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贸港建设下黎族居民文化适应路径分析

2021-11-22 09:46邓彩艳邓玮桢陈海丽林曼云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6期
关键词:自贸港黎族海南

文/邓彩艳 邓玮桢 陈海丽 林曼云

黎族是海南岛上具有悠久历史的居民,根据记载,黎族先民早在3000年前的殷周时期就在海南岛定居。黎族主要聚居在海南省的三亚、保亭、陵水、乐东、东方、昌江、白沙、琼中、五指山等县市,部分在海南其他地区与汉族杂居。黎族具有古老且别致的民族习俗,如闻名中外的“三月三”“沉香文化”,以及《鹿回头》《洪水的传说》等传说。黎族素有和汉族等其他民族友好相处的优良传统,据记载,秦汉以前就有中原地带的汉族人在海南岛北部地区和黎族人民共同居住,从事经商、渔业生产,并开始了黎汉两族的经济文化交流。“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苏轼把儋州当作第二故乡并办学堂,扬学风,东坡村、东坡田、东坡桥、东坡帽等都表达了黎族人民的缅怀之情。黄道婆居崖州40年,对黎族女性学习棉纺织技艺进行了改进和广泛传播。苏东坡、黄道婆等与当地黎族居民的情谊史是黎汉民族历史的见证,也是海南黎族等众多少数民族与外来民族文化适应、文化融合的良好反映。

一、黎族居民文化适应的现状

少数民族文化适应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有不同文化的群体及其成员在相互直接的、持续的接触中所产生的文化与心理双方面的变化过程,发生改变的可能是某一群体及其成员,也可能是接触的双方。而在实际的不同群体接触的过程中,更多的变化往往会发生在弱势群体一边。学者Berry认为文化适应分为四类:整合型、同化型、分离型和边缘型,将黎族居民在文化适应过程中采取的策略分为四类:对黎族和汉族文化的态度都积极,重视保持黎族文化,并与汉族及其他民族交往,属于整合型;当黎族居民对汉族文化的态度更加积极,属于同化型;分离型则对黎族文化持有更积极的态度,重视保持和认同黎族传统文化;当黎族个体既不认同黎族传统,又对与汉族及其他民族进行交流都没有兴趣,是边缘型[1]。

已有研究表明,少数民族在文化适应过程中,会形成自己不同的文化认同态度模式,黎族的文化适应特征与中国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适应特征具有相似之处。通过质性和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676名海南黎族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9名黎族居民进行了深度访谈,研究结果一致表明:首先黎族居民个体的文化适应方式以同化型为主,其次是整合型,再者是分离型,最后是边缘型。但黎族居民更倾向于积极寻求同主流文化的互动。大部分黎族居民文化适应程度较高,对主流文化呈开放式接纳态度,认可汉族文化的同时也认同黎族传统文化,他们对黎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的差异有客观认识,能够虚心学习汉族的先进技术。

二、海南自贸港建设下黎族文化适应面临的新挑战

(一)文化变迁对黎族文化适应提出考验

黎族由于其独特的历史和地理条件,形成了相对独特的文化心理。自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以来,海南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黎族地区也产生了快速且急剧的变化。海南自贸港建设是更加全面地改革开放,将进一步加快国际化进程。多元文化背景下主流文化与黎族传统文化价值观具有较大差异,对人们所期望的行为模式是不同的,这种文化变迁对黎族原本的社会心理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这可能给黎族在社会交往、经济交往和价值观念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2]。

(二)多元文化汇聚使黎族面临文化适应挑战

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推进和自由贸易港的打造,海南岛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其经济、教育等实力将进一步快速提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省外人士与外籍人士前来旅游、购物、定居、就业。随着海南自贸港加速发展,多元文化也将呈现出在交流中相互碰撞、在发展中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的态势[3]。黎族人民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面临的文化适应考验和挑战比任何历史时期都要突出,他们在面临多元文化时或担心接纳主流文化会造成被同化,造成本民族文化消融,或担心无法很好融入主流文化,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如何在承认不同文化的差异性,接纳其他文化的同时保持民族文化自信,保留民族文化完整性,并积极主动进行民族文化传承,并与其他民族文化进行平等交流、相互促进,是新时代黎族人民所关心的问题[4]。

三、海南自贸港建设下黎族文化适应性的提升路径

(一)深入细致地调查和研究黎族的文化适应情况

部分学者对黎族文化适应性做过一些研究,但调查研究相对较少,缺乏在海南自贸港建设进程中对黎族文化适应的精准量化研究。黎族文化适应存在着多样性、矛盾性,不同性别、不同居住区,不同年龄、不同教育水平的黎族居民在文化适应过程中都存在差异,这就需要在相关理论指导下,对黎族居民文化适应情况开展深入细致的科学调查和研究,系统分析和总结黎族居民的文化适应模式,为提高黎族文化适应性提供依据。

(二)继续提升黎族居民的文化教育水平

海南自贸港的建设,继续提升黎族乃至整个海南岛的文化教育水平,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大力推广普通话、英语等方面的学习,掌握与其他民族交流的语言工具,才能有效提高文化适应力。其次,提升黎族文化教育水平,了解先进文化和技术,充分认识海南自贸港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在纷繁复杂的文化环境中辨别是非美丑善恶,这样才能更好地审视自己,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热情全面推动海南自贸港的建设。最后,增大职业培训供给,提升黎族居民信息素养。研究表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建构与其文化适应意识、能力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中,加大对海南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职业培训供给,尤其是在进行常规职业技术培训的同时,开展跨文化沟通和信息素养培训,通过观摩学习、角色扮演、实际演练等方式提升黎族居民的跨文化沟通、解决问题能力和新时代信息素养。

(三)加强文化传播,增强黎族文化自信

海南自贸港建设要求黎族居民秉承传统文化、紧跟时代创新,通过不断创新和大胆实践,为黎族传统文化注入活力,不断提升黎族文化的自身魅力,让黎族文化在世界的舞台大放异彩。首先,把黎族文化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增强黎族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多元文化的态度、价值观以及跨文化的知识和技能,是从根本上提升黎族文化适应的理性选择;其次,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打造黎族文化品牌,进而提高文化吸引力和传播力。通过人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文化传播,如建立黎族数字图书馆、博物馆,制作微电影、短视频、微信公众号、电视、报纸等途径,加强宣传黎、苗等民族的文化精髓,让黎族居民充分理解民族文化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5]。

(四)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优化黎族居民社会支持体系

完善的人格特质、良好的社会支持对黎族文化适应、维护身心健康都有积极作用。黎族居民的人格特征是外向的,渴望刺激和冒险,他们在面对多元文化时,能积极接纳主流文化。三亚市作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在黎族地区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和测评、个体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等,有效地提升了部分黎族居民的心理素养。海南自贸港建设涉及海南全体居民,需加强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社会支持体系,将社会心理服务拓展至海南所有黎族地区,帮助黎族居民提升心理素质,提高心理素质,从而进一步提升黎族居民文化适应水平,更好地投入到自贸港建设中。

(五)强化海南外来人员对黎族文化正确认知

海南自贸港建设要在尊重外来海南人员本土文化风俗和宗教信仰的基础上,组织外来人员主动了解并学习黎族传统文化、社交礼仪,增强对黎族的语言、学习、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了解,帮助大家全面了解海南,消除对黎族文化的误解,对黎族文化形成崭新的、全面的认识。通过平等对话与交流,在相互了解、尊重、认可的基础上,有效提升海南黎族居民的文化适应性,使黎汉等民族感受民族大家庭的温暖,更好地融入、适应自贸港建设,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共同推进自贸港建设,全面提升黎族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促进民族大团结,促进民族共同体建设。

猜你喜欢
自贸港黎族海南
术业专攻,奋力耕耘 努力做好自贸港皮肤科学科建设
黎族小伙闯“深海”
《黎族元素建筑再生设计方案》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从自贸区到自由贸易港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为海南停留
56个民族56枝花 黎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