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津市铝基地毓秀小学 赵阳平
河津市铝基地毓秀小学创建于1986年,是山西省素质教育示范校。学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积极推进数字校园建设,注重信息化引领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师生信息化应用能力得到大幅提升,线上线下教育教学有机融合,实现两种教学形态的优势互补,做到教育教学智能化、高效化。2020年通过山西省数字校园专家评审团评估验收,被评选为首批山西省中小学数字校园示范校。
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固有的教学模式,全国经历了一场超大规模的在线教育实践。学校1200 名师生相约云端,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研,停课不停学。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教育进入了“后疫情时代”,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表示:“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学将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新常态。”我国著名教育学者李政涛更认为,“人类将全面进入‘双线教学’的时代,深度进入‘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混融共生’,即‘双线混融教学’的新时代。”面对这一大趋势,学校勇于实践,不断探索有效的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
传统课堂,旧知巩固、新知讲解、作业点评等教学过程集中于线下课堂。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重构了教学过程,“先教后学”变为“先学后教”,师生的教学互动行为贯穿课前、课中、课后。
课前是线上教学,学生线上自学,教师梳理问题。教师首先研读课标和教材,设计并发布线上学习任务。学生以学习任务为导向,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时长,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学习方法等,完成学习单并提交到“班级优化大师”中。教师利用线上小测、问卷测试、班级群内讨论、抽查学生学习效果等方式,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教师通过查阅学生所提交的作业,根据质量差异给学生增加不同的经验值并进行个性化反馈,梳理作业存在的共性问题,整理学生所反馈的其他共性问题,作为课中教学活动设计的依据。
课中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并行,延伸学习任务,深化学习内容。教师设计教学内容对课前共性问题进行解决,对学习任务加以深化、拓展。将教学内容“去粗取精”,保证教学“详略得当”。由于课前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重点难点就会凸显出来。运用生师问答、个人汇报、小组合作、主题辩论等丰富多元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利用“班级优化大师”相关功能增加课堂趣味性,提升课堂有效性;利用智慧教育一体机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实现对问题的自主表达以及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利用数字终端发起“测试”活动,完成相关问题的当堂测试,客观题测试还可进行计算机自动评分。但是课中阶段的线上教学并非必须,教师可以根据总体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在课前的学习反馈结果进行恰当的设计,不应为了线上而线上,增加学生的学习负荷及教学成本。
课后线上巩固复习,自主拓展学习,动态数据评价。一是课后答疑,学生就课堂上未理解的问题与教师在线互动。二是巩固复习,学生在数字终端学习教师上传的巩固复习类资源。三是评价展示,可以是对课前作业的优化,也可以是对课中内容的延伸,作业上传后,教师进行个性化评价或生生互评、组间评价,教师展示学生优秀作品。四是拓展讨论,利用直播平台进行拓展主题的讨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探究意识和发散思维能力。此外,平台记录并分析所有学生的动态学习数据,对学生的总体学习状态和不同类型活动的学习状态进行量化诊断和质性评价,将近期进步较大、收获点赞数较多、课堂参与较少、查看资源较少等特殊情况学生的具体信息精准推送给教师。学生可查询个人的综合评价以及课堂表现、点赞加分等情况,了解自己学习情况的动态变化,进行课后反思;教师可通过分析班级整体学习情况数据报告,对个别学生进行激励、指导或干预,并对后续的线上线下教学方案进行优化。
线上线下融合式教研是对传统教研和在线教研的结合,旨在借助云端教研,对课程与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调整,创新教研形式的灵活性,提高教研的实效性,降低教育成本,拓展教研时空,实现目标强化、内容重组、流程再造。
集体备课一直都是开展教研活动的重要方式。传统的集体备课是要求所有教研人员集中起来进行课题的讨论,然后再确定教学设计方案。随着线上线下融合式教研模式的实施,学校运用学习通平台建立了16 个集体备课群,以学科年级组为单位集体商讨备课内容,采用“一人主备、多人研讨”的方式进行。教研主任负责审核,教研组长牵头落实,年级教师共同商议,各科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主要备课教研人员先设计好课题的教学初稿,然后将带有编辑权的初稿发布到学习通教研空间上,其他教师利用集体备课时间或课余时间在线研读,提出修改建议,学科组长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教师充分利用线上教学资源库提升课堂质量,打造高效课堂。这样的网络集体备课,拓展了研究的时间与空间、实现了交流对象的角色平等、交流机会的充分均衡。
听评课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课前讲课老师将自己的教学资源上传到学习通,从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分享,重点阐述如何通过教学过程来攻克重难点。线下现场听课,课后各学科教师在学习通里进行评课,参与观评课的老师们从教师基本功、教学思想、教学能力与策略、学生的思维、目标达成多维度对本堂课进行点评。利用固定的教研时间进行线下评课议课,从教学设计、教师语言、提问方式、回应方式、素材的处理等细节提出建设性意见。跨学科、跨时间、大范围、多层面的交流研讨,解决了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拓宽了新的思路和探索方向,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学校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探索“互联网+德育”的教育新模式,把根植家国情怀、培育文明教养、强化责任意识、树立理想志向作为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线上德育,线下实践,知行合一,将德育活动推向纵深。
线上德育,拓宽德育教育途径。举行云升旗仪式、云主题班队会,在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参加“从小学党史 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观看红色电影等,加强爱党爱国教育;关注少工委公众号,参加“红领巾爱学习”系列学习教育活动;通过市文明网开展线上祭英烈活动,缅怀革命先烈;进入“中国好教师”教育平台,听生命教育公益课;通过“学习强国”山西学习平台教育栏目,观看“心理健康讲座”;围绕重大节日,邀请优秀班主任线上直播德育课堂,通过感恩、责任、担当等主题教育,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云平台分享孩子在校在家学习、生活的照片、视频,树立先进典型,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促进学生更好发展;利用希沃云班,将各种信息及时呈现,反馈给学生和家长,使学校和家长实现了更直接、更有效的沟通。
线下实践,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学校以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发展,在学科教学、班级管理、学生社团、校园生活、社会实践等教育教学活动中,逐步形成“大德育观”的工作体系。通过国旗下课堂、小星星广播、主题演讲、专题小故事、手工制作、手抄报、植物认养、文艺汇演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从文化学习、劳动体验、科创作品、文艺创作、传统文化等方面让学生进行线下实践,将德育与生活相联系,在实践中完成对德育知识的应用。定期召开家长会、开设家长开放日、举行家教讲座,增强家校交流,形成育人合力;推行节假日社会实践家校互动卡,构建“我与家庭”“我与自然”“我与社会”三个社会实践活动版块,引领学生积极参加亲近自然、关爱老人、维持秩序、清理垃圾、宣传知识等活动,使学校德育“小课堂”与社会生活“大课堂”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搭建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阔舞台。开展“星少年”系列评选活动,激发学生向上、向善、向美、向真的力量,让文明的种子扎根学生心中,让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让优秀思想和理念代代相传。
学校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已经融入教师常态化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基本上突破了学校在教学教研、家校共育等方面的瓶颈。
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双线融合给学生们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环境和自主展示的平台,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更广泛地获取知识,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反复查阅学习内容巩固知识。
教师专业素养日益增强。双线融合教学,要求教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赶超时代步伐。教师无论是在课题内容的设计上,还是在知识讲解语言组织上都面临很大的挑战,必须通过查阅资料,充实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也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和成长。在中央电化教育馆举办的“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暨全国中小学创新课堂教学实践观摩课”活动中,学校王向荣老师荣获二等奖;在山西省“融合·创新--聚焦教育信息化2.0”教育信息化论文征集活动中,学校李昕莉等多名教师分别获一、二等奖。
家长满意度大幅提升。对家长调查报告显示,家长全力支持这种学习方式,家长反映孩子们在家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也更加喜欢同老师互动沟通,尤其是微课学习视频,反复播放的特点很受欢迎,满足了孩子的个性化需求,家长更加积极配合学校工作。
学校高度重视数字校园建设,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中层干部为成员的数字校园领导小组,组建以分管副校长为主任,教务主任、电教室主任、信息管理员为成员的工作小组,配备了由学科教师、网络管理员组成的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骨干教师队伍,制定发展规划、制度方案和实施办法,分工明确,权责到人,稳步推进智慧教育发展。
近几年,学校在铝基地教育中心大力支持下,投入200 余万元,创建智慧教育。先后建立了录播室、电子阅览室、创客实验室,配备了电子书包、平板、微课宝,24 个教学班都安装了交互式一体机、电子班牌,两个多功能室安装了智慧黑板。每位教师配备一台台式电脑,学校还配备38 台笔记本电脑,师机比达1:1.5,计算机教室配备56 台电脑,生机比达20:1。创客实验室配备了人形机器人、能力风暴机器人、3D 打印机、VR 设备。学校还配备了宣传电子屏,完善了安防监控设备,安防系统已纳入铝基地教育中心智慧安防系统统一管理。
学校把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作为推进数字教学的主要手段。组织教师培训50 余次,全校教师信息化使用率达100%。开展教师赛课、电子教案比赛、组织微课展示评选活动,50 岁以下教师全部会制作微课。学校的微信公众号、微信工作群、局域网等信息化应用非常普遍。同时,联合第三方合作机构,进行教师技能提升和教师信息化水平认证。
利用电子班牌,实现教师考勤、班级管理智能化。利用物联网集控系统,实现设备远程监控管理数据化。通过数据分析,对教师的设备使用、课件制作、微课制作、教学设计以及班级氛围进行评价考核。通过企业微信,实现疫情防控监测上报精准化,实现家校衔接无缝化。通过第三方备授课系统,实现资源共享,教育教学高效化;通过班级优化大师,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及时反馈家长,实现家校一体化协同发展。通过平台建立网络学习空间,实现线上线下教学互助、远程教学与课堂教学互补、现场辅导与在线答疑互促。通过学习通平台,全面开展阅读教学与提升,实现师生阅读常态化,利用阅读数据,对教师、学生、班级进行评价考核;开展网络教研活动,拓展教研空间,实现线下听课、线上评课议课相融合的教研模式,利用教研数据,对教师活动进行汇总分析、研判。
5.有效融合是目标
开展双线融合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使用平台而使用平台,是为了有效的根据学习与教学的规律,出于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从而提升教学与学习的深度。因此,双线融合式教学虽然没有统一的模式,却有着共同的教学目标和方向。
(1)在时间上实现持续性和间断性相结合。教师通过录制课程反复播放,可以实现持续性教学;学生通过线上留言和教师定期直播与集中答疑,可以实现问题集中收集与集中解答,避免浪费时间。
(2)在空间上实现灵活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线上教学的课堂在教与学两个方面突破了地点局限,教师与学生上课地点变得灵活。在教师备课方面,可以更方便地实现名师交流,扩大教研辐射面,突破时空限制。
(3)在知识点上实现碎片化与系统化相结合。在双线融合教学中,教师课堂时间的重点应该放在“如何促进学”而不是放在“如何教”上,教师要体现引导作用。另外,线上教学相对于线下是“碎片化”的,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等方式将细碎的知识点进行串联,形成一个系统的教学过程。
前路海阔天空,未来大有可为。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因疫情而萌发,在后疫情时代彰显了它的价值。我们期待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勇于实践,进一步探索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内在规律,让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在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发展上发挥出更大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