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宇 河南工学院 体育部
在信息时代背景之下,各种各样的信息人们都能通过手机获取,这些网络信息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思想建设。由于学生还没有建立完整的人生观,价值观,错误的信息会诱导学生逐渐偏离他们本该正常发展的轨迹,这对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来说是一个艰难的挑战。所以就需要老师充分利用课堂教育这个主要渠道把思想教育建设好,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从课程思政的角度来说,高校公开体育课思政建设也需要相应的调整,舍弃传统老旧的教学方式,创新出高校公开体育课与思想政治建设相融的全新教学方式。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国家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要求各级高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融入育人的全过程,全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创新,充分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针对性,感召力和亲和力,学生能够充分感受专业学习的温度,充分调动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立志强国报国,完成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责任。
体育课程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体质,而且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可以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与体育课程的相似性,有效转化高校特有的耐力训练,竞技体育训练课程等重要体育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如文明礼仪教学和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是符合大学生成长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搞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学生是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人才,也是为了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撑。现阶段,在网络时代背景之下,信息技术的普及,各种网络信息时刻充斥在学生周围,这也就导致一些不良信息也会在无形之中对高校学生的思想建设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会造成自身价值观的扭曲,高校除了要对学生进行基本的专业知识进行教导之外,还需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了有效实现这一重要的发展目标,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同向育人的重要性逐步凸显。
国家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各类高素质人才的支撑,而作为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高校就需要对自身的各项教学活动进行全面的优化创新,以此来有效满足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为此,高校体育教育就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的优化完善,并对更高的目标进行设置。总体来说,就是要求高校体育教育不能够将教育目标只锁定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与培养学生各项运动能力之上,而是要将学生心理素质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当成重点,进而对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的设定,如此才能够有效确保大学生获得长久稳定的发展。此外,由于高校体育训练之中包含了众多的运行形式,而学生想要快速高效的完成这些运动项目,就需要不断的克服各种挫折与考验。基于此种前提,将课程思政同向育人有效的引用到高校体育教育之中,不但能够将学生的理论基础、心理素质、创新精神与应用技能全面提升之外,也能够全面推动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与贴近生活是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重要特点,这也是其一直深受学生喜爱的重要原因,这就使得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对于课程思政的开展与其他课程相比更加具有优势。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本质是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把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体育技能和生活技能有机结合起来。也是有效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此外,体育参与、身体健康、运动技能、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是公共体育的主要教学目标,并且这些教学目标也有其独有的发展方向,身体健康、运动技能、与心理健康的主要发展方向是为了强建学生身体素质,确保学生能够对相关运动知识与运动技能有效掌握,树立其终身体育意识。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具有社会意识、集体关注和爱国主义关注。最后,高校公共体育课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能够充分体现教育教学目标的一致性和教育的本质特征。
在高校公共体育中,它之所以能够蕴藏着丰富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德育资源,主要体现在体育竞赛所涉及的相关礼仪和形式上。这些环节可以充分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习惯和有序的规则。而在体育活动中,学生自身需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和生理压力,学生只有不断突破自身的极限,如此一来就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自身的顽强意志品质。除此之外,尊重体育规则能够培养学生自身自律与自制的信念。而大多数体育活动都是集体活动,这就要求学生通过与他人的团结合作以及有效处理集体和个人关系来确保最终的胜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会因成绩而感到骄傲或气馁,这对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在思想上对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却存在着生活性与实践性缺失的问题,并且其实际教学内容与现代生活和现实社会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也就导致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难以有效将理论转化为实际行动。而公共体育课程最为主要的优势是其在比较开放的环境之中引导学生进行身体活动,这也就使得公共体育教学具备实践性、开放性与社会的优势,在公共体育教学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价值引导,能够充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进而确保实践与理论的有效融合,使思想政治理论能够全面运用至实践之中,确保知行合一,通过此种道德主义教育模式,能够起到更加优异效果。
虽然在之前的体育教学之中教师也会着重强调对于德育教育的渗透,这种形式虽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意志品质,然而,它与素质教育、全过程教育、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教师对课程思想政治的理解不够全面和深入。在实际的公共体育教学中,教师更注重以运动技能、运动参与、身体健康等为主要目标,而在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存在一定的忽视。在实际教学中,只要保证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提高,有效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树立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即使完成了最终的教学目标,也忽视了体育教师同样肩负着育人的重任。绝大多数体育教师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和指导,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对于体育教学中所蕴含的德育元素无法有效发掘,并且对于教学设计中如何将德育目标与如何实施课程思政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最后,体育教师难以科学合理地将德育目标纳入教学计划,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充分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并且由于思想政治能力的缺乏,公共体育很难完成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最后,教学评估体系中包含的教育取向薄弱。在教师评价和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中,教学评价的主要手段是专业技术水平,而应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合理性作为主要评价标准,对于育人效果相关的考核指标与内容却存在着严重的缺失。并且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价,也是将学生运动技能掌握程度与其自身身体素质提升为主要标准,而学生自身的社会适应程度、心理健康水平与价值观的有效转变,却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总而言之,考核与评价维度的缺失,使得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驱动力缺失。
体育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科学合理的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外,最重要的根本责任就是有效传播先进思想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道者首先需要知道真相和渠道,然后才能有效地传道。因此,体育教师首先要有效地自主学习有关政治理论知识,全面了解党在国内外的方针政策和形式。教师自身的认同观念也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自身的行为和言语也是课程教育的重要手段。最后,依靠学习训练等有效途径,提高体育教师充分挖掘德育要素的能力,确保他们能够根据不同的体育项目有效确定不同的教育目标,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将德育要素自然地整合到各种教学情境中,潜移默化地完成对学生的教育。
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的传授是体育课程最重要的教学内容。因此,体育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需要避免以说教和指挥的形式实施,依靠价值导向进行体育课程的总体设计。
1.制定以育人为重要导向的教育目标
导向、激励与凝聚等都是目标的重要功能,为公共体育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有效开展提供重要的指导方向和评价依据。为了实现这一重要的发展目标,体育教师在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过程中,需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始终坚持体育的健身性,来对公共体育教学中所蕴含的文化、伦理、精神等层面的价值充分发掘,并对知识传授、能力提升与价值引领进行充分的考虑。如此才能够在对运动参与、身体健康与运动技能等重要教学目标进行制定过程中,确保其也具备符合学生实际并具备可操性的道德法治、爱国主义与心理品质等。
2.优化教学内容,将育人效果全面提升
对于教学内容的设计,需要依据其心理特征、成长规律与价值取向,对思想品德与发展规律进行有效结合,对公共体育教学中所蕴含的德育元素进行深入挖掘,最终实现体育教学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有机融合。如此就能够在体育教学中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有效引入。并且体育教师也可以在体育知识与理论教学中将奥运精神纳入其中,对学生自身的体育共鸣与价值共鸣全面激发。
3.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育人质量
高校还需要有效地将学习效果和教学实践的评价从单一维度转变为思想素质、责任感和社会化道德的多维延伸。为了实现这一重要的教学目标,高校应以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基本标准,科学合理地制定体育实践评价标准,加强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实践评价的有机结合。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评价应关注教师自身的教育态度、教育水平、教育效果和学生的认知,为了保证体育教师能够充分挖掘公共体育教学中所蕴含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知识点,做好课程设计,将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和教育要求充分融入实际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需要将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道德水平和修养作为绩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完成对于学生在实际公共体育教学中所展示的德、勤、绩等多维度进行评价,加强对于学生的修养、情感与心理维度的有效测量。此外还要对学生价值认同与知识内化进行综合性的评估,将实操评价作为重要的导向,充分指引学生在公共体育教学中对正确的价值观进行树立,全面契合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实际需求。
体育教学文化氛围的有效创建,能够全面推动课程思政同向育人在公共体育教学之中的有效推广,进而将思政课程的转化阻力大大降低。为了完成这一重要的发展目标,就需要在校园之中对优质的体育文化氛围进行创建,首先就需要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入手,例如,可以在学校的操场上对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标识进行绘制,并鼓励学生为了祖国的建设而强身健体。其次,在精神文化建设中,高校可以定期组织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进而让学生能够在体育比赛之中将自身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全面展示,以此来有效提升学生自信心,此外,高校还可以对体育文化周进行创办,从而让学生能够在浓郁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之中,将自身体育活动参与积极性全面提升。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之中要将学生推到主体地位,并依据相关育人任务要求,对契合教育部门所支持的教学理念进行确定,最终确保高校学生完成体育技能学习的同时也能够对自身优秀的品德素质进行有效培养。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将以人为本的作为自身的教学准则,充分尊重并理解学生的思想,将思政教育与公共体育课堂进行有机结合,帮助学生能够吸收与学习。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运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对时事进行讨论,并鼓励学生使用自身所学的体育知识对相关观点进行有效表达,教师则需要依据学生的回答内容有效帮助学生对正确思想进行有效的树立,以此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与道德修养。与此同时,在日常生活之中,教师同样需要对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给予足够的重视,给予品性优秀的学生充分的鼓励与支持,而对于部分品行不端的学生则需帮其改正自身的行为作风,确保每名学生都能够培养优秀的品德素养,为之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全新的教育背景下,高校体育老师除了研究体育知识的教育方式外,也要去深入了解思想政治建设的内容,努力将体育知识教学与思想建设的内容自然相连接,给学生做好输出,并要深度挖掘课程思政的功能,并以此为框架就公共体育课程进行合理的规划。同时,高校体育教师应该要经常给予学生专业的评价,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从而不断的进行自我完善。并且教师要保持十足的耐心倾听来自学生的意见,不断研究适合学生的新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对学习不再感到抵触,才会更加热爱学习,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共体育教学与思想建设的相互渗透与融合,让学生在之后的工作中拥有强健的体魄与道德素质,从而让学生的事业节节攀升,推动社会主义的持续稳定发展。