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中人文关怀的实践探究

2021-11-22 13:34吴刚
就业与保障 2021年2期
关键词:关怀人文思政

文/吴刚

近几年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不可回避的挑战。高校在运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需要彻底优化教育体系,改善教育模式,提升教师队伍运用新媒体的工作素养,确保新媒体在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实效性,切实有效地为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驾护航。在大数据时代下,信息数据获取的方便快捷是大数据时代的鲜明特征,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学生更容易受到网络舆论的影响。为帮助青年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目标,促进其健康发展,将人文关怀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已然成为帮助和引导大学生的必经之路。

一、人文关怀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一)人文关怀的两层深刻含义

广义而言,以尊重和理解学生为基础,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促进学生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的人。从微观层面来讲,则是以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和理解做人的价值、意义以及目标,通过多方面学习达到学生自我价值的多重认知[1]。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增加人文关怀具有重要意义,以学生为主体采取“以学生为本”的核心理念,并将其运用到高校思政教育当中,积极主动地帮助学生自由个性发展。

(二)人文关怀在思想政治教育当中的作用

将人文关怀与高校思想政治相融合是提升青年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切实推进青年学生全面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对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方面具有一定意义,具有而进一步展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功效。与此同时,“以学生为本”作为人文关怀的重要特征,加速推动了青年大学生的发展与创新。

(三)高校思政教育的意义与目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同时,培养了具有一定的家国情怀、有责任、有理想、有担当、有能力的青年大学生。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和方式帮助学生完善自我、认知自我、准确发展自我,进而建立起正确的人格。以学生为主体,将每一位学生看作是不同的主体,并针对不同主体提出不同的发展要求和发展方案,既能够给当前的学习和教学指明目标和前进方向,也能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高校思政教育具有完善人、发展人的目标,能够积极促进青年大学生向良好的人生方向发展。

(四)推进校园建立思政教育的稳定体系

高校教育是培养青年学生全方面发展并且密切联系社会的重要纽带,也是推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校园的和谐稳定发展是有效培养青年大学生的重要基础。构建和谐稳定校园体系需要从学生、教职工、学校环境、学校整体等多方面入手考虑。通过构建和谐友爱平等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以达到互敬互爱互助的和谐氛围。构建和谐稳定的校园体系要彻底遵循青年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要结合青年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彻底摆脱现存的思想政治教育脱离大学生身心、缺少人文关怀、教师深入不够彻底的问题,推进校园建立开展思政教育的稳定体系。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人文关怀融合的困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相互融合在多方面具有实践意义,此前虽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发展困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思政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程度浅显

人文关怀的有效开展势必要求教师能够结合青年学生的反馈决定人文关怀的开展内容、方向、形式。这既是对高校思政教师工作专业程度的考验,也是对工作的一种创新。在实际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当中,鲜少有教师能够突破陈旧规则,敢于创新挑战,究其原因仍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对人文关怀素质教育的认知不足。目前高校教师普遍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鲜少关注青年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这也导致一些学生出现心理状况难以认知和发现[2]。也有一些教师关心学生但并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正确分析,只是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和赋予给学生。

(二)高校思政队伍人文关怀素养较差

高校思政教育教师不仅扮演着传递者的角色,更多的是结合“知、行、情、意”四点对不同的学生传递不同的人文理念。目前高校德育教师队伍普遍存在对高校德育工作缺乏热情、对学生工作缺乏耐心、不能够彻底深入到青年大学生当中。更有一些教师难以满足当代青年大学生对德育课堂的需求、无法投身于大数据时代下的德育教育发展事业当中。

(三)缺乏科学的制度体系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相融合的工作要构建科学的制度体系,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进行保驾护航。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构建缺乏科学性,例如反馈机制不清晰准确,缺少先进性和创新性,评价体制不健全,缺少明显评价依据和标准等。据有关调查显示半数以上的青年学生认为有必要融入人文关怀,并且构建科学的制度体系加以保障。健全科学的体制对于高校德育工作人文关怀的融入和发展有着直接的作用。

三、依托大数据实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文关怀的对策

党和国家对青年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并且多次在会议报告中提出要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青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培养青年学生具有“积极向上、身心健康、自尊自强”的正确心理。近几年来,大数据的迅速发展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把握机遇,合理运用大数据对青年大学生进行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以人文关怀为基础,促使青年学生更健康、全面、持续的发展。

(一)人文素质教育开展多样化

1.开展多样化的人文素质教育。多样化内容,包括人际心理学、人际交往学、人际价值观学等。课程设置多样化,趣味化,引导青年学生自我主动地愿意学习,优化教学质量。学习国内外优秀的教学经验和事例。摆脱单一乏味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开展趣味课堂,趣味讲堂。引导德育教师不断利用大数据的教育手段,借鉴和运用大数据所提供的信息促进学生更高效地进行思想政治课堂的学习。

2.实践活动多样化。高校青年学生的人文培养一直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依托大数据为基础,帮助学生获得更多有真实感受的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得到更多真实的社会感悟,扩大青年学生的精神世界。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健康身心的培养也有助于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

3.秉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增加人文关怀途径。切实做到秉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优化和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采取多种途径的人文关怀,深入到青年学生的一方面。组织开展各种团日活动、坚定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养富有家国情怀的青年学生。从学生自身出发,不做灌输式教学,充分给予青年大学生人文关怀,增强青年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兴趣,在兴趣中培养青年学生的自我心理,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状况。通过大数据背景提供各种学习的途径,依托大数据解决各种思想政治课程当中的问题。

(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人文关怀素质

1.切实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人文素质。加强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理念,提升教育队伍的良好创新精神,对待学生要有关爱的精神,加强教师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优秀的教育队伍要具备坚定的责任感,对待学生富有责任感和责任心,对待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要结合自身,多关心学生;其次,要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思想政治教师的自身必须要是正确的,是学生的目标和榜样;最后,需要教师具备善于运用大数据的技能,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和引导。帮助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2.加强德育教师的网络道德和素质。目前我们身处网络时代,高校德育教师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加强教师的网络道德和素质,做到守法、懂法。秉持正确良好的道德立场,不传谣、不信谣,科学判断网络上的语言和新闻信息。同时培养教师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大数据分析技能,使得教师善于利用大数据和计算机了解青年学生,从而帮助青年学生解决在人生目标和自我价值等方面所遇到的问题。

(三)丰富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体系

1.多方面完善教育工作体系。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不够完善、内容较为单一的特点。逐步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为推进青年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对大学生就业升学指导、婚恋观念和价值观念形成以及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等方面。

2.完善人文关怀、思政教育等工作测评体系。高校德育工作完成效果的反馈要依托于完善的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测评体系。不同的评价标准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困扰。因此,一方面要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测评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青年学生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要有效地引导青年学生融入社会、加入社会,从而为以后步入社会奠定一定的基础。在评价体系的完善过程中,高校要持续秉持人文关怀的原则,体现人文关怀的治学意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入信息化、数据化的时代特点。

总之,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体现出时代特征,主动结合人文关怀并且依托大数据的时代特征,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性和特征性,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和发展前景。

猜你喜欢
关怀人文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人文绍兴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亲切关怀 殷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