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见证:中国院士与祖国同行

2021-11-22 07:33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综合档案室朱婧文
办公室业务 2021年13期
关键词:中国科学院名人院士

文/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综合档案室 朱婧文

一、建立院士名人档案的内涵及其意义

中国科学院院士,是我国设立的科学技术领域的最高学术称号,获得者心怀祖国、学风正派,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与国家科技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1949年1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1955年,成立中国科学院学部,成为新中国建立院士制度的开端。1956年和1979年各进行了一次学部委员的增聘,1990年再次增选学部委员,并确立了两年一度的增选制度。1993年,国务院第十一次常务会议决定将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改称中国科学院院士。目前,中国科学院院士共有805人,外籍院士105人,已故院士629人,已故外籍院士28人。

1955年,国家档案局开始党的历史档案的收集工作,其中包括党的名人档案的收集,开启了我国名人档案工作。《中国科学院著名人物档案建档规范》中,著名人物(简称名人)是指中国科学院系统历届中共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者;历届副部级以上院领导;对本单位发展有重大贡献、重要影响者。中国科学院所属的科研院所,在多年科研创新和建设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两院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者及对本科研院所发展有重大贡献、重要影响者。这些科学家在不同的研究领域做出了重大科研创新,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做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他们的成长经历、科研历程、名人轶事等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单位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也从另一个维度体现了单位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院士名人档案,是指记录有关院士的科学成就、学习和工作经历、学术活动及其家庭与社会活动的各类有保存利用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材料和实物。院士名人档案记录着院士的人生轨迹和科技成就。这些档案呈现出国家的科技发展过程,是我们国家科技、经济、社会发展历程的缩影和见证,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

二、院士名人档案收集与建档工作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在山西唯一的一所以能源环境、先进材料和绿色化工为主要研究领域的高技术基地型研究所。这里,有一代代科学家,以满足国家能源战略安全、国防安全为己任,以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碳材料制备为研究目标,从基础研究到工艺开发,实现产业化建设,为国家的科技发展与创新攻坚克难,默默奉献。在这一群研究团队中,有这样一位学术带头人,山西省的第一位院士——彭少逸院士。

彭少逸,1917年生于湖北武昌一户知识分子家庭,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1947年赴美留学和工作。1949年春,追寻着报效祖国的梦想,彭少逸在大连大学研究所(1954年更名中国科学院石油研究所)从事化学研究,并兼任大连大学教授。1952年任研究室主任,组员郭燮贤、陈英武、章元琦,后来都成为了颇有建树的化学家,被称为化学界的“四大天王”。

彭少逸,是中国最早进行催化研究的开拓者之一。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国家最为需要的就是战场上源源不断的炸药。彭少逸先生作为燃料研究室主任,带领他的团队,在极短的时间内研制成功了生产甲苯的技术。很快在锦州投入生产,年产达千吨级。彭少逸先生和他的科研团队,用对科学的无尽探索和创新报效祖国,学术界这样评价,甲苯新技术开发成功,是中国第一次自主开发成功的催化加工方法,具有里程碑意义。

彭少逸,是中国最早研究色谱的探索者。1953年始,他开始研究色谱。1956年至1957年,他的科研团队在色谱领域初战告捷。

彭少逸,是第一批中科院的获奖者。1956年,中国科学院评选首届自然科学奖,彭少逸在合成汽油芳构化及铂重整等方面取得重要科技成果,获得自然科学三等奖。

彭少逸,是全国科学大会奖的获得者。彭少逸和他的助手们进行的二甲亚砜萃取轻柴油中的芳烃研究,大大提高柴油质量。从实验室小试到中试,建立了一整套萃取及溶剂循环系统的分析方法,实现了工业化生产。这项成果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彭少逸,是倡导研究催化材料新体系的先驱者。1978年彭少逸与其团队首次在国内研制成功纤维高效脱氧催化剂,并以此为基础自行设计研制氮气脱氧气体净化器,形成系列技术和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子、冶金、化纤等生产领域,取代了相关进口技术。此成果获得1984年国家发明二等奖。

彭少逸,首次提出超细粒子的概念。20世纪90年代,在煤基合成液体燃料的研究中,他首次提出应用超细粒子的概念,制备新型煤基合成催化剂,具有诱人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彭少逸,率先在国内应用动态分析法研究多相催化,对多相催化学科理论的发展做出贡献。彭少逸,他在科学与创新的道路上,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1997年,彭少逸获香港“何梁何利奖”,该奖项是影响最广、规模最大的社会力量设奖,是对科技工作者取得杰出成就的表彰和奖励。1980年,彭少逸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学部委员,多年后改称为院士。彭少逸先生是山西省的第一位院士。

彭少逸一生在科研领域不断创新,著作等身,科研硕果累累。共发表文章300余篇,获得国家科学奖3项,中国科学院奖10项,山西省科学奖8项。1997年获何梁何利基金会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化学类)。

彭少逸心系祖国。1956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78年任中国化学学会常务理事,山西省化学学会副理事长。1979年,任中科院山西煤化所所长,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0年任山西省科协副主席。1983年、1988年、1993年任全国政协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委员会委员。1984年获山西省劳动模范称号。1985年任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组成员、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技术经济委员会顾问。1988年任民盟山西省委主任。1992年任中国民主同盟第七届中央常务委员会委员,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1990年、1993年任山西省第七届(增选)、第八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彭少逸一生,大家风范,桃李飘香。1949年任大连大学化工系教授。1961年调入中国科学院煤炭化学研究所,1979年后曾兼任清华、南开、南京、复旦、吉林大学和北京化工学院(后改为北京化工大学)特聘教授,四处讲学,培养国家的科研后备人才。

为丰富研究所档案资源,保存院士珍贵的文件资料,研究所建立了彭少逸院士名人档案,包括人事档案、科研档案以及专利、获奖证书、聘任证书、照片、音视频资料,学术专著、论文集、人物传记、采访宣传,贺词贺信等、形成从征集、保管,到编研、宣传系统化的名人档案建设体系。

三、充实名人档案,见证百年历史,服务当今科研

(一)为科技史学研究提供参考和凭证作用。彭少逸等一批科研人员,从新中国成立之初便投身于中国科学院的科研事业中,他们的人生历程见证了中国科学院及其所属研究所的发展历程和历史沿革。这些知名人士将自己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祖国的科研事业,学术精湛、成就卓著,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的影响力。作为档案工作者,将其在科研、社会及家庭活动中形成的文字、图片、音视频、证书、手稿等不同形式的资料收集起来,建立院士名人档案,对于丰富馆藏,并对中国科学院及其所属科研院所的历史研究具有参考和凭证作用。

(二)为科学研究提供文件资料和借鉴作用。彭少逸多年来倾力催化化学研究,从氧化铬、氧化铝为催化剂、经环化脱氢生产甲苯的新技术,到色谱分析方法,从催化裂解柴油中芳烃抽提的研究,到惰性气体催化脱氧剂,从提出超细粒子催化剂制备新型煤基合成催化剂,到分步法研究多相催化,站在科学的前沿,引领着科技的方向,树立了化学领域的一面旗帜,院士在其研究的科技领域具有前瞻性和先锋领航的作用。建立院士名人档案,收集和保存院士的手稿、工作笔记等,也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科研领域的发展面貌。院士名人档案是中国科学院的智力信息库、人文历史的宝库,它的建立对科研史的研究,科研项目的发展提供了文档资料,起到了借鉴作用,具有很高的学术利用价值。

(三)为弘扬科学精神、爱国主义思想提供教育素材。院士名人档案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历史记录,通过不断地收集、开发与利用,还可以为社会树立科技创新的学习榜样,传播文化教育的正能量。他们的成长故事、科研经历如同一部科普教科书,弘扬了科学道德与精神,传播了科学文化,能更好地激励人才的培育和成长。例如彭少逸在祖国建设时期,怀揣赤子之心毅然回国,投身祖国的发展与建设;在国家动荡飘摇的年代,不计个人得失,不忘初心,默默奉献,坚毅执着地开展科研事业。档案工作者应该以院士名人为档案编研主体,以著作、故事的形式,宣传院士名人的精神与文化,激励年轻的科研人员树立远大理想,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开发档案编研成果。档案工作不应只局限于收集与整理文献资料,而要重视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对档案内容的整理与分析,开展深层次、高质量的档案编研。研究所与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录制了彭少逸科研历程的电视纪录片;在彭少逸九十华诞时编写了人物传记——《风骨天地间》;在中科院“率先行动故事汇(第二季)”上做了纪录短片——《彭少逸院士:“小”有才的战士》;在国际档案日的宣传活动中,以彭少逸为宣传主题制作了展板,以文字和照片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了宣传和展出……通过对档案的再次编研和利用,以多样的展示形式和多渠道的宣传媒介,呈现彭少逸的生平历史、科学成就、社会贡献等,丰富档案馆藏内容,传承科学家精神,保护历史财富。

四、结语

院士名人档案是科学家科学成就、学术思想和精神品质的承载。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批科研工作者,他们与新中国共同成长,将自己毕生的事业和科技创新成果都奉献给了祖国的建设,他们的人生足迹,折射出的是国家从成立到发展建设的历史过程。从个人层面,院士名人档案可揭示科技名人的成长过程;从学科发展层面,院士名人档案保存了科学记忆,是一种科学的传承,也可提供参考利用服务;在档案工作方面,院士名人档案丰富了档案种类与馆藏,加强了档案编研,优化了档案资源结构。

猜你喜欢
中国科学院名人院士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名人摔跤后
舔名人
郭沫若在中国科学院建院之初的角色与困境
书画名人汇
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量子力学催生第三次产业变革
名人書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