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颂绩 汪冬梅
(重庆两江新区金山小学 重庆 401122)
识字是小学低段的重点,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学起来困难,家长指导起来苦不堪言,教师无计可施。识字几乎成了低段学习的一个“紧箍咒”,教师、家长、学生几乎都到了谈“字”色变的地步。
1.1 记不住。“老师,我们那个娃儿啷个得了嘛,我昨天下午差不多给他预习了三个小时,我还打乱生字顺序让他读了的……”
郑力(化名)是班上“记不住”生字的孩子,已经预习过的生字,他基本上不认识,我询问了基本情况,了解了事情的原委。
我发现不仅是郑力,还有其他十几个孩子都存在这样问题:第一天预习了,第二天他们又几乎全“还给”书本了……
1.2 不想学。依依是班上的表率:每课的生字都认识,还能给大家分享一些识字方法;她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获得同学赞美的目光。可就是这样的一个“乖”学生,却不想学习生字。
然而,依依爸爸却告诉我:依依在学校和在家完全是两个人,回家是不愿意学习的。
班级群里每天都会有家长反映孩子识字的问题,不光是本来识字量小、又没有进入状态的孩子,也包括平时识字量较大且学习认真的孩子。
1.3 老师没说。晚上,苏苏妈妈打来电话,“老师,我让苏苏多认识几个字,结果她说老师没说……”苏苏不想多学一点东西,理由是:老师没让我学。
1.4 妈妈不在。小宇是个单亲家庭的孩子,问到他时,他每次的都是摇摇头:妈妈不在,我没……孩子识字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不是个别问题,了解了这些问题,我感到识字教学的艰巨,感到教学实践的复杂,也感到孩子们识字的不易。
1.5 解因探析。研读文献,一年级学生谈“字”色变的原因:一是抽象思维较差,单凭教师的讲述或学生的想象,很难对某个字产生深刻的印象[1];二是汉字本身很复杂,“汉字是表意文字,汉字的字形和字音有时没什么联系,有时有关系但叉不一定可靠,所学汉字要一个个的学,一个字有一个字的形体、读音和意义……”[2]三是识字的孤立和方法的枯燥。脱离语言环境、单个字单个字地识字孤立识字[3]使得识字变得更困难。四是低段学生尚未习得识字的乐趣和对学习的兴趣。
小学一年级身心发展特点:思维发展水平处于具体思维阶段,一方面具有好奇心、主动性、模仿欲,且对运动的事物及特色鲜明的事物关注度高,另一方面又不具备长时间保持注意力的能力等[4]。因而一年级孩子识字能力差、不愿意识字、自主性不强等,是他们这种年龄段特有的“特点”。
2.1 赞美。“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
课堂上,我时不时对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孩子及时肯定并予以赞美。那天我表扬苏苏之所以能够这么棒,是因为她在家里预习的时候非常用功,经常主动多学习了好几个生字。我的微笑换来了他们的笑容和自觉,孩子们识字的习惯好了不少。
2.2 好榜样。茗茗爱学习,爱思考,爱提问,但是他上课习惯不好,在半期总结时,我给茗茗家长发了表扬信,并告知全班同学:茗茗同学每天都有认识很多字,现在他已经学会了查字典,如果他能够更严格要求自己,将会更优秀的……霎时,全班同学都向茗茗投来赞许和羡慕的目光,雷鸣般的掌声响起之时,茗茗腼腆地笑了。之后,很多家长反映,小朋友们主动要求查字典学习生字。“见贤思齐”,上进心对孩子的影响不可小觑。
2.3 游戏的力量。如果语文教学和家庭教育中能把学生的兴趣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并设法激发他们的兴趣,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
学生之所以记不住生字,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兴趣不够。
为了激发孩子们的识字兴趣,在课堂上,我经常设计一些游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猜字谜、编打油诗等。孩子们对新鲜事物总是保持着特别的好奇心,他们自己也开始创造一些有趣的方法识字,尽管他们的方法或许还不够“严谨”。
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决定了识字不宜采用单一的方式。[6]《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利用课外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3.1 “行动”的课堂。崔峦教授在第二届低年级识字与阅读教学研讨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利用各种机会自主识字。要走到哪儿识到哪儿,看到什么字识什么字,包括在课外阅读中自觉地增识汉字。[7]《课标》指出,要“关注学生日常识字的兴趣,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
我们约定了简单的“行动课堂计划”,即“一边走一边识字”。一则利用放学回家路上看到一些景物识字,二则利用路牌、广告牌、门牌等识字;三则购物时利用商标识字,等等。有的把认识的生字编成小短文,跟家长娱乐。
3.2 环境的力量。一年级孩子注意特征为“无意注意”,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易分散,不易自控。把识字寓于学校生活中,既帮助了学生熟悉学校环境和校规,又积累了新的字词。[8]学习了“散”后,正好学校假山旁边的樱花开了,课间孩子们用“花儿散发出阵阵清香,花瓣在风中飘散”等句子来巩固“散”。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孩子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积累多了,自然而然学习起来便不再那么难,识字将不再是“拦路虎”。
心理学认为,认知内驱力是一种源于学习者自身需要的内部动机,个体在实践中不断取得成功时方能真正表现出来。在识字过程中,孩子们尝到了识字的“甜头”,他们的认知也将发生改变。
“老师,我觉得我现在好像开始喜欢认字了。”白白胖胖的郑力眨着小眼睛,认真地对我说。尽管我发现他的识字量还是比较小、表达也欠连贯,但是,他每次回答的时候总是能够别开生面,发言的时候明显自信了很多,而班上其他之前和郑力一样“记不住”的孩子,也明显有了改变:敢于举手了,写字速度也快了……
识字教学本是小学低段的重点也是难点,只有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敢于反思,方能获得识字教学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