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税收征纳对劳动人员社会保障的影响

2021-11-22 13:34:35陈艳阳梁东懿
就业与保障 2021年2期
关键词:社会保障税收劳动

文/陈艳阳 梁东懿

基于“互联网+”的经济社会环境,产生了税收征纳的全新模式与体系,赋予各个社会经济区块“互联网+”新成果,全面发挥互联网的软技术优势,加速传统税收征纳体系与互联网的深度契合,为政府更好地搭建税收征纳工作平台。税收征纳是国家政府立足于社会经济基础发展需要,介入国民收入分配环节,依据公有职责权利,征集财政收入的手段之一[1]。劳动人民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组建社会保障基金,在劳动人员的经济来源被社会或个人原因阻断时提供帮扶,为劳动人员提供的基本生活风险保障。税收征纳是国家征集资金作为社会开支,在社会保障方面进行相应的支出和补足,而劳动人员时常提及的社保是社会保障的一部分,是国家为了保障人民的最低生活保障而收取的一部分资金。基于这种关系,互联网背景下税收征纳的变动,对于劳动人员社会保障有着间接影响。研究“互联网+”背景下税收征纳对劳动人民社会保障的影响,对于完善税收服务体系、管理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互联网+”背景下税收征纳的现状分析

“互联网+”的背景下,国家的税收征纳工作不仅存在着优势,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使税收征纳管理工作,与“互联网+”的发展脚步更快更稳地同步进行;如何运用互联网的技术方法,找到“互联网+税收征纳”的发展途径等,都成为目前“互联网+”平台下需要主要探索的问题。自从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税收征纳体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首先优化了对民服务体系,制定更优的法制规范标准,更方便快捷的税收征纳系统,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作人员办事失误几率。同时互联网税收服务体系与当地税务系统内部监察平台进行串联,使其能够及时发现违规违法操作并迅速解决[2]。在传统税收征纳模式上也实现了突破,通过互联网和电子设备,进行电子文件资料的传输与交流,提升了群众参与度,使税收征纳的工作模式转变为共同维护和进行的局面。最后在时间和空间上打破原有征收纳税工作的局限性,使民众利用互联网可以随时随地查询业务相关信息,咨询办事流程,并进行相关税收征纳业务办理,提升了税收征纳体系的运行效率,改善了传统税收模式下存在的费时费力低效率的问题,节省了税收征纳双方的成本。

二、对劳动人民社会保障的理论分析

劳动人民社会保障的产生,形成于社会发展中市场经济的变动,离不开我国劳动人口数量的增加。劳动人民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民,只有为人民提供安全、和谐、有保障的社会环境,社会才会有发展而言,因此社会保障工作必须引起全民重视[3]。劳动人民社会保障建设需要国家与政府以劳动人民为中心,要紧密围绕劳动人民生活可能发生的情况,如就医、失业、灾害影响、丧失劳动能力等,帮助劳动人民维持基本生活状态,国家政府需出台相关政策,制定相应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提供帮扶资金等。劳动人民社会保障作为重中之重,不仅是国家和政府对于劳动人民的生活问题进行服务和救济政策,更是劳动人民的心理支撑。目前国家针对劳动人民的社会保障常见为“五险一金”,其他还包括军人优抚、救济、福利政策等。

三、影响因素分析

(一)对劳动人员社会保障支出的影响

在税收征纳的互联网模式管理下,劳动人民的社会保障费用支出更加灵活便捷,税收征纳工作开展更加具备效率性,执行力更高,导致税收征纳比以往更多更全面,税收征纳的费用稳定性决定了劳动人民社会保障支出的稳定性[4]。社会保障的持续稳定,不仅能够加速劳动人员流动的有序性,提高劳动人员自身的文明程度,激发我国市场经济的活跃力度,是社会经济稳定且长远发展的永动力,还是规避经济社会过于泡沫化消费现象的重要手段,它平衡了社会发展中供给和需求的量化值,通过计划性地有效运作,一定程度上引导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消费组成构架,使其合理化,防止经济发展线路现出涟漪,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平稳发展。税收征纳对社会保障费用的支出具有保障效果,是实现社会保障费用支出功能的环境基础。“互联网+”背景下的保障费用支出因为经济基数的增加而得到提升。目前,政府部门职责更替,社会保险的征收缴纳,被转至税务相关部门统一负责,促使相关企业将必须严格依据规定要求来缴纳劳动人员的社会保障费用,而社会保障的缴费人数的增加,使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的稳定性增加。

(二)对劳动人员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

税收征纳模式的转变,要求在其再分配下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随着税收征纳事务的完善,为国家和政府搭建了更适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桥梁,并将政府和民众的关系和角色定位进行调整,督促国家政府部门把劳动人员社会保障放在首位,全力为人民推出网罗全面、系统完善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5]。但随着“互联网+税收征纳”的出现,全民对税收征纳工作的参与度增加,使得人们对于税收征纳服务体系的要求更高,使得税务部门的相关工作内容偏向于增多,逐渐复杂化。尤其在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后,社会保险费和非税收入征管纳入新税务机构管理,税务机关征管的覆盖范围将扩大到全部就业自然人和企业,以往的社会保障制度无法满足现实需求,在劳动人民养老保障、医疗卫生保障、工伤保障、失业保障及子女教育、住房等公共福利政策方面仍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制度安排,从而改善劳动人民的社会保障制度的调整。比如,建立全面包容网络化、水平适度的社会保险制度,采用立法的方式方法,明确全国各个地方的劳动人民的社会保险权益。部分环节也可以制定硬性规定,比如,针对劳动人民养老保险的账户控制,可以分别对经济社会统筹环节和劳动员工个人账户,进行分开管理,进一步补充员工个人账户,提高劳动人民未来养老保险的抗风险能力,使养老金筹资模式实现转型,由现收现付变为部分积累,或者针对城市社会医疗救助制度,流动劳动人员社会保障制度,相关福利保障制度等进行优化调整,以确保全体劳动人员能公平享受到社会保障。

(三)劳动人员社会保障水平的影响

互联网模式下税收征纳持续高效进行,社会保障体系向现代化转变,大幅提升任何劳动人员的社会保障水平。基于现行在国家范围内开征统一的、强制的劳动人员社会保障税,减弱了劳动人员社会保障水平区域差别,保证了劳动人员社会保障基金的稳定来源,扩大了劳动人员社会保障的资金调剂力度和范围,将我国各个省市地区,劳动人员社会保障中无形的“包袱”重量,进行整体分散开来,大家共同分担,从而使劳动人员社会保障呈现出互帮互助的趋势,对抗社会经济风险的技能更强大,更实现了社会保障的社会再分配功能,从这一角度来看,劳动人员的社会保障水平日益提高。实行劳动力社会保障的缴费,一次性交给相关国家税务部门后,各方企业为开始为劳动人员缴纳社会保险,大幅缩减了企业逃避社保的可能性。这一税务职能的改变更是大幅度增加劳动人民的参保数量,提升了劳动人民社会保障水平[6]。其中,劳动人民的社会保障中最受关注的社会保险,在现阶段的税收实行中使劳动人民得到生活保障,这是由于企业的收益影响个人社会保障水平,企业的经营效果好,员工的工资就会随之上涨,则在对应的保险缴纳费用就会提升,日后得到的保障水平就会很高。

四、结语

由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升级,互联网在生活各方面的大面积覆盖应用,人们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人们工作生活与交流方式的革新是互联网时代迅猛发展下的必然结果,互联网时代的面貌特征逐步凸显。在国家提出“互联网+”的发展概念以后,与国家运行管理成本息息相关的“互联网+税收征纳”也随时代发展应运而生。“互联网+”背景下税收征纳体系的改变,对于民生问题相关的劳动人员社会保障有很大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分析,就是立足于研究这种情况下的影响,对于完善劳动人员社会保障制度、关注民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社会保障税收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税收(二)
新少年(2016年4期)2016-11-19 14:22:49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学习月刊(2016年2期)2016-07-11 01:52:40
税收(四)
新少年(2016年6期)2016-05-14 11:59:22
税收(三)
新少年(2016年5期)2016-05-14 03:3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