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社会实践推进高校服务型党支部建设的思考

2021-11-22 07:33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展领赵虹李炳论吕柏锋
办公室业务 2021年13期
关键词:服务型师生意识

文/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展领 赵虹 李炳论 吕柏锋

党的十九大指出,要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支部要担负好服务群众的职责,贯彻好党的群众路线,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因此,建设好服务型党支部,对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意义深远。

一、高校服务型党支部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

近年来,高校服务型党支部建设得到有力的推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服务群众的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以下方面的不足:

(一)党员服务意识和行动不够突出。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员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就要用实际行动践行该宗旨。作为群众中的先进代表,少数高校师生党员服务意识出现淡化现象,只关注个人成长进步,没有起到带动性的作用,认为个人综合素质提高就是发挥了党员模范作用,较少帮助和服务他人,这与党员的宗旨意识要求相背离。个人的带头作用发挥固然重要,但只考虑自己不考虑他人,就会使党员与群众联系脱节。

(二)深入群众不够。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要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要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就要深入群众中间,主动去了解群众所需、群众所想。少数高校师生党员存在以偏概全的情况,如以自己的意见或个别群众的意见代表大多数人的意见,导致出现了服务方向上的偏差。这种偏差对党员的思想和行动会产生影响,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惯性思维,在工作中就会出现经验主义现象,使得工作方式得不到广泛认可,工作成效也会大打折扣。

(三)党支部教育作用发挥不够明显。党支部肩负着教育党员和组织党员的职责。一些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够明显,在推进党员主动服务意识的教育方面措施少,没有凸显出示范引领作用,对党员的宗旨意识教育不够深入。在组织的形式上没有创新,有时存在任务式的活动组织方式,导致党员对支部组织开展的服务活动参与度不够,成效不佳。

二、社会实践对服务型党支部建设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要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坚持知行合一,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炼、增长本领。通过各类社会实践,高校师生党员可以在亲身参与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受教育、长才干。

(一)促进高校师生党员学以致用。高校师生党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着一定的学识,需要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途上,将个人发展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起来。以学生党员为例,大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主要来自第一课堂的授课,理论性很强,将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的机会偏少。党员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可以将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应用,也可以实地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激励师生党员努力学习专业知识,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更好地服务社会。

(二)增强党员的使命感。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高校师生参加社会实践,有助于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高尚品格,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践行者,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高校师生党员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可以加强与群众之间的联系,真正了解群众所想、群众所需,在学习、工作中有了更加明确的努力方向,可以切实增强党员服务人民的能力和坚定宗旨意识的信念。

(三)促进实践育人体系落地。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实践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整合各类实践资源,强化项目管理,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拓展实践平台,完善支持机制,教育引导师生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实践能力、树立家国情怀。社会实践的目的是让师生党员深入社会,促进理论和实践的高度融合,也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在实践育人体系中,这是重要组成部分。让师生党员在实践中思考和感悟,明确新时期党员的时代使命和责任担当,有助于全力推进实践育人落地。

三、依托社会实践推进服务型党支部建设的思考

服务型党支部建设,除了服务意识提升等思想方面的教育,更为重要的是以实践为抓手,将服务群众的理想信念贯彻到实际行动中。社会实践可以为党员服务人民提供平台,可以让师生党员在实践中强党性、增才干。

(一)做好前端设计。开展好服务群众的社会实践,前端设计非常关键。支部要做好动员和教育工作,特别是把建设服务型党支部的目的讲清讲透,真正让党员认识到服务型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性,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入脑入心。在此基础上,要分析师生党员的特点,如年龄分布、专业方向、性格特点等,然后分门别类,针对不同特点的师生党员制定有针对性的设计,以便充分发挥党员的特长和优势。同时可以开展广泛的调研,听取师生党员和群众的意见,开展问题导向式的设计,解决师生党员在思想和行动上的不足,把短板补齐,进而把高校师生的优势和家国情怀、科技前沿、产业发展有机融合,制定切实可行的设计思路和实施举措,使得师生党员实践有思路、有方向、有目标,让师生党员把思想和专业下沉到实践中,更好地开展服务实践活动。

(二)做好内容思考。根据前端设计制定实践内容,主要包括问题导向下解决问题的思路、方式、融合手段、实践方式和收获感悟等。实践内容要贴近高校师生的实际情况,广泛征求师生党员和群众的意见,得到师生党员和群众的认可。以环境工程专业师生党支部为例,实践内容要融入美丽中国建设、环境学科发展前沿、环保产业发展前景,让师生在实践中紧密围绕国家的战略大局,增进建设美丽中国的意识。同时要参加环保主题活动。如: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科研项目、“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等。提高大学生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能力,以此助力美丽中国建设,为改善广大群众生活环境做出贡献。

(三)做好过程跟踪。实践过程中,支部要全程跟踪实践过程。实践过程跟踪要有制度保障,合理合规、切实可行的制度对实践过程的管控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实践前端设计和内容,制定全过程跟踪指导的实践过程管理办法,通过量化和跟踪,对实践目的达成度进行分析,对出现偏差的情况进行及时纠正,使实践过程可控,实践方向准确,与实践路径、内容和目标一致。同时可依托线上资源及平台,对实施过程进行实时跟踪和指导,丰富实践途径和跟踪方式,为线下社会实践活动实施和管理进行补充。

(四)做好实践成效反馈和结果运用。实践结束后,要及时进行总结,进一步凝练过程中好的经验做法,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方案。可以采取师生党员和服务群体调研、座谈等方式,直观感受实践成效。实践过程结束后,对好的做法要及时进行经验总结和推广,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方案,避免再度出现,为以后更好地开展实践服务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做好实践成效的应用,对在实践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党员进行表彰和心得体会分享,对表现有所欠缺的党员及时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分析原因,跟踪做好改进。

四、结语

社会实践对推进高校服务型党支部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可以提升师生的服务意识、筑牢宗旨意识。通过实践的前端设计、内容思考、过程跟踪、成效反馈等过程,把师生党员通过实践平台服务群众的行动落地、做实,把服务群众的宗旨意识落实在实际行动中,以此提升党员队伍质量,对打造优秀的服务型党支部有着积极的影响。

猜你喜欢
服务型师生意识
中国服务型制造大会在杭州举行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以书画教育引领师生成长
古贤们的环保意识
思政课,师生如何“动起来——因为扣准“问题链”
刘国中: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麻辣师生
《无我》:一具身体,两种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