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陇南市文县东坝中学 贾 烨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初学语文,认为语文学习就是枯燥的“背书、识字”,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小学生不愿意学习语文的原因。其实在小学阶段,学生有着比其他阶段更强的好奇心、求知欲,而且语文知识大多来源于生活,学生也更愿意在生活化、快乐化的情境中去学习语文,这样不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夯实语文基础。
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最为重要的地方,把握住了课堂也就抓住了语文的关键。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要想真正在课堂上进行生活化快乐教学,需要从以下几点进行突破。
(1)教案中设计好生活化快乐教学内容。要想课堂内容生活化、快乐化,教师必须提前对教学内容进行仔细挖掘研读,在把握整体教学目标的情况下,对课堂内容进行生活化快乐教学设计,做到对授课内容生活化快乐教学的精准把握。
(2)深度挖掘教材中生活化快乐教学的突破口。教材是整个课堂的基础部分,课堂的教学内容也都是围绕教材来展开的。对于较为枯燥的课文,教师可以从文章中挑选出贴近生活的事例或者是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词语将教材内容引出,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教材,深入课堂,有滋有味地进行学习。而且,在大部分语文课中都可以找出与生活关联的关键词语,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进行质疑、思考。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全面感知全文;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不会感到枯燥无味,可以愉快地进行学习。
(3)将抽象的教学内容生活化。中华文字博大精深,但是也正是许多学生学习的苦恼之处,“干巴巴”的文字组成的抽象教学内容让人望而却步,尤其是小学生,更容易产生厌学心理。这就需要我们善于创新,勇于创新,将抽象的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使其成为课堂快乐教学的契机,让学生在感受真切的事物时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小学语文课本是学生接触自然事物的另一个方便途径,但是大部分学校为了应对升学考试的压力,不得不进行“填鸭式”的教育。例如,在讲到《爬山虎的脚》这一课时,学生兴趣盎然,很想知道什么是爬山虎的脚。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呢?它会动吗?……教师干巴巴的讲述肯定不如真实看到爬山虎印象深刻。这时就体现出课外活动中进行语文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相较于室内,孩子们更愿意走到室外去,在一种更愉悦的环境中去接受知识。大自然是一本广博的“语文课本”,在学习《形形色色的植物》这一课时,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外活动中进行学习,例如提前让学生自由分组、制订研究计划,然后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寻找答案。这样的组织形式,学生积极性与参与度都非常高。对于分辨不清的植物,也可以通过网络或者书籍进行查找或者在课堂上与同学进行讨论。这样的一堂课想必对于学生来说是记忆深刻的,丰富多样的课外生活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得到了相应的知识。
语文课后布置的作业是一项既让老师“头疼”,也让学生“头疼”的难题,老师头疼的是学生对于课后作业的懒散态度,学生头疼的是需要面对枯燥的文字。其实小学语文课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和良好的道德情操,而不是为了机械、重复地进行记忆。这就需要在课后作业上多布置生活化的内容,不拘泥于传统的作业形式,这样学生才更容易提高兴趣去完成课后作业。在布置的课后作业中,题目一定是要积极向上而且贴近学生的具体生活的,一是贴近生活的作业容易让学生完成作业后得到满足感,二是在这样不拘泥传统形式的课后作业中,学生更愿意去完成作业。当生活化的课后作业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后,学生也更容易保质保量地完成课后作业。
总而言之,语文是从生活中走出来的学科,语文教师需要在学校中将语文还原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课外活动、课后作业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让学生在广袤的语文天地中积极自主地感悟生活,体会生活,学会生活,为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