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校体育竞赛与民族精神的培养

2021-11-22 08:35张春根赖晨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34期
关键词:体育竞赛英雄主义集体主义

张春根 赖晨

(江西工程学院 江西新余 338029)

体育和德育虽然属于相异的教育范畴,但是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融通之处,彼此相互弥补、相互渗透。高校体育竞赛对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英雄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高校体育竞赛与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

集体主义精神主要起源于儒家文化,儒家提倡“修齐治平”,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换言之,从本质上而言儒家文化是家族伦理文化。家庭是社会的一部分,也是国家的一部分,千千万万个家庭组成了社会和国家,一个小家庭即为一个小集体(团队),许多个小家庭组成一个大家族,许多个大家族组成一个诸侯邦国,许多个诸侯邦国组成了天下(如周朝)。与此相对应,小家庭的领袖为家长,大家族的领袖为族长,诸侯邦国的领袖为诸侯,天下的领袖为天子(如周天子)。团队(集体)意味着最大的利益公约数和最大的价值公约数。无论是家庭、家族,还是国家,都应有互相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我国传统文化推崇个体之间互相合作,推崇集体利益,个人应该遵从集体(如家庭、家族、国家)利益。集体利益领先的原则在集体主义精神中十分明显。从汉武帝把儒家文化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以来,家族伦理成为儒家思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所提倡的团队精神、家国情怀就以此为基石,而且成为几千年以来中国社会的基本道德准则。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重点内容,它推崇集体的利益,即推崇全局的利益,当个体的利益和全局的利益发生矛盾时,前者要遵从后者,在特定情况下,要牺牲前者的利益,达成后者利益的极大化。个体遵从整体,整体利益领先的准则,就是从传统文化所提倡的团队精神逐步进化来的。

传统文化推崇家族伦理,高校体育竞赛推崇团队合作精神,二者之间尽管存在一定的交集和共同点,但同中有异。高校体育竞赛具有十分突出的欧美特征,这是传统儒家文化所没有的。在高校体育团体中,各个成员的站位、目的是十分清楚的,彼此的责任、任务是各不相同的,不可凌乱混杂、乱作为和不作为,必须各守本分。儒家文化推崇的家族主张,使命、分工和目的,其边界是模糊不清的。

我国高校体育理念受欧风美雨的作用比较大,推崇个性化、奇异化和差别化,换言之,推崇别出心裁和独树一帜,这与儒家文化存在很大不同。儒家文化推崇步调一致、整齐划一、大团结和大融合,个性化、奇异化和差别化常被认为是矜奇立异。

团队的合作,一方面是战术,另一方面更体现为一种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理念。在高校体育赛事活动中,各成员之间要协作、要沟通、要交流、要互相配合和帮助,为团队的胜利而顽强地搏杀[1]。团队合作和团结奋斗是体育竞赛中十分有价值的思想观念和精神动力,而且使参与比赛的人员在队伍中有了不同的位置,如篮球队中的控球后卫、得分后卫、小前锋、大前锋和中锋,场上队员的相互合作、沟通、配合,使整个球队同心同德、团结一致,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得以最大限度地达成累加效应,为打败对手创造了条件[2]。

作为观赏者的大学生,当他们在现场或在电视前、网络上观看有青年大学生选手参加的国际竞技比赛时,会被同辈的选手在竞赛中的集体主义精神所吸引、所感动、所叹服。在比赛场上,青年大学生选手的团结、合作、互助等精神,体现在他们之间默契的配合中,体现在他们的表情、眼神和手势等肢体语言的互相配合中,体现在隐形心理语言的互相暗示中[3],欣赏者内心的集体主义精神在潜移默化中便得以形成。

2 高校体育竞赛与英雄主义精神的培养

我国儒家传统文化推崇气节和操守,主要表现在释生取义的英雄主义精神和刚强进取的英雄主义精神。在与自然、外族入侵和阶级敌人的斗争中,英雄主义均得到了充分体现。治水的大禹、射日的后羿、填海的精卫、移山的愚公,他们的英雄主义精神被后人敬佩、歌颂;抗匈奴的霍去病、抗金的岳飞、抗元的文天祥、抗清的袁崇焕,他们反抗外族入侵的英雄主义精神被后人敬佩、歌颂;秦末的陈胜、吴广,唐末的王仙芝、黄巢,宋代的钟相、杨幺,明末的李自成、张献忠,清末的洪秀全、杨秀清,他们的英雄主义精神也被后人敬佩、歌颂。

针对选择生存还是死亡的问题,传统儒家文化提出了释生取义的思想,即当道义和生命不可同时得到的时候,可以为了道义而选择抛头颅、洒热血。儒家先贤孟子所谓的“义”,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正义”“大多数人的利益”,释生取义就是志士仁人,为了公平正义和达成大多数人的利益而付出宝贵的生命。

南京大学哲学教授张刚先生认为,中国上古思想文化的主脉络是祖宗英灵思想,如果说道家推崇阴柔无为的女性祖宗英灵思想,那么儒家则推崇刚强进取的男性祖宗英灵思想。

孔子和曾子认为,如果实行仁政的理想和生命之间发生了矛盾,应该选择为仁政的理想而牺牲,而不应苟且偷生,即为了仁政的理想可以杀身(死亡),不可以为了活下去而妨害仁政理想的实现。孔子认为,志士仁人不可以向凶暴、丑恶和黑暗的统治者低头,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其所作所为合乎道义,志士仁人就要出来做官帮助统治者,反之,就归隐于山林之间,乘船远遁到海浪之中。孔子既是刚健进取精神的提倡者、引导者,也是践行者。55 岁的孔子,在礼崩乐坏、天下大乱的东周末年,即周敬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97年),离开无道的鲁国,带领部分学生,置生死于度外,14年间,游历卫学说,寻觅施行仁政的机遇,渴望治国平天下,让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尽管他饱经沧桑、历经磨难,一路上多次被遁世的道家劝讽,他最终也知道自己的理想已无法实现,但依然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一直在为达成自己的崇高理想而努力。

孟子将孔子、曾子的思想发扬光大,提出了“浩然正气”的理念。他认为,志士仁人应该实行仁、礼和义,如果做了官,就带领人民一起奉行仁、礼和义,如果没有做官,就独自实行仁、礼和义,而且高官厚禄、荣华富贵不能迷惑其实行仁、礼和义的志向和气节,贫穷不能改变其实行仁、礼和义的志向和气节,恶势力不能屈服其实行仁、礼和义的志向和气节。

在高校体育竞赛中,培养学生刚强进取的精神,要重点培养以下4种精神:不惧失败的精神;不惧牺牲的精神;勇敢拼搏的精神;力争胜利的精神。

不惧失败意味着大学生在备赛、参赛过程中,要不惧怕艰苦、不惧怕劳累、不惧怕伤病带来的打击,要不惧怕各种危险和风险,要有抗压能力和抗打击能力,要成为英勇搏杀的标杆;不惧牺牲的精神意味着大学生在备赛、参赛过程中,要敢于牺牲个人的私人利益,如名誉、奖金等,要甘为人梯和铺路石,为了团队的胜利,有些队员要承担掩护的任务,有些队员要扮演人梯、铺路石的角色,换言之,队员要牺牲“小我”,成就“大我”;勇敢拼搏的精神意味着大学生在备赛、参赛过程中,要有顽强的意志、良好的心态,要有多谋善断、智勇兼备的素质;力争胜利的精神意味着大学生在备赛、参赛过程中,要有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战斗精神,要有阳刚之气、锐利之气、搏杀之气,要有打败困难、战胜困难的豪迈气概。

大学生无论在参与体育竞赛的过程中,还是在观看比赛之时,其英雄主义精神均会润物细无声地得到培养[4]。

3 高校体育竞赛与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

从古到今,中华民族形成了自己的爱国主义思想体系,爱国主义精神具体反映在方方面面,如热爱祖国壮丽的河山、热爱祖国灿烂的文化、热爱骨肉同胞、热爱伟大的国家等。

在各种体育活动中,尤其是国际体育竞赛活动中,如世界田径锦标赛、世界青年篮球锦标赛、世界青年拳击锦标赛、世界青年运动会、世界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世界青少年联合运动会等,中国青年大学生运动员表现出来的责任心和职责感,其实就是厚重而热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生动写照。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认为,西方人的义务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来源于基督教信仰。西方人认为人们之所以来到人世间,就是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履行一定的义务、完成一定的任务,换言之,就是要承担社会责任和达成历史使命。儒家思想是我国推崇的主流意识形态,因此中国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来源于儒家所推崇的道德理念,如仁、义、礼、智、信、忠、孝、勇,其中“忠”,就是要忠诚和热爱自己的国家。

在国际体育竞赛活动中,高校青年大学生的体育成绩不仅体现了个人及其学校的实力、荣誉、体面和尊严,更体现为我国的实力、荣誉、体面和尊严,为此,大学生运动员的心中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把比赛中拼搏而来的名次和荣誉证书看得十分宝贵,爱国主义精神也便得以养成[5]。

青年大学生在观赏各种体育竞赛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提高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尊心,强化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昂扬和振作他们的民族精神[6]。在各项竞技比赛中,大学生运动员代表了社会团队(阶层、界别),其在赛场上,一方面要追求个人的成功,达成自我价值的最大化;另一方面,要为所代表的团队争得知名度、美誉度和认知度。

4 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民族精神中重要内涵的集体主义精神、英雄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主要来源于我国传统儒家文化,它们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高校体育竞赛,它在熏陶、培养青年大学生的这些民族精神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非凡的价值和意义。

猜你喜欢
体育竞赛英雄主义集体主义
我国体育竞赛表演研究可视化分析
关于将集体主义引入经济理论的思考
“你家苹果打药,邻家小麦生病”——西农博士谈农业生产环节的“集体主义”
高考数学中体育竞赛类概率问题解析
高中体育竞赛现状及对策研究
集体主义教育:从个体出发建构共同体
现在流的泪,都是当初求P图时脑子进的水
我国青少年体育竞赛改革策略的探索与分析
不懈的坚守,孤独的“上坟”
当代美国英雄主义电影的性别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