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部门如何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审计

2021-11-22 15:51句容市审计局
财会学习 2021年13期
关键词:审计报告管理层审计工作

句容市审计局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内部审计部门也更加重视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审计工作。但是从目前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来看,很多审计人员都没有熟练掌握审计流程和方法,对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不明确,大部分企业对内部控制审计存在抵触情绪,种种问题都导致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因此,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是势在必行的。下面我们就针对内部审计部门如何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审计展开策略探讨。

一、内部审计部门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审计时面临的问题

(一)企业对内部控制审计不够重视,人员配合度不高

纵观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现状,实施效果并不理想。追根溯源,主要原因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审计不够重视,人员对审计工作的配合度也不高。在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中谈及财务、策划、生产等内容,几乎是无人不知的,但是如果提及内部控制审计,大部分人员对其内容和目的都不甚了解,甚至有人会将内部控制审计与调查监督画等号,产生严重的畏惧和抵触情绪。导致他们在实际的内部控制审计中不能积极配合审计人员,进而影响了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开展实效。这些都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审计没有提起重视的结果,重视程度的不足,不仅压低了内部审计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也难以调动全体人员配合内部控制审计的积极性,既造成了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能无法充分发挥的不良局面,也加大了企业经营发展效率提升的阻力[1]。

(二)审计人员没有摸清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二者又有着明显的区别。首先,内部控制是以规避企业运营风险为前提的,是需要企业管理层和各部门人员共同参与的管理活动,这项活动的内容复杂且繁多,要求企业管理层和各部门人员具有较高的参与度和配合度,才能达成理想的管理和发展目标。其次,内部审计从本质上来讲是内部审计部门对企业运营管理情况展开的调查评价活动,帮助企业明确运营体系中存在的缺陷,并提出改进意见,使企业能够优化运营管理体系,进而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因此,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但是从目前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来看,很多审计人员都没有摸清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之间的关系和区别,常常混淆审计对象,不仅无法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审计,也严重降低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三)审计人员在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自身定位不清晰

内部审计人员是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为企业规避运营风险的主体角色,这就要求审计人员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和工作职责。首先,审计人员是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执行者,而不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者,内部控制制度应该由企业的管理层研讨制定,审计人员在落实内部控制审计工作过程中,既要保证执行到位,还要做到不越位。其次,审计人员在调查评价企业内部控制情况之后,会对运营管理中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意见,但是这些意见是否被采纳,决策权掌握在企业的管理层手中,管理层会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与需求,斟酌采用审计建议,审计人员不可越权决策。然而从当前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来看,相当多的审计人员对自身定位不清晰,经常超出审计范围或者出现越权、越位等行为,引发企业管理层和其他部门人员的不满,不仅会增大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工作阻力,也会降低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和权威性。

(四)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有待完善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涉及的知识领域非常广泛,不仅要求审计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也需要审计人员具备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较强的业务能力。但是以目前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来看,大多数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都达不到理想的标准。首先,内部审计部门不重视高素质审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由于专业知识技能的匮乏,导致审计人员无法胜任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自然会影响企业的发展效率。其次,由于人手不足,很多内部审计部门的人员都是从财务岗位调过来的,财务人员虽然擅长财务管理工作,但是对审计工作却知之甚少,也不具备与内部控制审计相关的知识技能,不仅会让审计结果有失偏颇,也极大程度的削弱了审计作用和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最后,大部分内部审计部门都没有定期组织审计人员参与专业培训,致使审计人员无法获得更多进行自我提升的机会,不仅降低了内部审计部门整体人员的素质,也造成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难以收获突破性成果的窘境。

二、内部审计部门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科学流程和有效措施

(一)深化思想认知,对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展开细致调查

想要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企业的管理层和内部审计人员必须深化思想认知,在意识层面明确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而提高内部审计部门在企业内的地位,为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有利的先决条件。接下来,内部审计人员就可以实施审计流程的第一个步骤,即对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展开细致的调查。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主要由五部分组成:企业的治理结构、企业的部门设置、各部门的责权分配、人力资源政策以及企业文化。在调查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过程中,审计人员可以运用资料分析法、政策制度查阅法、人员询问法和运营活动观察等方法,初步了解上述内部控制环境对企业管理运营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如果在常规调查中察觉哪个部分存在问题,审计人员应该针对该部分实施进一步的抽查或详查,既能为下一步的测试评价做好铺垫,也能保障审计结果的全面性和权威性[2]。

(二)建立测评机制,对企业内部控制情况进行测试评价

内部审计部门想要做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健全的测评机制不可或缺,如果审计人员对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只调查,而没有跟进有效的测评措施,不仅会增加企业的运营管理风险,也会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流于表面。基于此,内部审计部门必须建立完善的测评机制,对企业内部控制情况进行测试评价。首先,审计人员应该根据国家制定的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标准,审查企业运营管理体系中是否存在风险源、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是否对这些风险源加以控制以及采取的控制手段是否科学有效,并对上述审查结果进行客观评价。其次,如果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中已经出现了漏洞,那么审计人员还应该审查企业是否采取了补偿性措施,测试并评价补偿性措施的落实情况以及补偿性措施对经济损失的挽回效果。在这一步,审计人员可以运用证据检查法、观察法以及人员询问法,测试企业内部控制人员对补偿性措施的执行情况以及措施的有效性,进而全面了解企业内部控制的真实操作过程,不仅可以让最终的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也能充分发挥测评机制在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中的卓越效用。

(三)出具审计报告,阐明企业内部控制问题与改进建议

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进行调查,以及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进行测试和评价,都是为最终的审计报告服务的。因此,在结束上述调查和测评之后,审计人员就可以将审计结果整理成书面形式的审计报告,在报告中阐明此次审计的对象、范围、目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建议,把审计报告呈交给企业的管理层,使管理层透彻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情况,由管理层进行最终的决策。如果管理层采纳了审计报告中的改进建议,审计人员可以实施后续的审计跟进工作,比如企业部门人员在落实改进建议时产生了一些疑问,审计人员可以为他们答疑解惑、指导他们掌握策略实施方法,保障改进措施得到顺利执行,进而弥补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中的漏洞,增强企业运营管理体系的抗风险能力。如果企业管理层没有采纳审计报告中的改进建议,则表示企业的管理者还有其他内部控制规划,抑或表示他们了解该项经营风险,并愿意承担该风险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所以无论企业的管理层是否采纳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系统提出的改进意见,审计人员都达到了内部控制审计和风险预警的目的[3]。

(四)整理资料归档,实现完整规范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

在过往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中,大部分审计人员通常向企业管理层呈交审计报告后就结束了审计工作,殊不知他们遗落了最关键的一步,即整理资料归档。整理资料归档不仅是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最容易被审计人员忽略的审计流程。因此,审计人员在出具审计报告后,就应该着手资料整理和归档工作,一方面可以让审计工作有始有终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另一方面也能实现完整规范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首先,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建设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用于收录各类审计资料,既能避免资料遗失,也方便日后的查阅和调取。其次,审计人员还应该注重审计资料收录的完整性,将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的全部材料,包括审计计划书、审计流程书、审计报告、审计意见书、整改情况说明等所有资料归档,这样日后在进行工作总结时就可以确保资料完整、有据可查。

结语

综上所述,内部审计部门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审计,不仅可以为企业规避风险,也是企业未来必然的运营趋势。因此,内部审计部门应该明确制约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主要因素以及自身在审计过程中的角色定位,掌握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的关系和区别,采取科学的审计流程和正确的审计方法,多角度调查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全方位测评企业的内部控制情况,在审计报告中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缺陷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从而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助力企业良性运营。

猜你喜欢
审计报告管理层审计工作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长文式(军队)审计报告改进探索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审计工作思考
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提升审计报告质量的创新对话
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现状研究
做好企业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审计准则中管理层舞弊的思考
光明乳业管理层激励探索
我国拟推行新的审计报告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