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渗透与传承

2021-11-22 17:16徐一飞
读与写 2021年6期
关键词:名著弘扬高中语文

徐一飞

(江苏省高邮市临泽高级中学 江苏 高邮 225600)

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得到传承和弘扬,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接班人,应该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而语文是与传统文化有直接关系的科目,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让学生了解到传统文化的内涵并感受其的魅力,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1.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所存在的问题

虽然高中语文教学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在渗透传统文化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教师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足。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只在乎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再加上高中教学任务重、教学时间有限,在课堂上很少渗透传统文化,教学的重点就是讲解专业知识来应付高考。另一方面,传统文化教学方式单一。在高中语文渗透传统文化教学中,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太过单一,课堂教学氛围沉闷枯燥,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连专业的知识都不理解,传统文化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要认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努力寻求解决的办法,让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到我们的传统文化知识。[1]

2.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渗透策略

2.1 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包含大量的传统文化,教师要用心发掘并对传统文化进行弘扬。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都是由专家经过讨论精心选取的,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值得我们去深入发掘。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提前做好备课工作,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了解教材蕴含的大量知识,发掘值得弘扬的传统文化。[2]

例如在学习高中语文《离骚》这篇课文时,教师通过讲解文章的创作背景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体会到屈原坚持理想、热爱祖国人民的情怀。热爱祖国是我们的传统文化的精华,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找到与教材的结合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2.2 开展课内外的传统文化活动。弘扬传统文化出来挖掘教材中的文化知识,还可以为学生组织课内外的文化活动。高中时期的学生心智逐渐趋于成熟,对文化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同时也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希望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魅力,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个心理,组织一些文化活动。文化活动是学生非常喜欢的项目,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高中课堂内组织文化活动要让班级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根据教材内容组织相应的活动,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质。

例如在学习高中语文《陈情表》这篇课文时,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祖母对自己的养育恩情以及报养祖母的大义,体现了亲情的美好。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亲情的作文比赛,让学生可以深刻体会到亲情的美好。

2.3 通过文学名著弘扬传统文化。文学名著可以有效的弘扬传统文化。文学名著是历史文化发展中璀璨的名著,蕴含了大量的文化知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中国的古典名著,借助名著中的文化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但是由于名著含有大量的文字,而且有些文字比较难懂,会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压力,学生没有耐心去阅读。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给学生推荐一些方便学生阅读的书籍,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阅读完可以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一些指导,从而使传统文化得到弘扬。

例如在学习高中语文《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时,文章节选自古典名著《红楼梦》,教师在讲解这篇课文时故事情节生动丰富,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时候可以引导学生整篇阅读《红楼梦》,这部名著蕴含了大量的传统文化知识,但是这部作品比较深奥复杂,有不懂的地方教师可以为学生答疑解惑,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体会到这部名著的魅力所在,并通过阅读名著提升学生的文化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3.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的瑰宝,应该被发扬光大。因此教师要担待起这个重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体会到其内涵,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我们的文化,从而努力学习我们的文化,为以后弘扬传统文化奠定基础。同时教师要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给学生带去最好的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优秀的人才,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名著弘扬高中语文
弘扬爱国精神
探讨德育教育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探讨德育教育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弘扬《国风·秦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