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插上信息技术的翅膀

2021-11-22 15:37李桂花
读与写 2021年17期
关键词:沙包习作文章

李桂花

(河北省邯郸市磁县实验学校 河北 邯郸 056500)

信息技术赋予小学习作教学新的内涵,使教学方式的实施、教学目标的制定不再以教师为中心,而转向学生,呈现出习作教学特有的价值和魅力,增加习作教学的吸引力。教师借助图画、视频、声音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外化文本的意蕴与内涵,对传统的习作教学提出新的挑战,让语文习作教学活色生香。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就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运用谈一点看法。

1.借助信息技术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在学生的写作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一到写作就开始唉声叹气、眉头紧蹙,没话可写,如果再没有兴趣,写作就会成为他们语文学习道路上的“拦路虎”。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图画、视频等优势,刺激学生的多感官系统,使学生在写作中始终保持兴奋的状态,拨动求知的心弦,从而想写、乐写,活跃思维,发展智力,巩固写作能力的效果。

例如,教学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多彩的活动》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掌握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外活动为素材,用摄像机从不同的角度将活动场景拍摄下来,有远景、近景、特景,从远处看校园里一片沸腾的景象,学生有踢毽子的、有丢沙包的、有……玩得不亦乐乎。走进看,踢毽子的学生一个个屏息凝神,眼睛随着毽子不停地移动;丢沙包的学生随着沙包的滚动不停地跑着、喊着……特景有对某一名学生的镜头聚焦:李艳踢毽子时身轻如燕,一会儿用左脚踢、一会用右脚踢,毽子忽而高、忽而低……教师将录制好的镜头做成微视频和课件,上课时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展开细致地观察。熟悉的场景、色彩的渲染、流动的画面一下吸引了他们的眼球,学生目不转睛地盯着画面观看。教师用谈话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李艳踢毽子时的心情如何?从哪里可以看出?丢沙包的学生看到沙包被人抢走时会怎样想?组织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交流,清楚地说出人物的心情、表情变化。就这样,借助信息技术进行习作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还让他们掌握描写场面的方法:有人物、有环境、有情节、点面结合、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方面进行细致描写,把场景写具体、写生动。

2.借助信息技术充实写作素材

素材是写作的建筑材料,是构建文章的细胞。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再好的写作方法没有素材的积累也只能是空中楼阁。现在的小学生每天生活在“家庭—学校”两点一线中,生活见识少、缺乏素材积累,以至于写作时胡乱抓,文章成为简单的文字堆砌。信息技术的介入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只要一台电脑,大千世界近在眼前,写景时可以搜索相关图片、写事时可以打开“时事新闻”、抒情时可以点击“散文美站”……一切所需都可以在网上找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图文、声响资料,弥补学生的认知不足,大大调动了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搜集、整理写作素材,指导学生将网上阅读到的好词好句“粘贴”到自己的文章中,为文章添彩添色,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丰富语言储备,培养语感,提高写作能力。

网络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广阔的、自由的平台,网络信息的五彩斑斓构成了学生快乐的元素,使学生借信息技术之翼,在写作的世界里尽情遨游。

例如,在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关于这方面的积累非常少,只知道长城、故宫等几个有限的地方,照这样写下去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会千篇一律,缺乏新意。考虑到此,教师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网络技术收集整理资料。莫高窟、兵马俑、布达拉宫、避暑山庄......一幅幅精美的图画、一篇篇生动的文字,为学生呈现了一个更加广阔、精彩的世界。学生的眼界开阔了、思路也有了,写出来的文章各具特色。“兵马俑是一道辉煌的历史文明,它承受住了岁月千年的考验”“颐和园是人民劳动与智慧的结晶,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荣耀和骄傲”“长城像一条巨龙盘踞在中国北方的辽阔大地上”......洋溢着赞美和喜爱之情的文章就这样依托信息技术呈现在我们面前。看,学生描写的多精彩、表达的多真挚。这样的文章怎能不被阅卷老师所青睐?

总之,信息技术开辟了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新途径,优化了写作环境、改变了写作模式、丰富了写作内容、激发了写作兴趣、提高了写作质量。语文教师要做时代的弄潮儿,不断创新、勇于改革,不断寻求信息技术与习作教学的结合点,从而使学生下笔如有神,引来源源不断的作文之“活水”。

猜你喜欢
沙包习作文章
丢沙包
扔沙包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缤纷沙包
自抛击掌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习作展示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腹中两次取出金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