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信息技术课堂新模式的设计与应用研究—以教育资源平台为例

2021-11-22 06:04洪银狮
名师在线 2021年18期
关键词:导学笔者资源

洪银狮

(福建省晋江市英林中学,福建泉州 362256)

引 言

笔者以问题化项目教学策略和激活学生主体机能设计为原则,基于省资源平台构建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新模式,希望可以给相关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一、基于教育资源平台重构信息技术课堂的可行性分析

省资源平台是以云计算为基础,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深度融合,搭建涵盖核心应用的教育云平台,同时汇聚第三方优质资源及应用,面向教育机构、教师、学生、家长提供一站式教学服务[1]。其宗旨在于以科技助力教育,让每位学生快乐学习、全面成长。笔者选择省资源平台作为该模式的载体,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的可行性分析。第一,该平台以安全为前提构建,符合信息技术学科下载素材多的特性,能在网络环境中安全地随存随取,达到了有网络就能安全授课的目的。第二,该平台内置“教学助手”和“互动课堂”两个工具,其中,“教学助手”提供接口用于学生在线检测、练习等操作,优化替换了传统软件;“互动课堂”提供实时反馈及上传数据、实时统计并讲评作业等交互式媒体功能,符合大数据,资源共享的时代性。第三,该平台内置教师空间,通过空间运营,将变成无数资源的载体、师生互动交流的窗口、学生拓展学习的阵地,适用于信息技术这类以计算机和网络为载体的技能类学科课堂教学。

笔者在分析其可行性后,初步设计了基于省资源平台的“课前微课导学”→平台任务进行实践操作→“课后作业”完成任务并上传作品→“互动课堂”讲评、梳理的模式重构。

二、基于校情学情调整设计,构建课堂教学创新模式

在进行教学设计前,笔者以所任教学校的七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新生信息技术问卷调查”,从抽样统计得出:72%的学生无网上学习经历,46%的学生无法在家使用计算机,周末能自由使用计算机的学生不足10%。这一调查结果打乱了笔者对“课前导学”“课后作业”中“校外预习和自学、校内解决问题、课外作业反馈”的良性翻转模式设计。因此,笔者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了“课前导学”“课后作业”的内容,如将课前导学和预习相结合,以课上前5分钟落实为主,以课外开放可自学渠道为辅助;将课后作业和实践任务相结合,以课上25分钟落实为主,以课外开放可补齐、可提前的渠道为辅。

笔者基于可行性分析后的模式重构设计、校情学情的策略制订、平台定位与课内应用创新几个方面考虑,构建了基于问题导学“七步走”的课堂创新模式。第一步,导学:学生预习活动,完成教学助手微课导学、在线检测模块。第二步,交流:师生互动交流,互动课堂分析检测结果,解决个性问题。第三步,梳理:梳理已学知识,对共性问题进行解析和实践层面的验证。第四步,实践:学生观看微课,完成分层任务,在实践中验证问题的答案。第五步,上传:上传平台作品,学生完成课堂实践任务,欣赏他人作品。第六步,互助:选出小组老师,可帮助他人完成任务或提前学习微课。第七步,总结:师生通过赏析作品、小组点评、导图讲解梳理知识技能。

三、基于以学生为主体策略,案例解析模式被接受度

第一次采用新模式授课,案例是“制作电子板报的部分版面”。考虑到学生对本案例熟悉度不足的情况,笔者以组织者的角度设计了一稿脚本,脚本用于串联所有课堂环节,让学生按照脚本步骤开展求学、求知活动,脚本以空间文章为载体,因而笔者称之为“导学页”。

首先,学生从导学页中明确学习目标,而后带着获取到的两个“导学问题”开展“七步走”学习法,在此过程中,用红色字体(有下划线)标注省资源平台和教学助手中的功能模块和资源链接。

其次,学生通过第一步“部分版面导学”进入课题学习后,将开启“本节课微课资源观看”和“本节课预习检测题”两项学习任务。笔者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分清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个性问题通过第二步交流消化,共性问题通过第三步由师生共同解决。

再次,学生通过第四步点击观看“制作部分版面微课视频”和第五步“点我进入课后作业”,采取先看后做或边看边做的方式,在实践操作中得出问题的答案。

最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通过第六步提前学习或帮助他人完成任务。而在第七步中,师生通过省资源平台赏析学生现场作品,并梳理知识。

此案例后,笔者在欣喜新模式取得初步成果的同时,进行了以下反思。

第一,该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而言新鲜、有趣,从案例的课堂实际体验可明确感受到学生接受度高、课堂活跃度高;从作品完成度来看,42人(全班51人)在欢快的求学过程中完成了作品,表明学生的学习主体机能正在苏醒。

第二,学生整体学习模式仍趋于被动式学习,笔者需要通过步骤提醒和细节提醒才能让学生顺利完成任务。笔者针对这一情况进行分析,得出了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探究思维受传统“演示—模仿”的课堂教学模式影响;二是学生不熟悉该模式,出现诸多不知道“点哪里”“看哪里”的问题。

第三,在课前导学和实践环节,学生均需要在线观看或点击下载微课视频,当访问视频资源的学生人数多时会出现“堵车”,使授课进度严重受阻。后期,笔者会采用动图、图文、短视频(5M内)的形式,通过细化资源来解决这一问题。

四、基于主体和数字化调查,检测课堂创新模式实效

为再次提炼和验证该模式的合理性,笔者用“问卷星”进行了“基于省资源平台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的学生问卷调查,部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一)数字化资源需求调查分析

以第10题“你更喜欢看完整视频,还是分项视频?”调查为例,选择看整个任务视频的学生占总人数的12.2%,选择看分项操作的占86.34%,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视频学习已经有自主选择性,这对分层教学和自主学习意义重大。

(二)基于平台导学策略调查分析

以第4题“课前导学是否能帮你明确学习目标并进入状态?”调查为例,81.95%的学生选择肯定答案,只有18.05%的学生选择否定答案。从调查结果得出,相对于传统课堂,基于平台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导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以明知、求知的状态进入学习,这正是课堂导入的目的。

(三)数字化学习能力提升调查分析

以第19题“主动性和网络学习能力是否提升?”为例,通过调查得知,分别有53.17%和44.88%的学生表示通过本学期基于资源空间的学习,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字化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

结 语

基于上述实践和调查分析,笔者总结了基于省资源平台的信息技术课堂新模式模型。模块:线上导学模块→线下互助模块→线上任务模块→线下分析模块。内容:课前预习→明确目标检测解析→自我学习,观看视频→探寻资源,讲解检测→过程评价;微课观看→明确技能,交流检测→求知欲望,小组互助→团体意识,赏析作品→形成评价;知识检测→发现问题,讨论答案→写作共赢,拓展学习→分层教学,导学问题→强化成果。功能:自主发现问题→互助解决问题→实践验证问题→揭秘问题答案。

猜你喜欢
导学笔者资源
老师,别走……
我给资源分分类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我是小导游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