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2021-11-22 05:04黄晓红
名师在线 2021年9期
关键词:诗眼诗句感情

黄晓红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教师进修学校,河北唐山 063000)

引 言

古诗词是古代先贤留给我们的瑰宝,诗词呈现了许多美好的世界和伟大的灵魂。但是,由于古诗词离学生太过遥远,学生往往对古诗词缺乏学习兴趣。对此,笔者根据古诗词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总结出了一套有趣又实效的教授古诗词的策略,为学生打开一道引领他们热爱古诗词的大门,让他们感受到诗词所传递出来的对天地之间人生万物的关怀。

一、品味语言,领悟诗词意境

诗词是高度凝练的语言艺术。曾有诗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从这些诗句可以看出,诗人在用字上很下功夫,非常讲究斟字酌句,以及用字的反复推敲。这是学生要学习的地方,也是诗词吸引读者的地方。教师在讲解古诗词时如果只是简单地翻译一下,不让学生细细揣摩,就辜负了诗词这一美味的精神盛宴。所以,在诗词教学中,品读诗词语言是深入体会诗歌意境,真正走进诗词殿堂的必经之路[1]。

笔者认为,品语言就要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语或诗句。一首诗词中最能抒发诗人情怀的关键词语或诗句,就是我们常说的“诗眼”。“诗眼” 犹如人眼,是最传神、最精练的。“诗眼”可以是名词、形容词,甚至是副词;“诗眼”可以在诗句中,也可在题目中。例如,陆游的《书愤》中,一个“愤”字概括了这首诗的情绪基调。李清照《如梦令》中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几句也是出神入化之笔。这里的“绿”指的是绿叶,“红”指的是红花,作为点睛之笔的就是“肥”和“瘦”。叶子经过雨水的滋养茂盛而肥大,花朵遭受雨打反而凋谢稀少,这是叶子和花经过雨水洗礼后两种状态的对比。更深一层,“绿肥”暗示了盛夏即将来临,“红瘦”预示着春天正渐渐消逝,也表达出诗人怜花惜春的感情。学生在品这些词语时能感受到诗词的无穷魅力。有些诗句仅凭借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体会到这些诗句的妙处。所以,在教学中,笔者往往用替代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比较、体会。例如,诗句“海日生残夜”中,“生”字换成“升”好不好?在比较中,学生能够感受到诗人用字的精准与神妙之处。所以,辨析“诗眼”对鉴赏诗歌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感情尤为重要。当然,分析“诗眼”也不需要面面俱到,只要选择一两个恰当的角度切入,便可使学生厘清诗词的感情脉络,体会诗词的意境和主旨。

二、抓住意象分析,感知意境

选入中学课本的古诗词都是诗词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很多诗词极具画面感。而这种画面感往往是靠一个个意象来呈现的。多个意象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诗词的意境[2]。所以,在帮助学生理解、鉴赏、品读诗词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带领学生从意象入手。意象在诗词中往往是单独的个体,并且是比较稳定的。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两句,写的是明朗的天空、干净的道路、青青的客舍、碧绿的柳条。这几个意象就为读者描绘出一幅色调清新、赏心悦目的风景画。但这两句只是在讲风景吗?一切景语皆情语,好的作品没有不带感情的风景,感情就在客舍与柳色当中。柳树是古代人眼中的送别树。柳的谐音是留,代表送别人依依不舍的感情,是古人送行的“伴手礼”。虽然诗中只是描写了柳枝,但是这绵软的柳枝中蕴含着如柳丝一般深深的情谊。这样的感情是藏在景色中的,也就是在这些意象的描写中,并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这就是诗歌的韵味。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意象,笔者还会带领学生做“扩句”。例如,在教学《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在学生读完“海日生残夜”一句后,笔者就提出这样的问题:“残夜是什么颜色的?在残夜中生出的太阳是什么颜色的呢?残夜中的大海是什么颜色的呢?等太阳完全出来后,江面又是什么颜色呢?”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虽然江上还是漆黑一片,但是一轮充满希望与生命力的红日即将从海上生出。从残夜中升起的太阳这一意象,便将光明在黑暗中生出的生机与力量一笔写出,气势恢宏阔大,学生一下子就感受到了生动的盛唐气象。

三、注重诗人的创作背景,体会诗词情感

在理解诗词前,教师要带领学生先认识诗人,了解诗人是在怎样的情景下完成的作品[3]。诗人的性格、人生经历,甚至是婚姻情感等,都会影响作品的基调。作品和诗人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读诗先“读人”,这就是知人。例如,李清照年少时家庭优渥,所以会写出“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明朗诗句,体现出少女的欢快;婚后与赵明诚的琴瑟和谐,才有了“一种相思,两种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相思情怀;南渡后夫死国破,才有了“物是人非事事休”“载不动许多愁”的悲苦之句。

诗词作为抒发作者情感、志向的载体,必定会受到作者所处的社会、时代的影响,深深印上时代的烙印。所以,教师在引领学生走进诗词作品时,不仅要认识诗人,还要先带着学生走进诗人所处的时代。论世就是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例如,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这首诗如果从表面字意上来看,表达的是相逢的惊喜,而实则感慨万千。简短的四句诗就是一部浓缩版的“长恨歌”。想当年,唐朝正处于辉煌的鼎盛时期,岐王、崔九、杜甫和李龟年也正值青春年少,壮怀激烈,意气风发。如今,盛唐气象已不再,经过安史之乱后,唐朝已经走向衰败,也到了“落花时节”。诗人与李龟年流落江南,生活窘迫,他们已经到了人生的“落花时节”,身世之感与家国之恨一齐涌至心头,怎不能感慨万千!

在讲解古诗词时,对于诗人的身世、创作社会背景,教师要进行深入挖掘,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找资料,课堂上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去交流[4]。这样对于学生把握诗词的创作感情,掌握鉴赏诗词的方法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

四、诗而歌之,体会再次升华

在古诗词教学环节,很多教师重文本分析、解读,而轻诵读,即便背诵也是死记硬背。诗人是把四声的变化体现在诗词创作中的,所以诗词讲究格律,有非常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具有音乐美。李白的《将进酒》中的“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短促的句子,急促的节奏,就好像敲起了急促的鼓点。学生通过吟诵歌唱,就能感受到宴会的热闹与喧嚣。诵读能帮助学生感受节奏的变化,获得对诗歌深层次的理解。

对于古诗词的朗读,教师示范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教师要充分备课,把握准确诗词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诵读时轻重缓急要拿捏到位,为学生做好引领。其次,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朗读时间,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给予朗读技巧的指导,如停顿,有的是语法停顿,有的是感情停顿,让学生明白节奏停顿在诗词诵读过程中的重要性。学生只有在声调的抑扬顿挫间,在朗朗上口、悦耳动听的节奏中,才能真正感受到声韵之美、音律之美,感受到古诗词的无穷魅力,提高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

结 语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不仅能了解华夏文明发展史,还能看到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润泽心灵。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和理解古诗词的内涵,灵活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好古诗词,接受古诗词所蕴含的文化和情感的熏陶,提升文化素养。

猜你喜欢
诗眼诗句感情
最好的感情
六一来了
终究有一枚诗眼
诗眼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诗眼
读诗句,写成语
感情工作
不分对错
感情强烈的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