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学生职业生涯管理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2021-11-22 08:12苏磊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4期
关键词:通识课程体系政治

文/苏磊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受政治、文化、经济环境的影响,高等院校学生的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正视当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方式,是高等院校当前必须要关注的问题。

一、高等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

(一)思想教育不受重视,教育目标不够明确

高等院校在教学管理中,长期以来,普遍存在“重技能、轻思想”的倾向。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以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教育为主,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因此,在学生管理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投入、人员安排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常会受到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无法正常、有序地进行。教育目标是教育活动的指南,许多高等院校在确定思想政治教学目标时,把国家宏观的思想政治教育为教育目标,没有对学校层面的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进行科学细化,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非常宽泛而模糊,这很容易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走向虚无主义的方向[1]。

(二)学生思想问题增多,教育内容脱离实际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各种不良的社会风气和价值观给高校学生带来了强烈的冲击,所以,许多高等院校的学生都出现了认知偏差,这也加大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负担。然而,当前许多高等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都没有从实际出发,没有关注学生在学习、生活、思想方面遇到的问题,教育内容与学生实际缺少实质性的关联,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可度不高,思想政治教育也很难给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带来积极的影响。

(三)思想教育方法单一,师生沟通有待加强

高等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教育人、发展人。但是,在不同的时期,学生的思想观念、知识体系、生活环境有所不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内容也要契合时代发展需求,及时作出改变。因此,从某种程度来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一项充满活力、灵性的教育实践活动。然而,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许多高等院校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都存在方法机械、形式单一、观念陈旧等问题,如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采用的都是“填鸭式”教学法,只关注理论灌输不关注学生思想疏导、行为引导,也很少会根据学生感受去创设教学情境,选用新颖有趣的方法去教学。此外,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一些高等院校也没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将微信、网站等充分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师生交流和沟通阻碍,导致教师根本不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2]。

(四)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差,教育评价不科学

在思想政治教育不受重视、教育目标模糊、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教学方法机械单一的情况下,高等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定无法取得理想效果。在教学管理中,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和考核又存在明显的缺陷,这很容易导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陷入恶性循环的境地。如在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面,许多学校都是以开卷考试的方式来了解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考评关注的内容主要是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掌握,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相对缺失,而且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主体单一,学生没有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权利,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效果无法真实反映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水平[3]。

二、高等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途径

(一)改变传统管理理念,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整个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高等教育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中,不仅要重视职业技术教育,还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教育,以培养出更多具有更高的综合素质应用型人才。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确保思想政治教育方向和质量的基础。结合高校教育的应用型特点,高等院校要树立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理念,妥善处理好专业技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职业道德、心理素质、法律意识、政治立场培养为重点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将职业能力培养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构筑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高等教育全过程,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着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团结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使高校学生自由、全面发展[4]。

(二)从学生实际出发,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是为教育目标服务的,也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高校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与普通院校有所不同,要求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突出高校特色。所以,在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高等院校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还要根据高校教育的特点,将职业道德教育、心理素质教育、法律教育等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并注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时代性、实用性,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相符合,能真正起到教育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中,高校思想政治任课教师和工作者要关注时事,关注社会,关注学生实际生活,根据教学需要有针对性地筛选一些教育内容,如借助典型案例、多媒体素材、真人真事等进行教学,以增加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强化教学效果。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师生交流和沟通

学校从师德规范、职业素养、专业素质、工作量、教育能力、教研能力、教育效果等方面客观地制定了岗位责任制,又将岗位目标分系列层层分解到每一个教职工。用制度与目标管理来激励广大教职工,增强责任心与事业心。要想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就必须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富有创造力和战斗力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智力支持。因此,高等院校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引进和培养一批高素质、高学历的思想政治教师,优化思想政治教学管理队伍的年龄、学历、职称结构。然后,根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加强学生的通识教育,使其能独立思考,掌握不同学科的知识,甚至能够将不同知识融会贯通。通识教育的关键在于“育”而非“教”,原因是通识教育没有专业的硬性划分,所提供的选择具有多样化特征。所以,高等院校构建群落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时,不能刻意夸大成效,需从教学效果、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改革等方面给予系统、科学的评估,降低课程划分的简单性与粗略性。而在同一专业通识教育课程群落中,高校教师应该能够区分出基础课、操作课、专业课之间的不同,结合学生实际需要科学合理地组合课程,避免因过于盲目或随意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不必要的学习负担。此外,通识教育的课程内容需自成体系,自然、社会与人文三个方面有机统一,为防止学生在兴趣、思维、能力与知识等方面出现片面化现象,不能割裂开来或突出单个方面,而是结合具体专业,综合运用多元文化、教育理论与哲学等课程资源,着重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职业素质与职业道德,使其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5]。

(四)高等院校通识教育课程实施方式设计

通识教育,顾名思义“通”是各个学科之间融会贯通,“识”则体现出思维水平的高低,“通”的方式是重构课程体系,“识”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表明全面发展与通识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从高等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构的现状来看,不少学校通常被划分为分步必修、自由选修与核心课程等实施形式。对于全面发展角度下的高等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构建而言,结合高中教育目标,不仅要注重教授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要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丰富他们社会科学、人文、历史、自然等方面的知识。为此,高等院校在设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时,应兼顾学生对多个方面的知识需求,体现出高校教育的高标准和职业性等特点,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具体来说,高等院校可结合当地现状,构建集课堂学习、工坊实训、校企合作、课外实践为一体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不仅能够兼顾学生学习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还可以锻炼他们的操作技能与实践能力。并且,高校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与信息技术接轨,灵活采用网上视频、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实施方式,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优势,激发学生接受通识教育的热情与主动性,有效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此外,在高等院校通识教育课程教学评价方面应创新方式,从学生平常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以书面试卷形式考察逻辑分析能力,口试检测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评价。

三、结语

通识教育其实属于人文教育的一种,它超越了传统教育的功利性,高等院校在构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时,应从学生的全面发展角度出发,结合院校自身的实际情况,构建符合他们学习需求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突出高校教育的特色与功能,培养出高质量的综合性人才。

猜你喜欢
通识课程体系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