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书艳
(郑州经贸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7)
近年来,随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各种思潮不断激荡交锋。面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习总书记提出“文化自信”的时代课题,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出“青年是祖国兴衰、民族振兴的希望”。然而,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大学生易对我国基本国情、经济政治制度、指导思想等产生认识上的偏差,出现信仰缺失、价值观动摇、思想功利化等现象。不言而喻,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应用型高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既是其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也是中外文化交流、交融乃至交锋的重要阵地。显然,在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中国优秀文化教育刻不容缓。基于此,文章将在界定应用型高校学生文化自信内涵的基础上,对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自信培育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及原因分析,并从POA视角探讨其培育路径。
就个体而言,文化自信是“个人对所属国家和民族文化的积极态度和充分肯定,标志着对所属国家和民族文化的价值取向认同和身份认同”,也是“对自身文化所拥有的现实生产力、民族凝聚力、广阔包容力、牢固防御力和无限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是“大学生在对民族文化和先进文化价值认同的基础上,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对待外来文化,在对外来文化批判与借鉴的过程中实现整个社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国外的社会与文化,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加强对中外文化异同的认识”,还要“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阐释能力,服务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因此,应用型高校学生的文化自信应包涵三个维度:“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对外来文化的鉴别力,对优秀文化的弘扬、传承和传播”。
为提高调查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研究者选择三省4所应用型高校的1000名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为调查对象,以“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自信培养现状的调查问卷”为研究工具,在检测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确定其可行性和有效性后,采用问卷星的形式发放问卷,并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搜集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1.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较强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调查显示:91.6%的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识,仅7.8%的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较模糊、认识较肤浅;87.5%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加大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比重,以满足自身发展和社会需求,但仍有3.5%的学生持相反意见;83.4%的学生对民族文化感到自豪。
2.对大学英语教学中所涉及的、外来文化的渗透缺乏一定的鉴别力
调查显示:14.2%的学生比较青睐可口可乐、肯德基、迪士尼、好莱坞大片,10.5%的学生愿意过感恩节、圣诞节、万圣节、情人节,却对中秋节、春节、清明节、七夕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反应平平。
3.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弘扬、传承和传播意识淡薄
调查显示:针对问题“你学习大学英语的目的是什么?”,80%的学生选择考研和过级,25.35%的学生选择“了解外来文化”,选择“传播中国文化”的学生仅占23.01%。
通过调查和访谈发现,主要有五个因素影响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中文化自信培育现状:
1.大学英语教师缺乏提升学生文化自信的责任意识,在教学中不重视中国文化的融入和渗透;2.大学英语教学只重视学生对必需的英语语言知识和应用技能的掌握,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和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育人目标缺失;3.所选大学英语教材中涉及西方文化、历史、意识形态等原著文章居多,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失语”;4.学校对多媒体语音室、智慧教室等硬件设施的资金投入不足,教师对融入中国文化的信息化教学缺乏兴趣,大学英语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待提升;5.大学英语的教学评价单一,仍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主要的评价标准,而涉及其文化素养、文化差异意识、文化自信等方面的过程性评价较少。
POA全称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产出导向法”),是由我国知名外语教育专家文秋芳教授历经十余年凝练而成的理论体系,由三部分组成:“教学理念(学习中心、学用一体、全人教育)、教学假设(输出驱动、输入促成、选择学习、以评促学)、教学流程(驱动、促成、评价)”。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可根据«指南»要求,从POA视角探索大学英语教学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径。
«指南»提出,“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的育人素养”是“保证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因此,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教师可先“驱动”自身探索和研究中国文化内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利用学习强国、China Daily的丰富资源,搜集与课程单元话题相关的中国优秀文化材料,进行“选择性学习”和同行交流学习,从而“促成”自身文化素养的提升,增强甄别文化精华和糟粕的能力,激发“产出”自身的文化自信,为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夯实基础。
«指南»强调,大学英语教学应“在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教学要凸显POA“全人教育说”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其“有利于培养学生中外文明沟通互鉴和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优势,引导学生在掌握英语语言相关知识和综合技能的基础上,把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做好中国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播者作为育人目标之一,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实现知识传授、技能掌握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
«指南»指出,大学英语教材内容应“自觉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教师要选用优质大学英语教材,如外研社的«新一代大学英语»、外教社的«新目标大学英语»,在教学中既介绍外国文化,又介绍中国文化,“驱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成”其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同时,深挖教材中的中国文化元素,充分发挥“脚手架”的作用,引导学生比较中外文化,培养其批判性思维,提高其对外国文化的鉴别力,提升其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指南»指出,大学英语教学要“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多样化和便捷化”“建立网上互动学习平台”,创新和实践“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因此,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教师要凸显POA“学习中心”“学用一体”的教学理念,使用Unipus,WELearn等教学平台和微信、钉钉等互动平台,在“驱动”阶段:课前(线上)以中外文化类任务型微课呈现交际场景,课中(线下)以文化类材料中的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完成尝试性产出任务;在“促成”阶段:课中(线下)运用中外文化类视听素材引领学生进行讨论,引入单元话题,学习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词汇、句子,课后(线上)强化中国文化相关翻译练习;在“产出”阶段:课后(线上)完成单元的写作和口语作业,调动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指南»强调,大学英语课程要“构建教师和学生为评价主体”的、“多样化综合评价体系”。因此,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教师要对学生文化素材搜集、文化微课问答、文化习题训练、课堂展示、讨论等表现,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师生互评和学生自评等多维评价方式,通过“以评促学”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积极性;同时,结合时下的抗疫、党史教育、抗洪抢险等话题,积极开展“英语演讲比赛”“英文话剧大赛”等活动,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进行文化自信的培育,并将学生在比赛中的综合表现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教师要充分发挥大学英语教学的育人功能,积极投身文化自信培育的教学实践,创造性地运用POA理论,从责任意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五个方面,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其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对外国文化的鉴别能力,增强其对民族文化的弘扬、继承和传播能力,培养出更多具有家国情怀和民族意识、能讲好中国故事和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新时代国际化人才,从而推动我国应用型高校的高质量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