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调试策略研究

2021-11-22 08:12李亚芳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4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心理大学生

文/李亚芳

在新时期,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日益严重。特别是在新冠肺炎后疫情时代,各个行业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对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许多大学生会由于自身无法满足企业要求而导致应聘失败,进而会产生各种不良心理。在实践中,为了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就业,就必须认真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变化,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进行调整指导,使大学生顺利完成就业[1]。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表现

就目前而言,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自傲心理

有些大学生认为自己考进大学,具备一定的学历条件,对工作的期望值较高,尤其是部分大学里的党员学生或班干部,他们在校期间一直受到教师和同学的关注,这也会导致他们过于看重自身的优势,难以客观评价自己,高估自身的能力,在择业过程中就会出现脱离实际的情况[2]。

(二)自卑心理

受各种因素影响,部分大学生会出现自卑心理,如家庭困难、学习成绩较差等,这部分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势,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经常会产生自卑心理,他们没有勇气向用人单位推荐自己,从而错失了就业时机。此外,还有的学生在准备就业期间信心满满,但在择业中遇到挫折时,自信心就会受到严重打击,甚至会产生自卑心理。

(三)焦虑心理

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的焦虑心理主要是由于他们面对当前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他们担心自身的能力不足,难以找到心仪的工作。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大学生对找工作充满了恐惧心理,同时,学生在就业中对困难也会产生焦虑心理,特别是性格比较内向或者是贫困家庭的学生,担心自己的前途,为自己的理想担忧,在沉重的精神负担下也会产生焦虑心理[3]。

(四)从众心理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人生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时期,他们在就业时会受到社会上各种思想观念的影响,一些大学生会出现从众心理。在实际中,部分大学生忽视了自身的兴趣爱好能力,没有准确地定位自己所学专业,不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缺乏主见,过于强调“随大众”,将自己的就业定位在高薪资、好条件上,过于看重功利价值。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大型企业是许多大学生的理想岗位,但这些单位招聘的要求较高,人数有限,由于竞争人数众多,导致人才市场上存在“热门更热,冷门更冷”的情况。

(五)依赖心理

有的大学生是家中的独生子女,他们从小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在成长中几乎没有受到挫折,存在着较强的依赖心理,在就业上存在“等、靠”的情况。学生缺乏良好的独立判断能力,寄希望在家人、朋友、学校教师身上,这也会对学生的就业产生很大影响[4]。

二、引发大学生产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原因

(一)学生本身因素

在实际中,许多大学生缺乏对自身的客观定位,有的学生把自己的目标定位得过高,就业愿望也很高。进入新时期,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当前在大学生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却不能完全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当用人单位在招生时,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与此同时,大学生本身缺乏良好的社会阅历,缺乏成熟的心理,难以客观地分析自身问题,也不能全面认知自己,就业期望脱离实际,造成了在就业上的盲目性。许多大学生希望可以进入到大城市、大单位就业,却不愿意到基层、中小企业就业,更不愿意吃苦,这也是大学生就业出现问题的关键原因[5]。

(二)学校因素

在设置专业时,高校一般会以社会的发展需求为出发点,但社会用人变化较快,而高校在人才培养调整上相对滞后。高校经常会开设一些“热门”专业,导致这类专业的毕业生人数较多,远远超出市场需求,造成了大学生在就业中竞争的压力。同时,有的高校在就业指导中,难以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求,这也会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一定的影响。

(三)社会因素

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各个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也持续增长。对于高校而言,逐渐转向大众化发展,每年招生人数不断增加,大学生毕业人数随之快速增长,导致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与此同时,我国各个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中东部地区经济水平远远超过西部,许多大学生存在不愿意到落后地区工作的心理,这就会造成局部区域、行业竞争激烈,一些能力比较弱的学生会处于竞争劣势,从而产生不良心理。

三、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调试策略

(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当前许多大学生在就业观念上存在着一些误区,这对大学生的顺利就业造成一定影响。具体来说,许多大学生向往大城市,渴望高薪工作,而且存在着“一劳永逸”的思想观念,只愿意到工作条件好的企业就业。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存在误区,导致许多大学生在择业时会出现了“挑三拣四”的现象,好的企业看不上学生,学生也看不上较差的企业,当学生看到身边的同学都已经就业时,他们会产生焦虑、极端等心理问题。

在新时期,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大学生就业观朝着多元化、功利化的方向发展,但大学生本身的能力与企业需求还存在不匹配的情况,因此,大学生应积极改变自身的就业观念,要意识到在非高薪、工作环境相对较差的企业中,也可以实现自身的价值。高校应引导大学生树立敢于创业、积极创新、面向基层的就业观念。同时,高校还要引导大学生充分了解国家的号召,主动投身到西部、农村、基层等区域实施锻炼,为国家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

(二)强化对大学生的就业辅导

目前,高校虽然设立了专门的大学生就业指导部门,但是受各种因素影响,大学生就业指导部门并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上存在着指导不到位、指导不全面的情况,其工作局限于提供用人企业信息、就业资料分析、行业需求分析等方面,对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不足。因此,在实践工作中,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需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工作力度,要构建全方位、系统化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要加强与学生辅导员之间的沟通联系,通过就业指导课讲解、学校网站、班级群、校报等途径,为大学生讲解国家的就业政策、大学生求职技巧等。同时,辅导员还要引导大学生做好生涯规划,使大学生能更加理性地规划自身的就业方向,从而在企业中赢得就业机会。

(三)构建长效心理辅导机制

在实际中,为了确保大学生在就业中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应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队伍,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咨询,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积极配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部门,重点对毕业生进行心理辅导,跟踪学生的心理状况,切实解决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帮助大学生做好职前心理准备,使就业工作更加地有效。

高校还应该建立相应的大学生心理辅导长效机制,从大学生入学伊始一直到大学生毕业,整个阶段都要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心理辅导,促使大学生在就业期间遇到心理问题后可以采取科学的手段进行宣泄。

另外,高校还要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在家中引导家长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强自立能力,不能过分包容学生的缺点,也不要错误地要求学生,减轻学生在就业中来自家庭的压力,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实践中,要切实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缓解大学生因就业困难而产生的心理问题,必须从整体上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新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压力,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大学生欠缺相应的知识能力。

在高校教育中,在大学生入学后,应对其开展必要的就业指导,让大学生能从就业的角度来学习专业知识,注重职业生涯规划,客观地了解自身,分析行业发展方向,并通过科学的规划来预测自身的职业倾向和发展潜力。

高校还需要注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加强大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培养,重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训练,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保证大学生可以更加高效率的就业。

四、结语

受各种因素影响,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会产生一定就业心理问题,严重地影响着大学生顺利就业,甚至还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在实践中,必须针对大学生就业心理现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的调整策略,全面改善大学生就业心理,使大学生能更加客观、理性地择业、就业,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心理大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心理感受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