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2021-11-22 05:07:43
现代英语 2021年12期
关键词:内化词汇思政

范 园

(岭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广东 湛江 524000)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熟练掌握英语是国际化人才的基本条件,而国际化人才的英语能力主要通过大学英语课程来培养和提高。在当前“互联网+”时代下,线上资源丰富,教学工具多样,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也应顺应时代,有所变化和革新,以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

二、当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氛围的问题

中学时代的学生课业压力大,学习科目多。为了达到教学效率,多数教师在课堂上单方面对知识进行传输,学生也习惯了被动地接受知识。该习惯延续到了大学阶段,课堂中,学生更愿意埋头做笔记,不愿积极表现自己或主动回答问题,整体上课氛围较为沉闷。这样的课堂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分离,课堂教学没有体现出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缺少互动,没有真正做到有效教学。

(二)学习习惯的问题

大部分学生还没有真正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下,课堂中教师会花大量时间处理单词、语法、句型、课文阅读等学习内容。进入强调自主学习的高等教育阶段后,学生反倒不适应这种灵活的、崭新的自我学习模式,部分学生反映认为自己的英语水平退步,因为上课教师不再讲单词、语法,没有笔记可背,这让学生觉得不知从何入手去学习英语,甚至导致学习英语的兴趣下降。

(三)学习内容的问题

以往的英语课堂中,读懂课文即是终极目标,因此重心放在了学习英语语言层面的知识上,如语法规则、固定搭配等,文章内容涉及西方人物传记、文化、文学作品等。如今,中国在世界之林崛起,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国和中国文化感兴趣,今天学习英语,除了当初的目的,还应利用好英语这个语言媒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思想、学术和文化,开拓世界市场。

三、教、学、评一体,建构“学生中心”大学英语课堂

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学的成效三个密切关联、相辅相成,教、学、评一体化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落实核心素养目标、实现学科育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采用形成性评价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形成性评估是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估,即根据教学目标,采用多种评估手段和形式,跟踪教学过程,反馈教学信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性评价强调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像终结性评价那样强调单单的一个期末考试的分数,因此形成性评价更能够反映出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形成性评价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控与评价,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这种评价使教师有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多种学习环境中监控并指导学生的表现,帮助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做到有的放矢,同时也帮助学生监控记录自己的学习进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形成性评价还有助于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良好学习氛围,如小组作业中,评选出最佳小组,该组所有组员就会得到本次任务的最高分,不仅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也促进了合作精神的培养。

(二)借鉴对分课堂

对分课堂是张学新教授提出的一种新型授课模式,其核心理念是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教师精讲留白,先教后学,同时也强调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鼓励自主性学习。对分课堂特别关注学生自身的需求,因此在教师讲授与课堂讨论之间增加了独学内化的环节,该环节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为作为一个心理过程,对知识内化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不同学生的内化速度和内化方式是不一样的,学生要以自己的节奏去完成内化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情况进行当堂对分,或隔堂对分,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有准备的时候,学生才更愿意主动发言,也有话可说。

具体操作如下:课前学生小组分工,完成词汇互教,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作为被动学习的“听讲”,实则效果最低,而主动学习中的“教授给他人”,学习内容的留存率最高。词汇,乃英语学习中最基础也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如今由于网络的发达和技术的先进,词汇的学习是可交给学生自主完成的,词汇互教任务当中,学生分工查询词汇的定义、词性、近/反义词、搭配及例句,并互教。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到提升,同时也发挥了学生互帮互助的精神,互教的过程中,也加深了对词汇的印象。课中可进行词汇小测,一方面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另一方面起到督促作用。课中,教师对文章的结构、大意、难句先进行讲解,或介绍阅读方法等,学生课后再次学习课文。课后的作业形式多样,如对文章大意的理解及看法、文章内容的分析或翻译、读后感、查询相关背景知识、记下阅读中所遇到的困难等,待下次课上再进行组内讨论或组间讨论,教师进行反馈总结等。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从原来的讲授者转变为促进者或协助者,而学生从原来的倾听者转变为学习的执行者和知识的发现者。

(三)融入课程思政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共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向学生传达的是一种教育理念,它与一般的科目存在很大的区别,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用辩证的思考方式去看待这个世界,可以说课程思政实现了科学育人的价值功能,使每个大学生都具备应有的基本素养。相比其他课程,英语课有它的独特性,在这门课程中,中西文化的交融与碰撞最为激烈,因此教师应“守好一段渠”,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在中西比较中,正确地认识中国特色,客观地看待外部世界。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可太过刻意,为了思政而思政,教师应结合课文主题铸魂育人、润物无声。

如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3»中,第三单元涉及了“美”,可要求学生分享他们心中最美丽的人物,引导学生多关注和欣赏内在美,如最美奋斗者、最美逆行者如医护人员或消防员等,帮助学生形成对美的理性认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又如,第四单元主题“旅游”,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跨文化旅游(交际)的关键是什么”,帮助学生树立“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意识。再如,第五单元主题“工作”,可联系网络最新词汇“打工人”,引导学生思考工作的本质,做好职业规划,培养学生的敬业奉献精神。

四、结语

“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模式。”近年来,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一直在进行,每个教学模式都有其值得改进的地方,如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如何确保每个成员都有积极参与;或课堂讨论环节中,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积极主动地发言;或如何避免学生利用使用手机互动的环节中插缝浏览其他网页或聊天等。这都需要一线教师的努力探索,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贡献出一份微薄力量。

猜你喜欢
内化词汇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山东医药(2020年34期)2020-12-09 01:22:24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少先队活动(2020年8期)2020-09-11 06:42:32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少先队活动(2020年7期)2020-08-14 01:17:48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华人时刊(2018年15期)2018-11-10 03: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