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博
(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战略与企业管理部,上海 200120)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企业国有资产流转由于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对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影响深远,企业依法合规实施国有资产流转,对于有效防范国有资产流失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探讨企业在推进国有资产流转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企业国有资产是指国家对企业以各种形式出资所形成的权益,一般包含各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国有实际控制企业名下的生产设备、房产、在建工程、土地使用权、债权和知识产权等资产以及通过出资所享有的股东权益。本文所称企业国有资产流转,是指国有资产通过转让、划转等方式,发生全部或部分增减变动的行为。企业国有资产流转具有显著的流动性、增值性和多样性,在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防止国有资产损失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企业国有资产流转,要根据各行业、各企业的不同类型、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流转方式,使资产在流转中实现保值增值和优化配置。在实践中,企业国有资产流转主要包括企业转让其以各种形式出资所形成的权益行为、企业及其所属国有全资企业无偿划转所持产权或者资产的行为、企业增加资本的行为和企业重大资产转让行为等几种形式。拟流转的产权、资产应当权属清晰,不存在法律法规禁止或限制交易的情形。
在各类国有资产中,企业国有资产是重要组成部分,且数量庞大、种类繁多,既有房屋建筑物、生产设备设施等有形资产,又有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还有债权、股权类资产。对于不同的资产,在流转过程中要考虑不同的影响因素、实行不同权限的审批、选择不同的评估方法和交易方式、防范不同的风险等。
运营企业中,尤其是重资产企业中,资产价值跨度非常大,低至百元的办公设备,高至超亿元的股权或大型生产设备设施,在流转过程中,评估后的交易标的价值差距巨大。
部分资产转让会涉及资产拆解安装、远途运输,部分产权转让会涉及产权界定、人员分流安置、债权债务清收、历史问题解决等,这都导致资产流转程序特别复杂,需要在充分市场调研、信息推介和政策咨询的基础上做好工作方案,确保有效流转。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出资建立的企业,担负着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职责。国有资产流失的途径很多,如经营不善、决策失误导致资产流失,管理不善造成资产遗失,资产闲置导致资产隐性流失等。其中,企业在资产流转过程中虚估、低估资产价格导致价格失真,是资产流失的一个重要形式,因此国有资产流转是防控资产流失的关键环节。实现国有资产流转的规范化和有效监督,是资产流失风险防控的关键。
为了全方位提高国有企业发展质量,国资委推出了一系列深化改革措施,并部署了一系列对企业具有重要影响的专项工作任务,如去产能工作、国企改革工作、“处僵治困”工作、重点亏损子企业治理工作等。在这些工作推进的过程中,必然伴随大量产权转让、资产处置和内部增资等资产流转行为,而实现企业国有资产有效流转、科学流转、合规流转等,是完成上述专项工作任务、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保障。
依法合规经营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也是坚持正确经营方向的保证,只有坚持合规经营才能确保企业各项工作健康快速发展。企业国有资产流转,政策性强,情况复杂,流程烦琐,容易出现有章不循、违规操作、检查不细、监督不力等情况。而强化企业国有资产流转管理,是强化企业合规意识、提升依法合规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
国资委对企业国有资产流转行为的审批权限作了明确的规定,国家出资企业也在国资委的授权范围内,根据不同业务的性质、不同交易标的金额、交易双方关系等,对企业国有资产流转行为设定了不同的审批流程。对于关系到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承担重大专项任务企业的产权转让,或者因产权转让致使国家不再拥有所出资企业控制权的产权转让等流转行为,均需上报国资监管机构审批。由国家出资企业决策的事项,区分不同的业务履行审批、核准或者备案等程序。企业在国有资产流转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审批权限履行审批流程,杜绝出现资产流转中相关企业不履行相应的内部决策程序、批准程序或者超越权限、擅自转让企业国有产权以及未报批先办理或者先办理再补报审批等现象。
从流转资产价值补充角度来看,企业国有资产流转分有偿转让和无偿转让两种。资产作为能给所有者带来预期收益的特殊财产,在流转过程中应该获得合理的价值补偿,因此,有偿转让是资产流转的主要形式。企业国有资产有偿转让,一方面是满足企业改善经营状况、提高整体资产产出能力的客观需要,另一方面是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现实需要。企业要审慎处理国有资产无偿划转行为,对于被划转企业被中介机构出具否定意见、无法发表意见或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职工分流安置事项未经职工代表大会通过,被划转企业或有负债未有妥善解决方案,非国有全资企业资产转让等情形,不可以进行无偿划转。从资产流转方式角度来看,企业国有资产流转可以分为公开转让和非公开协议转让。采取非公开协议转让方式转让企业产权,转让价格不得低于经核准或备案的评估结果,其他资产流转行为一般要通过公开转让方式进行。
在资产流转过程中对转让资产的评估结果是确定资产转让价格的重要参考依据,对于资产合理流转、资源优化配置和维护国有资产出资人合法权益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由于资产评估是一项多环节紧密相连的系统化工作,所以要细化工作步骤,遵守相关制度,确保评估过程合规和结果合理。一是依法合规选聘资产评估机构,充分考虑经济行为类型、服务费用高低等因素,选聘具有相应资质、专业经验和良好信誉的评估机构开展评估工作。二是严格做到“应评尽评”。一般企业产权转让、资产转让和企业增资等,要进行资产评估。三是重点关注评估结果的合理性,科学合理地选择评估方法,选取评估参数,确保评估结果覆盖评估范围,与评估目的适应,严禁串通评估机构出具虚假评估报告或者为了资产流转成交调整评估结果。四是注意资产评估结果的效力和使用。经核准备案的评估结果使用有效期为1 年,同时要按照评估报告载明的使用范围使用评估报告。
国资委在《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办法》中要求:“产权转让原则上通过产权市场公开进行。”目的就是积极推动资产流转进场交易,提高流转透明度,杜绝出现暗箱操作、违规操作、侵蚀国有权益的违法违纪行为。一要严格执行国有产权进场交易制度,结合资产类型和金额标准,做到“应进必进、能进则进”。二是进场交易不能走过场,信息披露要充分,披露时间要合规,杜绝与交易对方“手拉手”进场,充分利用进场交易的竞争机制,维护市场参与主体的权益和市场公平。三是原则上不得针对受让方设置资格条件,不得有明确指向性。四是信息披露期满未征集到意向受让方的,可以延期或在降低转让底价、变更受让条件后重新进行信息披露。自首次正式披露信息之日起,超过12 个月未征集到合格受让方的,应当重新履行审计、资产评估及信息披露等产权转让工作程序。五是产权转让信息披露期满、产生符合条件的意向受让方的,按照披露的竞价方式组织竞价。
鉴于企业国有资产种类繁多,资产流转过程复杂,加强资产流转风险防控至关重要。企业国有资产流转风险表现形式较多,如相关方不履行相应决策程序风险、资产评估报告失实风险、信息披露不规范风险、受让方主体资格问题风险、资产流转合同风险、标的企业债权债务风险、劳资关系风险等,对此企业要积极探索有效的监管手段,以风险防范为重点,扎实有效推进国有资产有序流转。一是要对本企业国有资产流转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不定期现场检查,重点检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指导意见以及企业内部相关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二是在开展国有资产流转事项操作中,如果未执行或违反相关规定导致国有权益受损的,应立即停止交易或项目操作并进行整改,整改符合要求后方可继续交易或进行项目操作。三是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采取约束措施,使内部控制体系在国有资产流转中切实起到防范和控制各类风险的作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而企业国有资产是构成国有经济的基础要件。对企业而言,其必须要重视国有资产流转工作,严格进行业务审批、认真组织评估备案、规范开展进场交易、全面防范各类风险,同时在实践中要厘清企业国有资产流转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或规避,进而确保企业国有资产实现高效有序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