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探寻真、善、美的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以统编七上语文的部分散文篇目为例

2021-11-22 14:07林丽英
读与写 2021年15期
关键词:品赏真善美百草园

林丽英

(福建省长乐华侨中学 福建 长乐 350200)

“爱的哲学”是冰心作品中最具生命力、最感人的亮点,其内容广博,包含“人类之爱”和“宇宙之爱”,概括起来,就是对真、善、美的热爱和追求。在课题《“冰心之爱”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的实施中,语文较之其他学科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语文教材本身就是“真善美”的载体,如统编七上语文课本第一到五单元主题分别是:描绘四季美景,抒发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抒写真挚亲情;感受童真、童趣、友谊和爱;诠释人生意义和价值,礼赞美好品行;尊重动物、善待生命。这几个单元的散文,都是至真至善至美的精品。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这些教材文本优势,结合篇目特点有效引导学生探寻其中蕴含的真善美,培养学生热爱真善美,追求真善美的情感。

1.导入语——激发探寻的内驱力

语文课文丰厚的情感元素和审美内蕴,决定了语文课导入语的摇曳多姿。素材使用上,导入语可用诗词佳句、经典音乐、风景图片、故事传说、新闻趣事、格言警句、生活感悟等;形式上,有情景式、解题式、悬念式、铺垫式、概要式、简介式、联想式等等。写景抒情散文可以情景式导入,如《春》,可以春景图片,配合学生回忆写春的古诗词佳句,营造春意盎然的情境,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动物笑谈》可用解题式导入,引导学生抓住题眼“笑”解读文本,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激发阅读兴趣;《散步》用概要式导入,以中华民族爱幼敬老的传统美德导入课题,明确本文亲情主题;《秋天的怀念》可简要介绍史铁生经历,感受母爱的感人力量;《走一步,再走一步》可让学生自述某次登山经历,引入课题,《猫》可让学生养宠物的经历和感受,引入文本学习。设计导入语,绝非流于形式的教学环节,而是体现教师匠心的课堂教学有效策略,契合文本的导入语,可有效营造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迅速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切入文本精髓,既有助于激发学生探寻文本真善美的强大内驱力,又能实现课堂的节约高效。

2.朗读——贯穿探寻的主线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七——九年级学生“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散文教学上,朗读是落实这一要求的关键,应作为贯穿教学始终的主线。朗读也是七上语文第一、二单元的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循序渐进地走近作者,走进文本,领略文章画面美,感受文字背后作者的真情,感受语言的声韵美。

2.1 通过听读、范读、齐读,初步感知文章内容,把握情感基调。读《春》,感受春的盎然生机,读出作者爱春、赞春的深情。读《济南的冬天》,表现济南冬天的温晴,抒发作者对冬天济南的热爱;读《秋天的怀念》,读出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自己深深的悔恨。

2.2 通过朗读激发联想和想象,再现文章描绘的画面,感受画面美。《春》的绘春部分,每一个片段都如诗如画,放声朗读的同时,开启想象的翅膀,再现作者描绘的美景,想象春草报春、春花烂漫、凤蝶闹春、人们迎春等画面,感受春天的盎然生机;读《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段,想象百草园的美景,及天真烂漫的儿童在百草园抓虫、拔草的欢乐画面,感受乐园的乐趣。

2.3 通过沉浸式朗读,投入情感,用心感受,获得美感体验,从而体会作者的真情。如读《春》,体会草地嬉戏的惬意、春风拂面的温暖、雨中农家的宁静,感受作者对春天的热爱;读《济南的冬天》,体会阳光朗照的小山的安适、夕阳下薄雪的羞赧、水的温情和水藻的精神等,感受作者热爱冬天济南的深情。

2.4 朗读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蕴藏文字背后的真情:如读《春》的“盼春”、“赞春”段,体会作者盼春、赞春的心情。读《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景物描写,感受作者对童年乐园的怀念,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2.5 通过朗读,体会语言的韵味。如读《春》的赞春段,体会排比句的激昂热烈;读《济南的冬天》拟人、比喻的长句,体会悠长的韵味;朗读《散步》中对称的语句,体会哲思的深邃和童言的灵气;朗读写百草园美景片段,体会童真童趣的欢快。

3.问题研讨——探寻的深入

由于学生年龄、阅历、思想等方面的原因,解读文章有时难免欠深、欠全、欠准,而有效的问题研讨,能激发学生深入探究文本,探寻文字深处的“善理”。如学习《春》,学生能迅速体会作者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的情感,感受情境交融的特点,但对文章蕴含的“理”,体会不到。此时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写景的共性:美,且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旅欧归国,喜结良缘,喜得贵子,同时出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人生可谓好事连连,春风得意”,再细读结尾三段,不难体会三个比喻的内涵,如此自然悟出文章“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哲理。

同理《秋天的怀念》也可通过研讨“母亲强烈希望儿子好好儿活”的内涵,引导学生研讨,在感受母爱深情的同时,领会“珍爱生命,珍惜自己活出尊严”的哲理。《散步》一文的哲理内涵,作者“对生命延续的感慨,人生的责任感”,也可通过相应问题的研讨找到答案。

4.品赏语言——探寻的细化

散文是语言的艺术,入选七上教材的几篇散文,更是不乏有质感的语言,可通过关键语句的斟酌品赏,体会语言的情味,得到美的熏陶。

4.1 品赏用词之美。

例1: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动词“闹”有极强的表现力,既写声音,更写蜜蜂忙碌的动态,很有画面感。简单的“闹”字足以描绘出百花齐放,万蜂奔忙的繁荣景象。

例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叠词的使用,不仅写出小草初萌,柔软、嫩绿的质感,还写出草稚童般的俏皮,情味十足,作者的喜爱之情洋溢。

例3: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副词“绝”、“竟”连用,强调作者对母亲病重的毫无察觉、对母亲离去的毫无准备,无知无觉的程度决定了悔恨、悲痛的程度,“绝”、“竟”的配合达到极限,可谓追悔莫及、肝肠寸断,隔着文字都能感受作者的痛彻心扉。

4.2 品赏修辞之美。《春》、《济南的冬天》等运用大量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有突出色彩的,有强化动感的,有诉诸听觉、嗅觉、触觉的,句句精彩。

例1: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布着。

三个精妙的比喻写尽了春雨的细密、闪亮、绵柔,配以“斜织”,暗含春风的陪衬,足以令人赞叹,加一个“看”,可知作者对春雨何等“欣赏”。语言简洁而意蕴无穷。例2: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山像保护摇篮的天使,还会说话,充满爱心,读着这样的语句,读者感觉自己都要变成摇篮中的婴儿了,如此温暖可爱的济南,怎不让作者爱到心底!

4.3 品赏句式之美。短句如“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活泼清新,体现作者盼春的急切,及春来的欣喜。

长句如“济南的冬天里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韵味悠长,夕照中薄雪的娇媚,如少女般让人怜爱。

《散步》中对称语句把生活的写真与哲思或童真完美融合,增加了思想的张力,耐人寻味。

5.模仿写作——探寻的拓展

如果说阅读是探寻真善美的过程,写作则是探寻结果的展示,通过阅读体验真善美,通过写作抒写真善美,读写结合更好地培养学生热爱真善美,追求真善美的情感。作为阅读教学的延伸拓展,可适当安排不同形式的模仿写作,激发学生抒写真善美的热情。如学习第一单元的三篇散文后,安排写作《校园的秋天》,抒写校园美景,激发学生对新的学校生活的热爱;模仿《散步》写作《爬山》、《下楼》、《旅游》等,抒写和家人一起活动的温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以“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句式进行校园一角的片段写作;模仿《走一步,再走一步》命题写作《这天,我回家晚了》;模仿《猫》命题写作《那一次,我真……》

总之,语文学科丰厚的自然资源优势,为语文课堂探寻真善美提供了便利,充分发挥资源便利,构建“爱”的课堂,让学生更好地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

猜你喜欢
品赏真善美百草园
游百草园
品赏油画中的意象风度——读杨三军的风景油画
真善美伴我同行
游百草园
寻找通向真善美的教育之路
真善美,是我们一生的追求
多元训练 实现读写转化——以部编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仿句为例
佟丽娅,“真善美”化身的古典美人
张峰独唱音乐会品赏札记
筑梦前行十九大 光辉篇章展方寸——品赏《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