知识,充分设计该知识诞生、发挥效能的互动场景,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利用知识解决问题或寻找最佳解决办法的竞赛等,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幼儿教师应基于丰富多样的游戏设计和教学方法创新,积极开展游戏化教学,为幼儿打造融趣味、探究、实践于一体的游戏化课堂。只有用丰富多彩的游戏课堂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园的学习氛围才会趋于积极、主动、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