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核算中的运用

2021-11-22 11:02孙正宏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1年22期
关键词:会计准则会计人员会计核算

孙正宏

(南通大学,江苏 南通 226007)

1 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意义

随着现代会计准则不断发展,谨慎性原则已经成为决策者规避风险的一种普遍手段。它最初存在的目的是帮助决策者合理规避不必要的风险,维护企业的利益,尽可能减少损失,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然而,会计准则中只提出了谨慎性原则要做到“不高估资产,不低估负债”,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具体的使用范围及标准,因而大大增加了谨慎性原则被滥用的风险。结合现代会计的需要,将谨慎性原则不断具体化,解除其被乱用的大危机,使会计准则越来越与时俱进,更加合理规范[1]。

2 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中的发展现状

2.1 资产方面

谨慎性原则作为会计核算的指导准则之一,其运用范围十分广泛。从会计要素出发,谨慎性原则在资产方面的运用主要集中体现在存货、固定资产和应收账款减值3 个方面。首先,期末存货计量时,以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核算。当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则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资产减值损失。在这里充分体现了谨慎性的重要性,如果计提减值不合理减少,则会导致资产虚减,影响财务报告使用者进行分析决策,间接影响企业真实的经营情况。

其次,固定资产在发生折旧时,一般可采用直线法、加速折旧法。不同的企业在选择折旧方法时大不相同,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状况和预期实现方式采取合理的折旧方法。期末对于有减值迹象的固定资产,以账面价值和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减值时,差额计入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主要是通过会计人员主观推测,无法通过第三方直接得出,大大体现了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

最后,应收账款无法收取时,会直接导致企业流动资产被其他公司占用,会使企业失去更多开拓市场的机会,增加资金周转困难的风险。对于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会计核算中一般是作坏账准备处理。坏账准备的计提会导致资产减值损失增加,对企业来说是不小的压力。由于谨慎性原则存在,企业在此之前应调查好客户信誉情况、企业规模、支付能力以及相关的财务状况,降低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的可能性。即使发生应收账款坏账,也要尽力找出解决办法,挽回企业损失。

2.2 收入方面

谨慎性原则在收入方面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劳务收入和销售商品收入两个方面。对于提供的劳务收入的确认,一般是根据完工程度或当期完工成本比例来计量。根据谨慎性原则,不能高估企业资产,体现了谨慎性原则的合理性。如此看来,谨慎性原则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使会计核算更加合理,便于管理。销售商品的收入是在商品所有权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客户后进行确认的。例如,甲公司向乙公司出售一批货物,办理转移相关所有权凭证后,该商品后续发生毁损、减值等,与甲公司无关。其通过谨慎性原则明确了双方的责任,避免日后双方发生不必要的分歧风险[2]。

2.3 或有事项方面

或有事项,即在过去交易发生形成,结果由未来事项决定。企业对客户存在特殊质量保证或商品发生严重缺陷时,就存在或有事项发生的可能。例如,某冰箱厂大批量召回已销售的冰箱,企业需要为弥补产品缺陷而增加成本支出,这影响了企业的现金流,同时企业面临失去市场、损失商誉的风险。正是因为谨慎性原则,这笔支出该如实披露,并引以为戒。同时,企业应避免低估成本,使管理者对企业经营成果及现状做出错误判断,影响其决策。或有事项本身就存在不确定性,而对于发生的损失就应该如实反映,及时弥补,挽回损失。

3 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核算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3.1 谨慎性原则缺乏衡量标准

谨慎性原则虽然使用范围很广,但是它依旧存在很多问题。在很多情况下,谨慎性原则带有很强的主观臆断性,不确定因素很多,导致谨慎性原则不能得到规范运用,同时不能为财务决策者提供客观合理的数据分析结果,帮助其作出精准、严谨的判断。对于企业的无形资产、固定资产等资产减值的计算方法和依据,谨慎性原则中都没有给出一个准确、具体的标准,而是让企业会计人员根据企业的情况定夺。部分企业会通过虚增收入的手段达到企业预期的收益目标。对财务报告外部使用者来说,提供不真实的财务信息会严重影响其价值判断,最终造成极大的损失。没有一套严格且可执行的标准对企业内部人员进行约束,不便于企业内部管理。

3.2 谨慎性原则有一定的差异性

谨慎性原则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使得理论与实际使用存在一定的偏差。就目前而言,可能会导致以下两个问题。第一,企业过度谨慎。基于谨慎性原则中的不高估资产和不低估负债,部分企业会采取少计算收入、多计算费用的方法,刻意抬高成本、减少收益,达到少缴税的目的。这种避税的方法看似合理,实则不然。其完全违反了会计准则中的真实性原则,显然是不合理的。这也说明了会计准则中很多条例都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第二,企业缺乏谨慎意识。对企业来说,低估资产会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无法吸引更多投资者投资以及影响企业信誉。同时,财务决策者无法通过财务数据作出准确的市场定位与分析,影响企业经营、管理。部分企业会考虑到这种情况而放弃使用这项原则。鉴于此,谨慎性原则的使用程度及范围很难把握,多或少都会对企业造成一定的影响。

3.3 会计专业人才缺失

谨慎性原则在使用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需要会计专业人员合理运用。因此,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与谨慎性原则能否合理使用是相关的。会计工作对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文化素养、职业精神、工作经验等都有一定要求。在不确定的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工作很大程度上依靠会计人员多年来积累的工作经验和处理事情的能力,并结合毕生所学的会计相关知识作出相对合理的评估与判断。据统计,截至2020 年,我国注册会计师总数在27 万左右,其中注册会计师执业会员人数在11 万左右,而初级会计人员达到471 万左右。从数量上看,我国会计尖端人员相对较少,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专业能力还有待提升。事实上,会计信息发生失真,谨慎性原则被乱用,都与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有一定联系[3]。

4 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核算中应用存在问题的对策

4.1 细化谨慎性原则的内容

为保证谨慎性原则充分发挥优势,必须要解决谨慎性原则在应用中的问题。从内容上看,谨慎性原则缺乏对会计核算中使用该原则的具体阐述。对此,在谨慎性原则中,应当明确该原则对会计要素的具体约束,规范会计系统,便于监督管理。从企业角度看,相关部门应制定出科学、有效的会计准则,帮助企业规范会计工作,建立稳健的经营规模,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从政府角度看,规范会计准则便于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实行监督管理,减少部分企业违规操作的现象[4]。

4.2 完善内部监督与控制

在谨慎性原则使用的过程中,不仅要依靠政府制定的会计准则加以约束,还需要企业内部积极配合管理。考虑到谨慎性存在一定的差异,执行起来有被滥用的可能性,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制度。例如,企业可以实行岗位轮流制度、加强对企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等。执行中遇到一些困难时,企业上级和下级之间要及时沟通,根据发生的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保证整个监管体系高效、合理运行。通过完善监管制度,合理运用谨慎性原则,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帮助企业合法经营、稳定发展[5]。

4.3 鼓励会计人员接受继续教育

只有提高整体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精神,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会计信息失真和会计政策乱用的现象。国家应该大力支持在职人员接受继续教育。例如,实行现金奖励、报名费优惠、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等方式,从根本上清除会计人员的顾虑,帮助他们在专业能力上得到突破,实现自我价值,弥补管理会计审计市场缺口。

5 结语

在会计事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谨慎性原则是保障会计信息质量的基础,对整体会计核算工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当前,会计工作对谨慎性原则的要求越来越高,但谨慎性原则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缺乏统一的衡量标准,无法为财务决策者提供精准的会计信息,帮助其做出准确无误的判断和预测。要想建立规范的谨慎性原则需要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应当完善会计准则,建立一套科学、可执行的衡量标准,帮助企业在合法的前提下拓宽市场,创造更大的利润。同时,鼓励更多的会计人员接受继续教育,为祖国的会计事业添砖加瓦。企业也应当完善内部监督体系,合法经营,建立坚实稳健的管理体系,提高市场竞争力。只有政府严加管控、企业积极配合、社会公众广泛支持,才能使谨慎性原则得到科学、规范、合理运用。

猜你喜欢
会计准则会计人员会计核算
论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核算及税务处理
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的难点与重点
小议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行为的合理性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若干问题探讨
关于基层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探讨
新会计准则运用中的若干问题思考
“营改增”后运费的会计核算解析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展、构成及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