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类大学生体质健康探究

2021-11-22 06:52李志超冀中职业学院
灌篮 2021年25期
关键词:体育类体育锻炼体质

李志超 冀中职业学院

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大学生是重要的生力军,其体质健康水平对中华民族复兴具有直接影响。以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个人不良习惯、体育课程设置等客观问题的存在,从而导致高校体育类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并不客观。近年来,国家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视不断加强,先后颁布了很多大政方针,积极宣传健康教育,要求高校体育类大学生要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好习惯,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因此,本文对高校体育类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面临的现实困境及解决建议等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体育类大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与主要运动方式

(一)高校体育类大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

体育类大学生群体的体质健康情况,要略好于非体育专业的学生。以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高校体育类大学生体质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其一,课业负担较重。体育类大学生除了体育技能学习外,也要学习基础文化课程,而基础文化课程负担过重,导致学生不堪重负,没有闲暇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其二,课程训练安排不合理。高校体育类大学生的课程训练通常是由专业教师组来制定,随着体育专业的不断发展,课程训练也应适当调整,且应该与其他科目相互配合[1]。但实际上,很多高校体育类专业课程训练的安排,都是由认可教师来制定,缺乏合理性、规划性、科学性。其三,个人不良习惯等也是影响体育类大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因素,很多学生存在吸烟、熬夜、不吃早餐等不良习惯,这些习惯会导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

(二)体育类大学生体育运动的主要方式

不同学段的大学生体育运动的主要方式也不同。大一、大二、大三体育类学生的主要运动方式包括专业技能课、集训、比赛等,但是相对而言,大三体育运动中,集训与比赛的比重更大,进入大四阶段后,主要体育运动方式为也与体育锻炼、假期体育锻炼。因为这时期的学生已经没有很多专业课程训练安排,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支配时间[2]。从大一到大三,选择集训、比赛作为主要体育运动方式的学生占比越来越多,到大四,由于学生要应付各种专项选修课,部分学生还要考研,业余锻炼成为主要的体育运动方式。

二、高校体育类大学生体质健康面临的困境

(一)体育教学保障措施不完善

对体育专业学生而言,体育场馆、器材设施是开展体育教学的重要前提与保障,更是提高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重要影响因素。但是,目前在我国高校中由于资金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很多高校在体育教学保障方面还有所欠缺,如学校标准化的篮球场、足球场各一个,有些学校配置了乒乓球场、羽毛球场等,但大部分学校只有篮球场与足球场,很难满足学生的体育运动需求。而且公共体育课一般都是在室外上,室外上课容易受到天气、季节的影响,而室内场馆在课余时间都是不对外开放的,这就导致学生缺乏课余锻炼的场所、器材等[3]。总之,学校体育场馆、器材设施及室内体育场所的相对匮乏,且使用率与开放率均比较低,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对体育类学生的体质健康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相对匮乏

对体育类大学生而言,课外体育锻炼是对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更是体育类大学生与非体育类学生之间的最大区别。通过课外体育锻炼,可显著提高体育类专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最早在2007年出台的《意见》①中,要将课外体育锻炼规划到学校日常教学计划当中,规定学生一星期要参与3次以上的课外体育锻炼。然而,实际上大部分学生难以达到这一要求[4]。究其原因,一是学校领导采用“放羊式”管理模式,怕出事、嫌麻烦,而在课外体育锻炼中并未投入过多精力,对学生的体质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二是学生学业负担较重,加之缺乏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自觉性,难以长期坚持。

(三)体育教师专业素质亟须提升

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发起者,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对课堂教学效果具有直接影响,因为无论是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安排,还是各个教学环节的有效组织、考核评价等,均对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具有较高要求,要求教师能够以专业、科学的方式展开体育课堂教学[5]。但是,以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高校的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年龄偏低、缺乏教学经验,职称结构偏低,以中级职称为主。而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大部分教师在教学技巧、教学流程组织和标准示范等方面表现一般,对教师的认可度较低。

(四)体育教学各个环节的制约

在体育教学中,身体活动是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主要教学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均会对最终教学效果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6]。目前,各大高校体育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其一,教学目标过于单一,只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考核成绩等,而缺乏对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爱好、习惯、自觉性的培养。其二,体育课程设置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体育课时不够、理论课教学遭忽视、体育活动实践不足以及部分年级没有开设选修课等。其三,体育课堂教学内容过于单调、乏味,很多时候教师都是在做表面工作、走形式,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而且,在课堂教学中缺乏身体素质练习,不利于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培养。

三、高校体育类大学生体质健康的保障措施

(一)完善体育教学保障措施

体育教学保障,是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与前提。因此,在高校首先要不断加大资金投入,购置体育锻炼器材,打造体育锻炼场所,不断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为体育课堂教学以及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创造环境与条件,尽可能消除天气、季节对体育课堂教学与体育锻炼的影响。其次做好体育锻炼场地与器材的维修、保护,提高器材的使用年限,避免器材出现损坏造成一定安全隐患,当器材遭到损坏时,要尽快进行维修,以免因维修不到位影响到体育教学与学生课余锻炼的正常进行。最后学校要优化管理措施,对室内外锻炼场所以及体育锻炼器材进行合理管理,提高利用效率。例如,目前很多高校在课余时间并不会开放室内锻炼场所,这种管理方式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降低体育场所与器材的利用率,而且也会对学生可以体育锻炼兴趣产生负面影响。

(二)增加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兴趣

其一,学校要不断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积极宣传终身体育理念,并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开展体育教学工作,明确体育课堂教学目标,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促进体育专业学生全面发展。其二,通过选修课教学、体育社团、分层次教学等,形成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体育锻炼环境,让学生可以在课后,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体育锻炼,逐步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其三,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不断改革、创新体育教学方法,增加课堂与课外的联系,从而避免课堂教学与课外锻炼相互脱节,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三)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

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最直接途径。因此,为了提高高校体育类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必须要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一方面,学校要积极引进高素质的、专业对口的体育教学,充实校内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另一方面,学校要鼓励在校教师通过自我学习进行自我提升,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体育教学的专业知识、最新理念、教学方法等,以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同时,教师自身也应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以身作则,发挥榜样带头作用,通过自身行为为学生带来良好的指引。总之,高校应致力于打造一只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爱岗敬业的体育教师队伍,以不断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四)消除体育教学各个环节的制约

在体育教学中,各个环节的开展均会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应最大程度上消除体育教育各个环节对教学质量的不利影响。具体而言,首先,丰富教学目标。教师应进一步扩宽教学目标,除了要满足最基本成绩考核目标之外,还要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注重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进而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自觉性,让学生自觉参与课余体育锻炼。其次,合理设置体育课程内容。学校应根据《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中的要求,严格进行课程内容设置,保证体育课时,兼顾理论课与实践课程内容。最后,提高体育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让学生爱上体育,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比赛、开展游戏教学活动等方式,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四、结语

我国体育类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正在逐渐下降,不仅会影响学生自身的身心发展,同时也会对国民整体素质产生负面影响,为社会发展带来潜在的危机。自2007年开始,我国便已经开始注意到这一问题,并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组织学生的兴起进行体质测验,但是从实际效果上看,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提高效果不是很明显。通过本文研究认为,应从完善体育教学保障措施、增加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消除体育教学各个环节的制约等方面着手,不断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注释

①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猜你喜欢
体育类体育锻炼体质
2020年在晋招生高校体育类专业录取统计表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2018年部分院校体育类专业在晋招录信息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体育类非物质化遗产的角色定位
中职学校开展体育类体验式德育主题活动的探索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