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龄要旨》十六段锦五脏病候导引法探析

2021-11-22 12:32胡礼贤周嘉仪余忠舜
武术研究 2021年11期
关键词:风邪五脏脏腑

杨 亘 胡礼贤 周嘉仪 余忠舜

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 南昌 330004

十六段锦为元末明初著名养生家冷谦所编创,收入于其所著的《修龄要旨》一书中。其功用广泛,涵盖了脏腑、经络、四肢等多方面内容,注重调气和血、脏腑相合、固正防邪,防止机体被邪风侵入,[1]以达到祛病强身、延缓衰老、延年益寿之效,是如今重要的养生文化遗产。

1 十六段锦的历史源流

导引萌芽于远古时期,形成于先秦时期,完善于隋唐时期,在宋金元时期全面汇总和继承,到明清时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更侧重其养生祛病的实际用途。[2]作为封建社会的最后阶段,明清时期社会相对稳定,人口增长相对较快,对医药的需求增加,养生观念不断深化,许多医家和学者致力于中医文献的整理和修订,加强了中医理论的阐述,进一步注重医学实践。加上此时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展,图文并茂的中医导引书籍大量出现,使导引更加流行和普及,涌现了一大批导引养生家,[3]十六段锦也产生于明清时期。

十六段锦的产生与明清时期八段锦的广泛传播联系紧密,养生家冷谦善于行导引养生术,提倡养生要顺应四季变化、结合呼吸吐纳,他在习练八段锦之余,一边结合自身医学实践,一边按照锻炼的需求对八段锦进行了继承和创新,以钟离八段锦和十二段锦为基础,参合其他导引法之所长创编而成十六段锦,收入于其所著的《修龄要旨》中。[4]

2 十六段锦与五脏的联系

脏腑养生在中医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5]《素问·脉要精微论》曰: “五脏者,身之强也”,“得强则生,失强则死”。通过各种养生方法辩证施养、调整脏腑阴阳,使五脏坚固、气血平和,才能达到长久的健康。冷谦的《修龄要旨》一书中的导引法继承了《黄帝内经》的形神共养、顺应天时的理念,并结合了四时、五脏的特点,“四季却病歌”与“延年六字诀”中体现了四时养生,[6]十六段锦则注重对五脏的调养。

冷谦在十六段锦中把不同的病症与相应的躯干肢体、脏腑相对应,如胁肋胀痛、情志抑郁、易怒等与肝相对应;心悸、心痛、心烦失眠等与心相对应;肠鸣、呕吐、泄泻等与脾相对应;咳嗽、胸闷、呼吸不畅等与肺相对应;腰酸腰痛、淋证、水肿等与肾相对应。再用对应的导引动作辩证施功,调节相应的脏腑,如“按膝捩身式”可去肝家风邪、“扭颈后视式”可去脾家积邪。十六段锦根据肢体和五脏对应病候的特点,介绍了肝、心、脾、肺、肾的五脏病候导引法,整套操练对应治疗全身不同部位所患疾病。

3 十六段锦五脏病候导引法

3.1 肝病候——按膝捩身式

原文云:“复以两手相提,按左膝左捩身,按右膝右捩身二十四,以去肝家风邪。”[7]

操作方法:取盘腿端坐位,百会上顶,腰部伸直,导引气机,舌顶上腭,闭口微息,静心宁神;双手微抬相叠,右手手掌置于左手手背,左手掌心按压左腿膝盖,以鼻纳气,同时缓缓向左转身,拉伸右侧胁肋;头随腰转而向后看至极致,而后缓缓呼气,以腰带动上身放松还原;再换左手手掌置于右手手背,以右手手心按压右膝,向右转身,用力拉伸左侧胁肋,左右方向各二十四次而止。结束后,正身端坐,周身放松。

本导引法适用于治疗和预防肝家风邪毒气所致的肝气郁结、两胁胀满疼痛等病症。《寿世保元》载:“肝气盛为血有余,则病目赤,两胁下痛引小腹善怒。气逆则头眩,耳聋不聪,颊肿,是肝气之实也。则宜泻之。”[8]肝藏血,主疏泄,性喜条达,恶抑郁,郁怒则使气机紊乱,最易伤肝,导致肝气郁结或肝火旺盛。习练此式时,通过按压膝盖,刺激血海、阳陵泉、内外膝眼等穴位;颈项随腰转动,旨在牵拉引动胁肋部位的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阳胆经,引气上行,使气机得到调控,气血运行顺畅,从而达到疏理气机,行气活血的功效,可祛除积聚于两胁的邪气,缓解胁肋胀痛;目为肝之窍,肝受血而能视,目向后看至极致,调动肝血,使肝气通达。肝病候导引法顺应肝气疏泄、肝主升发的特点,保证肝主疏泄、藏血濡筋的正常功能,从而维持人体气血津液和精神情志的条达顺畅,去肝家风邪。

3.2 心病候——缩身曲脊式

原文云:“复以两手据地,缩身曲脊向上十三举,以去心肝中积邪。”

操作方法:两腿平行分开,与肩同宽,两手伸直撑于地或床上,呈自然跪卧姿势,舌抵上腭,深呼吸屏气宁神;屈肘,均匀纳气,弯曲脊背,蜷缩身体,使胸腹尽量贴近大腿,身体收缩至极致;随后双臂缓缓伸直,尽力向上弓起脊背,挺举身体;吐气放松,慢慢还原至跪卧姿势,如此重复十三次后,宁神收功。

本导引法适用于治疗和预防心中邪气久积引起的心悸、心痛等心系疾病。《诸病源候论》曰:“心气盛,为神有余,则病胸内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髆腋间痛,两臂内痛,喜笑不休,是心气之实也。”心主血脉,主神明,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若心邪久积,则闭阻血脉,心阳不正振,易导致胸痹、心悸心痛等症状。本式在向上拱起脊背时,背部督脉受到充分拉伸;在上身蜷缩过程中,一张一弛的腹部运动使脏腑得到充分的运动和按摩,增强了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加上督脉主管一身之阳气,配合呼吸吐纳,共同调动激发体内真气的运行,振奋心阳,使心血充盈,心脉通畅,心神通明,排邪以外出,缓解心痛、心悸等症状。心病候导引法顺应血脉运行和神明的特点,调节心主血脉和主神明的生理功能,保养心神,调养血脉,使血脉通畅,健康身心,去心肝中积邪。

3.3 脾病候——扭颈后视式

原文云:“复大坐,展两手扭项,左右反顾,肩膊随转二十四,以去脾家积邪。”

操作方法:盘腿端坐,静心调息,缓缓将腿向前伸直并拢,舌抵上颚,下颌微收,腰背伸直,周身放松;两臂向两侧展开,掌心向前,舒展上身,以鼻缓缓纳气,两臂外旋,同时颈项向左侧转动,达身体极限而止,两目视后下方,两脚尖翘起;缓缓呼气,两臂内旋,同时颈项收回,两脚尖放松还原;再向右侧转动颈项,左右每个方向各转动二十四次,结束后,正身端坐,周身放松。

本导引适用于治疗和预防脾脏邪气郁积所致的肠鸣、呕吐、泄泻等病症。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亦是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机体功能活动的正常运行依赖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若邪气侵犯脾胃,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清气不升,气血失和,则生百病[9]。习练本式时,两臂内旋和外旋、展肩扩胸,充分打开手三阴经、手三阳经和任督二脉;向左右转动颈项时,可刺激颈部大椎穴,改善血液循环;脚跟前蹬、脚尖上翘,牵拉腿部,疏通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10]共同促进气血的正常运行,强健脾胃的运化功能,使之升清降浊,水谷则得以正常代谢,化生水谷精微以濡养脏腑、四肢,然后正气充足,逼邪以外出,脾病得愈。脾病候导引法可强健脾主运化、升清降浊的功能,脾胃功能健旺,水谷精微得以生化,人体气血充足,气机通畅,脾家积邪乃去。

3.4 肺病候——斜身排天式

原文云:“复大坐,斜身偏倚,两手齐向上如排天状二十四,以去肺间积邪。”

操作方法:身体坐于平面之上,两腿伸直,百会上领,舌抵上腭,周身放松;身体向左侧倾斜,两手上抬,指尖相对,旋臂翻掌徐徐上托,同时缓缓吸气,两目上视天空;上托至头顶处,上下对拔,再呼气回正,旋臂翻掌下按;再向右侧倾斜,两手齐向上如排天状,此左右交替为一遍,共习练二十四遍,结束时,端坐收功。

本导引法适用于治疗和预防邪气久居于肺间引起的咳嗽、咳痰、喘息等肺系疾患。《灵枢·本神》曰:“肺藏气,气舍魄,肺气虚则鼻塞下利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肺主气,司呼吸,外主皮毛,上通鼻窍,与外界环境联系紧密。但肺为娇脏,对气候环境变化敏感,易受到寒热燥湿诸多病邪的侵袭,肺的宣发肃降失常,出现咳嗽、胸闷、呼吸不畅等症状。本式的斜身偏倚、两手上托和对拔,充分牵拉和刺激两侧的手太阴肺经,配合呼吸吐纳,促进外界清气与体内浊气的交换,利于肺气的宣发和肃降,保证肺的各项生理功能正常运行,祛除肺家风邪、积劳,除胸肺中气滞气满之病等。肺病候导引法依照肺主宣发肃降的特点,加强肺主气、司呼吸的生理功能,保持肺气充足,方可抵御外邪、调节气机和通调水道,去肺间积邪。

3.5 肾病候—扳身后视式

原文云:“复起立据床,扳身向背后,视左右二十四,以去肾间风邪。”

操作方法:起身,两手撑在床沿或其他高度相当的物品上,舌抵上腭,周身放松;手臂伸直,身体前倾,双脚并拢,两腿向后伸,使全身近乎成一条直线,踮起脚跟至极致;松开左手,缓缓吸气向左扭转身体,同时使左手向后外伸展,头随身体扭转而两目视双脚处;随后转动腰胯,以腰带动头身而动,同时慢慢呼气落脚回正,再向右侧扳身后视,调息吐纳,此左右交替为一遍,共习练二十四遍,而后静息收功。

本导引法适用于治疗和预防肾间邪气积聚导致的水肿、淋证、癃闭等病症。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又主水,并有纳气功能,藏元阴元阳,为人体生长发育之根,脏腑功能活动之本。若禀赋不足,久病体虚,一有耗伤,则五脏六腑失其所养,出现咳喘、腰酸腰痛、水肿、尿频、尿急、尿痛等常见肾系疾病症状。此法全身伸直,踮脚,畅通主阳气的督脉,引气上行;左右转体,伸展身体,牵拉刺激足少阴肾经和足太阳膀胱经,以振元阳、固腰肾;配合吐纳调息,调和气机,顺应肾主纳气之性,去除腰肾之间的病邪。肾病候导引法可培补肾气、固护肾精,阴阳兼顾,使肾阴、肾阳平衡,保证肾主水、主藏精、主纳气等功能正常发挥,对去除腰肾间风邪具有积极作用。

4 结语

导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帝内经》曰:“中央者……其民杂食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11]可见,导引被视作与砭石、中药、灸焫、九针和按跷相提并论的一种治病方法。冷谦继承了《黄帝内经》的养生思想,其《修龄要旨》中十六段锦的五脏病候导引法根据五脏病候的病因与病机,顺应脏腑特性,采取相应的导引法辩证施功。本研究通过对十六段锦五脏病候导引法进行研究,充分认识其导引法作用于五脏的规律,可为当代社会提供一种简易的防治一体的传统运动方法,丰富养生保健和防病治病手段,也可以为治疗和预防其它病证的导引法研究奠定基础,更好地继承中医导引养生文化。

猜你喜欢
风邪五脏脏腑
General principle of high-quality academic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rrying on the essence,while pursuing innovations”
治风邪 按摩风府穴
失眠与五脏
风邪伤人速 避风如避箭
从湿毒挟风论治炎症风暴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程演进
五色入五脏一年更健康
宣肺止嗽合剂辅助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风邪犯肺证患者
以脏腑体位和功能来认识藏医诊脉法
《黄帝内经》的五脏俞穴与消渴相关性探究
脏腑经络辨证施治颈性眩晕验案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