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 畅
(郑州西亚斯学院外语学院,河南 新郑 451150)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与文化交流的深化,翻译不仅仅是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更离不开社会生产实践,进而促进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社会与社会之间的交流与发展。译者来自社会,参与翻译活动,受到自身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对翻译实践产生一定的影响。译者行为影响翻译实践,译者行为批评关注译者。
1988年,纽马克(Newmark)所著的《翻译教程》通过文本分析、译者意图等建立了翻译批评理论体系。1995年,贝尔曼(Berman)所著《翻译批评论:约翰·唐》介绍了翻译批评和翻译批评路径等。2008年,芒迪(Munday)所著的《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介绍了翻译接受与翻译评论的关系,国内也逐渐兴起和翻译批评相关的研究。2009年,周领顺教授的译者行为批评理论,开始探讨译者行为批评。与传统理论相比,该理论关注译者。译者的个人水平和翻译经验不同,译文是否通俗易懂,是否更好地传达原文,译者是否不错译和不漏译等,这些都会影响翻译实践,影响翻译活动,进而影响译文的质量。近年来,译者行为批评在国内的研究发展呈逐渐递增趋势,特别是译者行为批评指导下的翻译实践活动。所以,译者行为批评也可指导翻译实践,进而促进翻译学科的发展。
“译者行为批评首先关注译者,并关注翻译批评。”基于周领顺教授的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人们开始探讨译者行为批评。译者行为批评与翻译批评这门学科有着紧密联系,译者行为批评关注译者角色,关注译者参与社会的过程。其中,译者具有意志力,参与具体的翻译实践。译者行为批评的重点是“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求真”即对原文求真;“务实”即对社会务实。译者既要保持“求真”,又要考虑“务实”,“求真—务实”是一个动态平衡。为了对译文效果和译者行为进行评价,可以从翻译内和翻译外两个视角进行研究,即“译内效果”和“译外效果”。翻译内指翻译的内部研究,着重译文的“忠实”,体现在译文的用词和风格等方面;翻译外指翻译的外部研究,注重译文的“务实”,体现在译文接受程度和社会环境等方面。所谓“忠实”,要如实传达原文内容和原文风格,具体体现在译文的用词、句型、表达等方面。所以,译文的“忠实”表现为译文与原文不矛盾,即译文应准确、通顺、不偏离、不省略。所谓“务实”,指的是要考虑社会对译文的接受度,翻译实践都是有导向和目的的活动,社会环境影响翻译实践,所以完成的译文应该是有效译文,符合预期要求,那么译文无论是用于企业宣传、知识普及还是学校教育等,都应发挥出最大价值,体现相互交流。所以,译文的“务实”与社会有关,社会的需求,委托方的要求,都影响着翻译实践。译内效果指译文向原文靠近;译外效果指译文靠近社会需求。译者考虑社会需求,社会需求是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的来源不同,则要求不同,所以,译者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认真对待每一次翻译实践。因此,译内效果和译外效果互为补充,影响着相应的翻译实践。所以,译者行为批评关注译者,注重翻译内研究和翻译外研究,关注语言性和社会性,研究译文效果和译者行为,进行相关翻译实践活动。
翻译与社会生产实践联系紧密,并在实践中得到体现。真实的翻译是透明的,它不会覆盖原文,并能准确传达原文内容和风格。翻译工作由相应译者完成,由于译者来自社会,身份不同,水平各异,则呈现的译文会有所不同。因此,译者可以把一种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语言,那么译者立场也对翻译起到重要作用,译者行为也影响翻译活动。许多译者是以传统学科为起点进入翻译这一领域的,可能在相关文本类型和特定主题方面都不是专家,那就需要仔细研究相关内容。这就意味着译者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可深入研究相关主题,搜索平行语料,避免错误,提高准确度,确保完成翻译工作,提交高质量译文。翻译实践中,译者可能参与多项任务,这其中包括翻译活动和非翻译活动,但是要认识到翻译活动不同于其他活动,确保准确完成翻译任务。翻译批评需要紧密联系翻译实践,并在翻译实践中得到体现,比如可以评价翻译实践的方法和目的等。翻译批评既可以欣赏完成得不错的翻译任务,并指出相关方法供借鉴;也可以提出批评,找出错误。在真正的翻译实践中,译者以相关翻译理论为指导,依据相应的翻译策略,采用相应的翻译方法。鉴于翻译文本的不同,所选择的翻译理论也有所不同,增强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的适用性。
基于中国知网的文献检索,内容较权威。截至目前,基于中国知网文献检索,得到如下文献检索分析。若以“主题”为检索项,以“翻译批评”为检索词,共检索得到1997条中文文献;若以“篇名”为检索项,以“翻译批评”为检索词,共检索得到922条中文文献;若以“主题”为检索项,以“译者行为”为检索词,共检索得到355条中文文献;若以“篇名”为检索项,以“译者行为”为检索词,共检索得到246条中文文献;若以“主题”为检索项,以“译者行为批评”为检索词,共检索得到133条中文文献;若以“篇名”为检索项,以“译者行为批评”为检索词,共检索得到109条中文文献,包括文学作品及非文学作品的研究文献,其中主题主要是“乡土语言”“方言翻译”“电影字幕”等的研究;若以“主题”为检索项,以“翻译实践 译者行为批评”为检索词,共检索得到109条中文文献,这些文献大部分是翻译实践报告,文本类型大多为信息型文本;若以“篇名”为检索项,以“翻译实践 译者行为批评”为检索词,共检索得到5条中文文献,都是基于译者行为批评的翻译实践报告;若以“主题”为检索项,以“译者行为批评 翻译实践”为检索词,共检索得到26条中文文献,这些文献大部分是翻译实践报告,文本类型大多为信息型文本;若以“篇名”为检索项,以“译者行为批评 翻译实践”为检索词,共检索得到5条中文文献,这些都是基于译者行为批评的翻译实践报告。所以,经过横向搜索和纵向对比,根据检索数据和检索结果,发现该理论与翻译实践联系紧密,译者行为批评也可指导翻译实践,影响译文质量,进而促进翻译学科的发展。
基于译者行为批评的翻译实践报告一般分为四章。第一章为翻译任务描述。选取的翻译实践因为来自不同的领域,则翻译内容不同,可能会涉及专业词汇。翻译文本类型根据所选内容,则有所不同。因为委托方要求不同,翻译的文本要适用委托方要求,做到不漏译和不错译。其中对“译者行为批评”进行检索,得到的多为信息型文本。信息型文本传达的内容比较客观。这样的文本的语气比较强烈,多为表达建议或是提出命令,多以祈使句的形式出现;这样的文本的名词居多,多为专有名词,并给出相应的解释;这样的文本句式松散,长句居多,表现为无主句或者陈述句。因此,信息型文本主要呈现信息,展现事实,表达观点。在翻译这样的文本时应符合原文事实,做到不错译和不漏译;此外,译者可通过增译、减译、转换等翻译技巧解释相关信息,准确传达原文的信息。第二章为翻译过程描述。此过程需要与委托方交流,查找翻译书籍,准备翻译工具,修改和校对翻译后的译文。译前需要参考相关官方网站,译后可通过一些在线修改系统,导入需要修改的译文,实时改正译文,并对照原文,确保无漏译和错译。提高译文可接受性,对比原文和译文的用词差别,不断完善译文,确保译文质量,对自己的译文负责。第三章为翻译案例分析。选取的案例不一样,则适用的翻译理论也不一样,这就需要积累相关翻译经验,体现专业素养。译者可以根据翻译文本特点,选取具体例子,展开合理论述。其中,检索“译者行为批评”,可以得到很多以此为指导的翻译实践,翻译实践内容也不一样。因此,译者行为批评可以在翻译实践中得到体现。第四章为翻译实践总结。实际生活中,由于受到时间和水平等原因的限制,翻译工作难免会遇到棘手的问题,此时译者应该端正态度,学会检索和研究,对比平行语料,适当做出翻译总结,逐渐积累翻译经验,与同行交流,逐渐提升个人水平,这才是译者应有的专业素养。因此,译者既要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又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熟知中英两种语言的表达差异,提高文化修养和双语交流能力。
翻译研究与翻译实践紧密联系,翻译理论有利于进行翻译实践,并在翻译实践中得到体现。译者行为批评是译者批评的一部分,译者行为批评关注译者角色。因此,通过译者行为批评,翻译实践力求对原文“求真”,对社会“务实”,展现译内效果和译外效果,达到“求真—务实”的动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