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克雷 孔艳君 王晓燕
为了探究京津冀区域休闲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问题,本文以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为例,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对休闲专业人才培养进行SWOT分析,从而得出建议思考。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积极培育冰雪、山地、水上、极限、马术等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时尚休闲运动项目,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健身休闲示范区、健身休闲产业带[1]。”《全民健身计划(2016至2020年)的通知》指出:“大力发展健身跑、健步走、骑行、登山、徒步、游泳、球类、广场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积极培育帆船、击剑、赛车、马术、极限运动、航空等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时尚休闲运动项目,扶持推广武术、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和乡村农味农趣运动项目,鼓励开发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和不同行业特点的特色运动项目[2]。”河北省人民政府出台的《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着力打造“环京津体育健身休闲圈”。因此,京津冀区域内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休闲体育人才,促进京津冀区域休闲体育协同发展。
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为京津冀区域休闲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京津冀区域涵盖了海滨、草原、平原、湖泊、山地和高原等地形地貌,自然风光秀美,休闲体育自然环境丰富。如北京、承德、天津等地的历史名城,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为休闲体育的开展奠定了人文素养基础;河北省的张家口和承德坝上具备骑马、射猎、滑草、草地越野、露营等草原休闲体育资源;京津冀区域有丰富的山地资源,如北京的灵山、天津的蓟县、承德的雾灵山等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登山、远足、攀岩、穿越和定向运动等休闲体育环境,为户外休闲体育运动提供了最佳活动场所;京津冀区域水上资源丰富,美丽的天津、唐山和秦皇岛等滨海城市,连绵600余公里长的海岸线拥有丰富的滨海休闲体育资源,北京的金海湖,河北的白洋淀、衡水湖等,其次天津的DNT营地都为皮划艇、龙舟项目的发展提供了优势条件。
休闲体育是人们在自由支配的时间里,通过体育运动的方式,以直接或间接的体验活动满足身心需求的一种自觉自足的社会文化活动[3]。丰富的休闲体育项目促进了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一个行业的发展不仅需要财力、物力的投入,更需要有专业的人才作为后盾,需要有高水平的休闲体育人才支持休闲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只有拥有足够的高素质的休闲体育专业人才,才能保证休闲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各高等学校,责无旁贷地要肩负起休闲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任务,需要为休闲体育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休闲体育专业人才。
京、津、冀三地在休闲体育人才培养上没有充分形成合力,形成资源优势互补。随着经济一体化发展,京津冀区域体育产业的发展对京津冀经济的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河北省人民政府出台的《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坚持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着力打造“环京津体育健身休闲圈”。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休闲体育人才着力于服务“环京津体育健身休闲圈”,但是受经济发展的影响,覆盖面较为狭窄,主要服务于北京、天津、廊坊等地的户外营地以及北京、唐山、承德、保定等地的滑雪场。
以京、津、冀三地高校为核心的休闲体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限制了京津冀区域休闲体育的协同发展,阻碍了京津冀一体化下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首要问题是休闲体育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的矛盾,其矛盾主要体现在所培养的学生理论重于实践,学生所具备的能力不能充分适应社会岗位需求;其次就是所培养学生的数量及其所学习的专项特长不能适应社会岗位的需求。这些问题的存在可能与各高等院校休闲体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各高校所具备的实习实践基地的数量、规模、种类有密切关系。在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方面缺乏系统调控,不能在京津冀协同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上统筹调控。实习实践基地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实习需求,首先体现在京津冀区域休闲人才培养主要在健身房、体适能馆、营地等进行实习实训,资源有限,没有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其次就是高水平休闲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推进缓慢,大部分高校都是新成立的休闲体育专业,专业师资比较匮乏,特别是从事户外专业的师资匮乏更加明显,师资队伍在数量、年龄、职称、学缘结构等方面十分不合理。最后的问题就是休闲体育专业教材缺乏,从休闲体育专业的设置到现在,不过是十几年的时间,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缺乏专业教材的指导,应加大专业教材的编写。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新战略,同时也是京、津、冀三地高度关注的战略问题。随着经济一体化发展基础下体育产业和休闲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势必对京津冀区域经济的繁荣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京津冀区域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开发和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休闲体育产业,培养具有区域特色的休闲体育人才,促进京津冀区域社会经济协同快速的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新时代国家关于区域发展的一项重大发展战略,当前京、津、冀三地经济水平和总量逐年递增,越发的促进了休闲体育项目的发展,休闲体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也日益明显,休闲体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是促进休闲体育项目发展,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是当前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
京、津、冀三地经济社会快速、协同发展有效的推动了人民群众对大众健身和体育休闲的需求,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奥会的举办,各地市休闲体育产业、休闲旅游、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等健身休闲产品与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成为限制当前休闲时代发展的主要因素,构建规范、科学、可持续发展,能够适应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的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是解决休闲时代快速发展与专业人才紧缺的主要手段,是当前京津冀区域经济、社会、休闲体育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
京津冀区域休闲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数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要培养高质量的休闲体育人才就必须具备规范、全面、科学的配套设施。目前,京津冀区域各高校在休闲体育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面临着很多困难,首先是场地器材特备是户外场地器材方面的配备都十分薄弱,进而导致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校内实习实训的教学环节。在校外实习实践地基的选择方面受到地域资源和地理位置的限制,进而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休闲体育产业依托京津冀一体化资源优势呈现快速发展的状态,对于休闲体育专业人才的质量、数量、特长等方面需求的变化也在快速改变和提高,高校对于人才培养的周期性相比于这个需求的变化速度要缓慢很多。部分高校因为师资队伍水平的限制在人才培养方向的确定上略显单一。大部分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过多考虑和地方特色、地域优势的结合,不能着眼于整个京津冀区域大环境的人才需求,进而导致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协同一体化发展的缓慢进行。
综上SWOT分析,针对京津冀区域休闲体育人才培养提出如下两条建议:首先,要以适应当地休闲体育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基本准则,注重人才培养质量与当地休闲体育项目特色的结合;其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统筹考虑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目标,人才培养要能够保障三地的协同创新发展,注重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注重各类人才交流协作能力的培养,最终实现三地经济社会、休闲体育和专业人才的协同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