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煜 临汾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院校担负着人才培养的重要职责,同时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对我国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在我国总体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的基础上,也针对高职院校加大了投入力度,无论是办学规模,还是科研水平均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与此同时,如何实现对各项资金的合理分配成为高职院校内部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而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可以通过对内部管理工作的有效监督来保障资金的合理利用,使各类经费均能发挥最大化的价值,促进高职院校各项工作的快速开展。因此,围绕内部审计工作展开研究,探究改变内部审计工作现状的对策具有积极的意义。
高职院校的工作职能较为特殊,是以人才培养为主要办学目标,其内部审计工作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主要工作内容包括:财务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内控审计和工程决算审计等。其中的财务审计主要是针对高职院校的财务收支状况所开展的一系列审计工作,主要内容包括对相关的管理制度,预算状况以及财务支出进行分别审计;而经济责任审计则是指,有针对性地对于院校领导的履职状况进行审计,即检验领导任职期间有无腐败贪污等现象,能否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来保障财务管理工作的准确落实;内控审计是指,对于高职院校内部的组织结构,管理制度,岗位责任落实状况等进行分别审计。主要目的是遵循审计原则,对校内各类工作的落实状况进行客观评价;工程决算审计则是针对高职院校工程建设状况的审计工作,通常会对其工程决算报告进行详细审计。主要目的是确保各项资金应用的合理性,从根本上提升高职院校的资金利用率。
IIA组织将内部审计工作定义为是在组织内部所开展的一种评价工作,通过评价来审查组织内部的工作质量,其主要作用为协助领导完成内部管理工作,提升其自身责任的履行质量。在前期工作过程中也可以发现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管理作用十分突出,将其应用于高职院校的内部管理工作中,可以通过对内部管理工作的有效审查来规范内部管理行为,使各个部门和人员的管理责任得到有效落实,同时能够实现对院校财产的有效保护。通过内部审计来监督内部管理行为,保障高职院校内部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这对促进高职院校的良性发展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1]。
综合来看,我国的高职院校资金来源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首先是国家的办学经费投入;其次是院方自行开展的招商引资活动拓宽了经费来源的渠道;最后是院校进行的科学研究活动在与社会生产活动相结合的情况下,也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收入。但高职院校的内部管理中存在资金管理混乱的问题,一些经费开支的随意性较大,这极有可能引发资金浪费的问题,对高职院校的良性发展构成一定影响。虽然早在1985年就已经建立起了内部审计制度,但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较晚,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很多审计问题[2]。具体如下: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的内部审计工作由财务部门和纪检部门完成,在开展审计工作时难以做到公平评价与有效监督,这是内部审计工作缺乏独立性的重要表现。此外,财务人员和纪检人员不具备专业的审计能力,无法做到对审计工作的合理落实,也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作用造成严重影响。尤其是大部分情况下所开展的内部审计工作均存在形式化特征,无法真正对内部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监管,导致高职院校的管理水平难以取得进一步进展。
实际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限制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主要表现为,受到领导意志影响、受到利益驱使影响和受到人情影响等。其中的领导意志影响是指,相关的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时需要在领导人员的指导下开展,领导人员的自身意志决定了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利益驱使影响则是指,当相关的工作行为与审计人员个人利益相符时,便会默许特定的工作行为,致使无故增大院内工作成本投入;人情影响是指当审计工作中遇到熟人时审计人员会存在畏难心理,审计工作执行过程中便会出现流于形式的问题。
内部审计人员受制于领导层人员,在执行相关的审计工作时往往迫于上层压力无法保障审计工作的合理性,部分情况下也会存在主观臆断的问题。在面临高职院校中较为复杂的人际关系时,审计人员往往需要面临多方压力,不能贯彻落实审计工作任务。除此之外,审计工作还存在盲目性的特征,没有根据高职院校的整体发展状况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长期规划,内部审计的流程也不够规范,没有权威性的内部审计制度作为支撑,导致内部审计工作也会缺乏权威性。此种情况下,在审查出问题后,不能得到及时解决与处理,会在院校内营造十分不好的工作环境,引发诸多徇私舞弊的现象[3]。
在有关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中针对内部审计的职责进行了明确,而在高职院校中开展的内部审计工作则表现出职责不明的现象。常见表现为,在重大决策工作中内部审计部门没有直接参与,在一些有关高职院校的建设和发展的会议中也没有内部审计人员的身影。在具体开展审计工作时,审计人员仅能提出一定的改进建议,并不具备督促部门执行的权利,这导致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一般而言,审计部门只对法人负责,而在高职院校中的管理层人员均具有针对审计工作的指挥权限,这严重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工作成效。
在前期的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盲目开展的特性,因未根据高职院校的内部审计需求制定科学有效的内部审计计划,致使其自身的审计工作作用难以发挥,使高职院校在管理工作中面临诸多风险问题。此类风险问题的发生与内部审计工作重点不够明确相关,由于在审计过程中并未明确审计重点,致使部分管理责任难以得到有效落实,这无疑会引发多种管理风险,对高职院校的长效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院校领导层人员缺乏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正确认识,有一部分院校没有设置内部审计部门,部分设置内部审计部门的院校也是在财务部门和纪检部门临时抽调人手组成内部审计队伍,无论是专业能力还是审查能力均存在一定的不足。此外,部分院校的领导认为内部审计的作用仅能对已经出现的问题进行审计,无法从根本上控制问题。因此会错将工作重心放在内部管理方面,在内部审计工作中的投入较少。
由于院方领导缺乏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没有根据内部审计的工作特点和审计目标制定科学可行的内部审计制度,致使相关的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存在主观臆断的现象,同时也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限制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尤其是当领导对审计工作作出指导时,内部审计人员需要按照领导的要求完成具体的审计工作,导致审计工作存在片面性的特征,无法对高职院校的内部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监管。
我国颁发的《审计法》只作用于社会审计,并不适用于内部审计,且有关内部审计的规定也是以指导意见的形式提出的,并未赋予其法律效力。高职院校在开展审计工作时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为支持,审计工作的权威性不强,在工作中的具体表现为审计人员的工作行为受到多方牵制,不具备独立行使监督职权的能力。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内部审计工作就处于积极探索的阶段,还未形成较为完善的内部审计工作体系,在开展各项审计工作时存在盲目性的特征,审计工作的执行过程也十分随意,缺乏规范性。此外,内部审计的责任也不能得到有效落实,尤其是在重大决策中不能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
高职院校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对内部审计的工作职能缺乏一定的认识,认为内部审计工作只需在事后通过审计发现管理问题即可,无须对整个管理过程负责。这种错误的认识很可能影响审计职能的发挥,致使内部审计工作难以发挥其真正的审计作用,对高职院校内部管理工作和各部门工作的约束作用较小。尤其是财务管理工作中,如果不进行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则会导致部分不法人员存在侥幸心理,做出挪用公款的行为,为高职院校带来大量的资金损失。而在工程决算中,如果单纯对决算报告进行审计,则仅能发现在审计报告中暴露的相关问题,无法检验在决算过程中有无缺项和漏项的问题,这也会影响审计结果的准确性。
在高职院校的内部管理中,内部审计工作担负着经济监管和经济评价的重要职责,它的开展能够提高内部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因此,领导人员应正确认识内部审计对内部管理工作的重要影响,加大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关注力度。同时,也应该认识到,纪检工作虽与审计工作同样具备一定的监督职能,但二者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另外,财会部门属于重点的审计对象,如果从财会部门抽调人手组建审计部门则很可能影响审计工作的客观性。基于此,建议高职院校应设立专门的审计部门,从社会上招聘一些专业的审计人员组建高质量的审计队伍,保障审计工作的专业化发展[4]。
为了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可以根据高职院校的内部管理特点,对内部审计制度进行进一步补充与完善,使其能够为具体的内部审计工作给出明确的指导,保障各项审计工作的科学落实。尤其是在内部审计制度的作用下,可以使内部审计人员免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具有更高的审计权限。特别是在面临人情问题时,可以按照制度内容办事,无须存在畏难心理。
建议国家方面也能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结合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以及高校的内部管理成效,推出针对性较强的内部审计法律法规,为内部审计工作的落实指明方向。高职院校自身也应对审计工作的开展给予一定关注,指导审计人员积极总结审计工作经验,编制符合自身发展的管理制度,使内部审计人员具备更高的执行权限,在内部管理中能够发挥良好的监管作用[5]。
高职院校中的内部审计工作主要发挥审计和监督的作用,能够对各类经费的使用状况进行严格监督,保障经费使用的合理性,谨防一切徇私舞弊的行为。为了达成这一审计目标,要求内部审计工作应贯穿于整个内部管理过程,对各个部门均具有审计权限。但在前期的审计工作中受到诸多限制,审计部门的职能作用无法有效发挥。为了改变此种审计工作现状,建议高职院校将内部审计工作作为常规化工作来开展,并积极宣传内部审计的相关知识,加强全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正确认识,鼓励各个部门积极配合完成内部审计工作,保障审计工作的高效开展和准确落实[6]。
从目前的高职院校发展现状来看,其所面临的风险问题不仅仅局限于财务管理层面,其管理风险还受到其他几方面因素的影响。为此,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时,应尽可能实行全过程审计工作,从高职院校管理的各个层面分别入手,做好事前、事中控制工作,以免由于前期管控不当引发各类管理风险,对高职院校的良性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这也要求相关审计人员能够根据当前的审计需求,对审计内容和范围进行进一步扩展。除了做好财务审计之外,还应对管理制度和内控等工作方面的审计工作加以完善。
一方面,需要将当前的审计工作重点转移到事前和事中审计中,目的是从源头上防控管理风险,对相关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严格约束,加强对内控审计工作的重视。从内部审计工作和内部控制工作两个层面入手,对阶段性的工作质量和制度落实状况进行客观评价,及时找出在管理制度中和财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另一方面,需要根据管理风险发生的规律,明确审计重点,将经常性发生风险问题的部分设为专项审计内容,加大对决算审计以及经济责任审计的关注力度。把握内部审计大方向,争取能在高职院校内部找出各部门工作的不足,并给予明确的工作建议,为各项工作的稳定开展提供保障。
内部审计工作是保证高职院校内部管理工作规范开展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保障各项经费合理化使用的关键。各个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与投入,通过设立专门的审计部门,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推行内部审计法律法规,明确内部审计职责和实行全过程审计来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整体水平,充分发挥其监管作用,为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