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倩
(辽宁省大连市第七十一中学 辽宁 大连 116000)
语文课程学习成效的取得与学生在语文课程中的投入与感受程度息息相关,高效的语文课堂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洋溢着生活的活力和灵气,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在体会中学习。因此,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活动时,不能仅仅停留于知识型教学的层面,而要带领学生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主动思考、全身心感悟,让学生真正沉浸在语文的美的环境之中,以切实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以下是我在语文情境教学中的一些教学实践记录。
教师创设生活情境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常用方法,而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现代教学设备的完善,更使得生活情境教学成为了一种可普遍操作的、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在需要激发学生兴趣和创作热情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大胆地尝试创设生活情境进行教学,既可以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又可以起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成效。
例如,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课的教学活动之中,我希望以情境教学的现实开展方式,通过精神共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与满腔热血。课前导入中,我给学生们播放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视频资料,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侵略者们闯进圆明园抢占掠夺,无数珍贵的文物与珍藏被付之一炬,原本富裕辉煌的“万园之园”圆明园在战争过后徒留一地的断壁残垣。圆明园,一个本应成为中华儿女共同的珍宝与骄傲的地方,在一把火中燃烧殆尽。之后,我又向学生们播放了清政府与英国签约《北京条约》、与法国签订《天津条约》等的资料,中国在这一次次条约中丧失了大量的领土与主权。在沉重的心情下,学生开始阅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设计上,我以雨果对圆明园的赞美与对英法联军的愤慨的对比为中轴线策划整个课堂交流。我将学生分为三组。第一组着重研究雨果赞美圆明园的段落,领会雨果对艺术的尊重与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爱。第二组与第三组共同研究雨果对英法联军的驳斥的段落,第二组从英法联军的角度出发,归纳英法联军在这场侵略战争中所犯下的巨大错误,第三组从雨果的角度出发,梳理雨果驳斥侵略行为的逻辑链。然后,我让第二组与第三组的学生进行对话,第二组学生陈述英法联军的行为,第三组学生概括雨果的观点以驳斥英法联军的行为,这样,课堂仿佛形成了对话的关系,在你来我往的对话中,学生对课文的领悟更加深入,也更加明白雨果对人类文明成果的重视,及其语言中体现出的国际主义精神。
最后,我对整个课堂进行了总结,以帮助学生树立起为祖国的强大与世界的和平而奋斗的决心。首先,我向学生们播放了圆明园修复与保护工程的视频资料。学生们从视频中感受在中华儿女不懈的努力下,圆明园已经可以重新窥探以往的一角风华。圆明园虽然深深烙上了战火的印记,但战争的痕迹也使它具有了特殊的含义。接着,我和学生们交流了本课的感悟。随着祖国国力的日渐强盛,圆明园在战火中重生。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只有中华儿女自己强大、只有自己站起来才能够维护自己的尊严,才能够保护好自身所珍视的事物与自己的祖国。
语文课堂需要一种语言文字的艺术贯穿其中。语文课堂的文学素材从生活中来,再经由作者的提炼而成。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时,应多鼓励学生体验生活,观察生活,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同语文课堂相结合,由此,学生才能有效地将自身的生活上升为语文艺术,语文学习也由此才具有现实性的内涵。例如,我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带领学生走进四季,通过播放视频、故事会、游记交流等方式,帮助学生领会诗歌写作时作者身处的具体情境,学生得以在对景物的感悟中达到对诗歌更身临其境的感悟。同时,我也带领学生在诗歌的基础之上开展相关表演,在表演中加深对诗词的理解。晏殊《破阵子》描绘了春日渐长、春光明媚的繁荣春景,以少女们采桑斗草的乐事传达了丰富的生活意趣。我便鼓励学生进行表演,同学们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了少年少女们沐浴在春日明媚阳光中嬉笑打闹的欢乐场景。清新自然的生活场景在晏殊的笔尖凝聚成为明丽清婉的诗句,学生也由此感受诗词表达之美。
我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吟诵、绘画等方式帮助学生呈现诗词的画面感,让学生眼前形成这幅边塞秋景图,并发挥想象力对诗词之境进行感悟。同时,我也启发学生对诗词的境界进行感受,向学生抛出问题:在凄凉秋景下作者会想到什么呢?又有可能遇到什么人发生什么故事呢?在课堂的最后,我向学生布置了作业,让学生结合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与自己的感受写一篇文章,结合自身的情感与生活体验进行表达。
综上所述,基于语文课堂上情境教学的现实教学开展情况,我总结了初中语文课堂情境教育的几个要点。首先,初中语文情境教育需强调情感导向性,基于情感对课堂教学开展进行重构,通过情境的创设让情感性在课堂中起到导向作用,促进教育效果的实现。其次,想要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水平,需要提升初中语文课堂的生活化维度,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活动中学,提升语文课堂的实践性与趣味性。最后,情境教学需要注重平等性的内涵;教师将自身的角色由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切身领会课堂上创设的现实情境,由此初中语文教学中对核心素养的培养才能高质量地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